潦草视频百度影音,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现在仅存照片是十六岁照(左一)二十岁(左二)二十二岁(左三)三十岁(下左一)五十五岁(下左二)八十岁(下左三、牙齿完好)。
从少年记事开始,岁月不铙人,转眼八十二周岁了!真是:人生如夢、转眼百年!
总结经验:人这一辈子,做好人、不坑蒙拐骗、不是自己的不要!属于自己的有滿足心态、有了效益与大家同事共享!关爱亲友、疼爱儿孙!工作中的名利、能夠让给他人,反而吃亏真是有福和有寿啊
什么叫做自律?
【拖延、不自律、难以专注,只是因为我们用错了意志力!|干货长文】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习惯通过节食进行减肥,但却发现坚持很难、总是反弹?
工作上,我们挤了两个小时地铁来到公司后,明明还没开始工作,心情和状态已经很差,根本提不起精神;领导要求我们3天完成的工作,明明可以1天弄好,但却总是习惯拖到最后一晚临时突击,搞得自己身心俱疲;平日里温和平静的我们,在公司忙碌一天回到家里后,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大动肝火,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拖延、不自律、难以专注,让我们愈发焦虑、憎恶自己……可是,我们身边又时常看到一些自律达人们,他们生活规律、从不拖延,让人羡慕不已。难道自律真的就像天赋一样只配少数人拥有么?其实,不自律只是因为我们用错了意志力,将本该用来自律、专注的意志力,白白浪费掉了!而意志力正确的使用方法,就在《意志力》这本书中。本书作者罗伊•鲍迈斯特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发表过450多篇科学论文,是世界上论文引用率最高的心理学家之一。
约翰•蒂尔尼是《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作品曾经获得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美国物理联合会颁发的奖章。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意志力不再只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像数学、游泳一样,能够科学量化、具有使用规则的一项生活技能。一旦掌握了意志力正确的使用方法,我们就拿到了通向自律人生的入场券。一、意志力像能量一样,会被消耗,能够恢复。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的一家幼儿园里,心理学教授做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研究者找来了一些4岁的小孩,让他们单独待在一个小房间里,每人的托盘里都有一颗棉花糖。研究者告诉孩子们如果现在吃,就只有一颗糖,如果等15分钟后再吃,就能再奖励一颗糖。这是通过考察孩子延迟满足能力,评估他们意志力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者追踪这群小孩很长一段时间,发现能够延迟满足、抵抗诱惑的孩子,青少年期后心理调节能力更强,参加高考分数更高,成年后更加成功。这意味着,意志力对我们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意志力是怎么被消耗的?作者组织了两组大学生,在他们很饿的状态下带入两个放有曲奇的房间。唯一的区别是,其中一个房间除了曲奇,还有一盘胡萝卜。其中一组可以随意吃曲奇,另一组只能闻着曲奇的香味吃胡萝卜。坚持一段时间后,把他们带入另外的房间,让他们解一道无解的几何题,看他们能坚持多久才放弃。结果可以随便吃曲奇的平均坚持20分钟,看着曲奇吃胡萝卜的只坚持了8分钟。实验证明,意志力像肌肉一样,使用之后会产生疲劳。那么,意志力疲劳后,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呢?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还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如果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考试、作业,他们就会忽略锻炼、节食、打理卫生的好习惯。这并不是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是当我们意志力余额不足的时候,向下一个诱惑屈服的可能性就会更大!这也就解释了开篇说到的那些现象,拥挤的地铁消耗了意志力,到公司就没有足够的意志力专注工作;严苛的节食消耗了意志力,一旦疲惫、不开心了,就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坚持节食;忙碌的工作消耗了意志力,回家就没有足够的意志力控制坏情绪。意志力不足后,情绪和欲望就被放大了。既然意志力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要怎么补充消耗掉的意志力?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补充意志力。除了睡眠外,补充葡萄糖也能够恢复意志力。不同食物的血糖指数不一样,血糖指数直接影响补充意志力的稳定性。面包、零食、米饭等高血糖指数的食物,吃过以后血糖会快速上升也会快速下降,补充的意志力稳定性较差。蔬菜、坚果、水果、鱼、肉这类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升糖降糖速度更慢,补充的意志力也更加稳定。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我们有充足、稳定的意志力,就可以让我们更加自律了?答案是,还不够!我们需要先解决掉浪费的意志力,把有限的“好钢”全用在“刀刃”上,才能将意志力的效用最大化。二、其实,我们浪费了很多意志力!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会因为一些错误的思维方式和无意识的行为习惯,浪费了很多意志力。第一种浪费意志力的情况,就是清单过长。我们习惯于通过清单明确待办事项,不管能不能做,什么时候做,至少先加入清单。列清单肯定是个好习惯,总比稀里糊涂、不清不楚强得多。然而现实却是,清单列得越长,相互冲突的事项就会越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每一次取舍都在消耗意志力。例如想要家庭和睦我们需要陪伴家人,往往就会和事业有成需要加班应酬产生冲突;想要圆滑周到我们需要掩饰情绪,通常又会和坚守本心相冲突。除了冲突带来的损耗,每一项待办清单,都会成为我们内心中不时出现的”杂音“。对当下的工作产生干扰,让我们经常分心、难以专注。会让我们干着A,想着B,去干了B,又惦记着C。为了保持专注,又要消耗意志力。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清单过长,会让我们愁得多、做得少、身心健康更差,失败概率更高。第二种浪费意志力的情况,就是决策疲劳。心理学家找了以色列的一所监狱,回顾过去10个月法官给犯人做出的1000多个假释决定。发现上午出庭的犯人,获得假释的可能性是70%。傍晚出庭的犯人,获得假释的可能性不足10%。更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午10点半法官会休息吃些食物补充能量。10点半前的最后一个犯人,获得假释的概率只有15%,10点半后的第一个犯人,获得假释的可能性高达67%!数据表明,决策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意志力余额也会影响决策结果。决策疲劳后,我们更容易做出拖延性选择,也就是“明天再说吧”,法官不批准犯人假释,也是意志力余额不足后拖延重大决策的体现;更容易选择短期回报,也就是累了一天的下班路上,更容易为了满足胃口暂时放弃节食;更容易接受推荐方案,也就是经历了销售员狂一道道“选择题”的轰滥炸后,我们更容易接受他推荐的选项,哪怕事后看起来那么得不合理。第三种浪费意志力的情况,就是决策谬误。我们设置目标时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意志力,设置了不可能实现的宏大目标。就是不管我们今天多么肥胖,烟瘾多么严重,一旦想要自律,我们都会想当然地设定一个十分理想化的目标。甚至会出现要么不下决心、要么过度决心的极端,定下了很多“决不”的Flag。决不玩游戏、决不吃甜食,计划起来信誓旦旦,行动起来十分荒诞!执行过程中,不管因为任何意外因素,只要打破了”完美“的决不,就容易让我们陷入破窗效应,开始破罐破摔。一旦陷入了“计划谬误”的状态,就算拥有再多意志力也不够浪费,只会让我们因为坚持不下来愈发憎恶自己!稍加回顾,我们就会发现,浪费意志力的现象,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那么,减少意志力的浪费后,怎么做才能用好意志力呢?三、我们既要锻炼增强意志力,更要学会使用意志力!首先,我们要知道,意志力既然像肌肉一样可以疲劳,也会像肌肉一样能够锻炼!研究者组织了三组人,首先评测他们的基准意志力分数以及快速损耗后的衰减意志力,作为参考数据。第一组人要求回家后只需要注重身姿,一旦想到身姿,就努力站直或坐直;第二组要求记录下来这两周吃的所有东西,但不必改变饮食习惯;第三组要求努力做到心情好、情绪好,只要发现自己难受了,就努力让自己振作起来。实验前,研究者普遍看好第三组,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大量消耗意志力,符合锻炼增肌的原理。结果出来后,第三组没有任何效果。反而最不看好的第一组,只是因为抑制了懒散这一个习惯,有效增强了意志力的韧性,测试分值大幅提高。让人更加惊喜的是,得益于意志力韧性的提升,第一组在与身姿没关系的其它任务上都表现得更好了。实验表明,只要我们集中精力改变一个行为习惯,哪怕只是简单地坐直,就能有效提高我们意志力的韧性,减少对意志力的消耗。有了充足的意志力后,剩下就是学会用正确使用意志力的方法了!书中一共总结了五种方法:一是通过自我比较、自我量化,可以提升自我控制的意识。心理学实验发现在被试者面前放一面镜子,或者告诉他们有录像机在记录他们的行为,被试者往往更加谨言慎行。这是因为在镜头下,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自身“实际的样子”和“应该的样子”拿来比较,从而提高对自我的要求。同样,对花销、时间、餐食进行量化统计的人,会比自然随性的人更加约束自己,减少了很多非必要的“边缘行为”,更多的自控,更少的浪费。随着自我控制意识逐渐增强,自律效果也在逐步提升。二是通过合理规划工作清单,可以减少对意志力的浪费。想要减少清单过长导致的冲突和干扰,最有效的方式是明确每个清单事项的起止日期和下步行动。有了起止日期后,没到开始日期的事项就放到一边,不再成为打扰专注的杂音。而下步行动,就是将笼统的事项具体化。例如“找张三”就是一个没有下步行动的事项,“给张三打电话过问会议筹备进度”就是一个下步行动清晰的事项。潜意识里,我们倾向于做更容易的选择。如果事项不够具体,我们就容易回避、拖延,就算硬要完成,也会耗费更多的意志力。三是通过将需要调用意志力的难事,变成无需调用意志力的习惯,可以减少对意志力的非必要消耗。面对工作生活时,我们大脑分为自动和手动两种模式。习惯就是自动模式,无需消耗意志力。日常生活中,我们无需调用意志力就能完成穿衣服、系鞋带这些惯性行为。而控制思维、情绪、冲动、工作表现就是手动模式,需要消耗意志力才能做到。如果我们可以将一些需要消耗意志力的难事,变成无需调用意志力的习惯,就能省下很多意志力。坚持房间清爽、桌面整洁、规律作息、少刷抖音,手动模式下想要坚持都会十分艰难,很容易三分钟热度。可一旦切换到自动模式,就会变得容易很多。四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思维工具,可以提升意志力作用效果。有一项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是用游戏提高孩子在某些任务上的技能。孩子本来无法保持长时间立正姿势,但是如果让他们假装自己是正在站岗的警察,就会坚持更长时间。很多书上建议的“就算目前还没成功,可以假装自己已经成功”,就是基于这个角色扮演的思维工具。一个普通的“我”可以很容易向诱惑屈服,但一个高尚的“我”或是一个成功的“榜样”,就不会那么纵容自己,就会在无形中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五是通过前置意志力以攻为守,将“度过危机”变为“避免危机”,可以优化对意志力使用方式。实验表明,意志力强的人并没有因为大量调用意志力让生活“压力山大”。反而,他们压力更小、情绪更好。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意志力用来度过危机,而是用来避免危机。他们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完成项目,而不是拖到最后一天;他们在汽车刚出毛病就送到店里维修,而不是抛锚后再叫拖车;他们远离美食、手机的诱惑,而不是看着眼前的微信通知强压欲望——他们始终以攻为守。他们将留有余地含糊不清的目标,变成明确、清晰、零容忍的“明线”。他们将适量抽烟、少量游戏变成了今天不能、这小时不允许。一旦没有商量的余地,反而不需要意志力去刻意控制了。吸一支烟不会严重损害健康,吃一块蛋糕不会马上使人发胖,拖延一次任务也不会直接毁掉事业。但是为了保住健康、做好事业,我们必须记住一点,长期是由多个短期构成的,我们需要时刻调用意志力抵制一个又一个诱惑!这也就是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其实,读完这本书后,我们会发现意志力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也不是只属于少数人的天赋才能。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开始尝试,我们都能拥有顽强的意志力,开启自律、专注、不拖延的美好人生!人的爱和性到底是什么关系?
“爱”为虚“性”为实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爱是人的社会属性。爱是个很博大的东西,又是个很渺小的东西,它可以是一切,但也可以什么都不是。有人说性与爱是不能分离的,爱到最高的时候是性,但是不爱的时候也可以是性。灵与肉的纠结。
如果说爱是虚无的,那么性就是实体的。人可以看不到爱,却可以感受到性。快感是无法把握的,只有痛感才够真实。有时候搞不明白,爱到底是一瞬间的事情,还是一瞬间之后的事情。这世界,是什么自由,可以让我们先相处,再谈情,先做爱,再说爱?可以让我们将身体先定义成无价,又把它随意的施舍?到底是爱让感情变得奢侈,还是自由让身体变得随意?
先贤:斯宾塞将爱情中所包含的因素概括为九个
一是生理上的性冲动,二是美的感觉,三是亲密感,四是钦佩与尊敬,五是喜欢受人称许的心理,六是自尊,七是占有的感觉,八是因人我间隔阂的消除而取得的一种扩大的行动的自由,九是情绪高涨与兴奋。
在西方的性革命之后,出现了一种将性与爱分开的思潮
尽管无论古今中外,有性无情的立场总是得到负面的评价,但是这一思潮却借着性革命的声势渐渐大行其道。
人类性活动的两种存在方式:个人的、生理的、心理的性和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性。……总之,性虽然是首先属于个人的、生理的范畴,但是也同时属于社会的范畴。
受历史、文化、政治、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爱情与性的关系并没有唯一的答案。
基于此我们了解下社会主要构成着的性爱观念:
一、青少年心中的性与爱
性与爱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不仅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在思考与争论的哲学问题,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种人生选择。对这个问题作出不同的解答,就会影响到他们作出不同的行为。
调查显示:1990年到2010年尽管社会巨变,青少年(大学生)性行为增加,但是观念却没有太大变化,观念导致行为,相信“有爱才有性”的占主流性,其行为发生最少;“爱与性可以同时有”的观念较多,其性行为较少;“先有性后有爱的”观念占比最少,但其性行为较多。
中国年轻人主流观念其实是相信爱情是性的基础,只有在爱情的统领下,至少在爱情的参与下,才可以发生性行为。也就是说他们性行为的增加,实际是爱情的兴起和发展,爱情在制约着性,而不是所谓的“乱性”。
主流的爱情观其实是中庸含蓄的,年青人当中的大多数人对于发起或获得爱情还很遥远,更多的是憧憬和猜想。
性道德角度看,性行为的重要性、恋爱中的性行为、“包二奶”、“当二奶”这些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可以理解,但不支持。”,这些情况在青少年中存在,与成年人性关系日益松散密不可分。对单独无爱的性行为持不认可观点、以及贞操仍是宝贵的,这类观念仍占主导。
二、成年人的爱和性,
成年人的生活比之年青人可复杂多了,往往是性、爱、物质多元关系,这里单纯说说性和爱。
“没有性的爱,男人不要。没有爱的性,女人不要。”
人们常说,男人把性和爱分得很清楚、女人把性和爱混为一谈。
1、男人(雄性动物)是靠下半身“思考”,男人总觉得完完全全占有女人后,才能放心把心交给女人,男人是因为做了才爱。男人找情人为了性可以没有爱,为了享受性的愉悦和满足。
男人巴不得老婆都是处女的理想和实际需求是矛盾的,男人想娶处女,因为他可以拥有女人宝贵的第一次,但是若问男人希望与性技巧成熟的女人来一腿吗?会有很多叫好之声,两者兼得!这些都是男人的幻想!
2、女人是感情动物,认为爱发于情,而不是发情,性是本能需要,但更渴望爱情,多数未婚女性都强调“没有爱情自己不会投入性生活”,但多数已婚女性认为“没有和谐的性生活,爱情就无从谈起。”许多女人是爱到一定程度才有性,也有部分女性是在性生活推动下才产生和感受到爱情,更多的女性是性与爱互相推动。
婚姻中,是有爱又有性,没爱的的婚姻,肯定不会幸福,只有爱没有性的婚姻,也不会幸福,当婚姻中的两个人之间有爱又有性,肯定会一直幸福下去。
各种感情(恋爱,出轨,婚外情,劈腿等等)在人类世界中存在。如何让自己更好地成长。懂得克制,懂得欣赏,懂得慈悲。
在爱情和婚姻中,还是提倡彼此间忠贞,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要忠贞,青少年也好,中年人也好,都应该如此。感情是基础,爱是性的基础,性是爱的升华剂和保鲜剂,性和爱两者相辅相成。
有什么措施能短时间改善?
这个问题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诉求,惊龙轩在长期的书法教学过程中,不时就会碰到有类似要求的学员或家长。所以在这里大致谈谈这个问题,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
不仅仅是初中生,高中生也大多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希望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字写得规范美观一些,至少不至于在考试时因为书写问题冤枉丢分。其实,这个问题与书法没什么关系,也就是个写字的问题。原来学校都有写字教育,课本也叫《写字》。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学校的写字教育也变成了现在的“书法进课堂”活动。尴尬的现实是,大部分学生不仅书法玩不转,甚至连规范的书写也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
先不说“书法进课堂”取得了多少实质成果,学生们亟待解决的规范书写问题的确不容忽视了。书法和写字的区别,惊龙轩在前面的文章中有过阐述,这里不再赘述。简单地说,书法是门艺术,写字单纯就是为了实用。有了这个前提,我们的解决办法也就有针对性了。
据惊龙轩的经验,对于这种只想把字写得好看一点的学生,根本没必要用教书法的方法按部就班的进行。可以直接从实用范围最广的行楷书体入手,不要一上来就是颜柳欧赵,不少人没开始就晕圈了。
首先是选择范本的问题。惊龙轩建议学员选择范本就是两个原则:一、基本得到公认的较高水准字帖,以当代书家的硬笔书法范本为主要选择范围;二、必须是自己感兴趣的字体。相比之下,第二个原则更为重要,兴趣是学生坚持下去的基础,否则就算是硬着头皮上,也是事倍功半,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选好范本后,也没必要默守陈规,完全可以跳过笔画学习阶段,直接从结构入手,总结一些规范的结构特点,甚至可以编成口诀,以期尽快取代原来那些不规范的书写习惯。临帖也应该在单字练习的同时,注重整篇临写。对临与背临、意临相结合。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临帖感到枯燥乏味的问题,同时对快速提高书写能力也大有裨益。
当然,具体的学习方法还是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人云亦云、盲目冒进都没有好处。
以上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你听过最惨的女人?
很难想象,一个妙龄女子被先后拐卖了4次,被关在窑洞中15年,跟牲畜同吃同住,还经常遭到折磨毒打,最后变得精神失常,而且吃喝拉撒就靠两口铁锅,身后的墙壁写满了“跑”这个字!
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其他村民竟然也认为拐卖过来的女人就该这样!
这是多么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思想啊!
有次女子试图逃出去,结果被村民给抓了回去,注意是村民!
后来,女子家里人发现后,喊上亲朋一起前去将她领走,却被村民团团围住,意思是父母不能领走被拐卖的女儿?这到底是什么可怕的思想啊!最后还是报了警,在警察同志的帮助下,才得以将女子解救出来!
看完她的遭遇,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世间最可怕的不是核武器,而是人心!这位悲苦凄惨的女子名叫曹小青。
曹小青出生于四川偏僻的农村,家里子女众多,靠种地为生,经济条件显得有些拮据,虽然曹小青读书成绩还不错,可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她还是选择放弃学业去当地一家纺织厂打工。
家里农活很忙,所以哥哥姐姐经常会帮忙,而曹小青的纺织厂因为一直要加班,疲乏的曹小青回家简单洗漱后倒头就睡,没帮家里分担农活,这个举动在曹父看来,是曹小青为了偷懒不干农活,特意找的借口,父女二人经常为此大吵。
有次吵的十分激烈,曹小青夺门而出,决定睡到二姐家里去,父母知道二姐家离得很近,也没多想,便由曹小青去了。
大半夜在外面独自走路的曹小青,很快就被人贩子给盯上了,人贩子先是向曹小青搭讪,在了解曹小青生气原因后就诱惑她,说自己认识个亲戚在外地开厂,能赚很多钱,总之就是一片忽悠,涉世未深的曹小青当即就心动了,但心底里还是想回家跟父母说一声。
人贩子一听这哪行,哄骗不成之后,拿出沾染了迷药的手绢就把曹小青给迷晕了过去,接着人贩子将她拐到了内蒙古,虽然曹小青被迷药晕的有一点点痴傻,但模样却长得清秀,最后被一个叫许小三的男子买回家。
将曹小青买回家的许小三,并没有过多限制她的自由,并且看着她有些痴傻,还掏钱给她治病,没过多久还在乡亲们的见证下,举办了一场婚礼,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小青的病慢慢好了起来,跟正常人差不多。
有天,一个曹小青的老乡偶然间在内蒙古看到了她,后来就联系曹家,曹家一听,正是被拐走的女儿,于是前去内蒙古,他们终于见到了曹小青,一家人团聚了,但曹家见到许小三并没有亏待曹小青,并且还有份稳当的工作,所以并没有带走曹小青,在收了3000元礼金后默认了这桩婚事!
曹家人离开了,他们本以为曹小青能安稳的过下半辈子,结果令人感到愤怒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没过多久,曹小青就生了下孩子,许小三也没限制她的自由,于是有一天,曹小青在前往便利店的路上,被同村人又给拐走了!
一个村的村民都如此歹毒!
这次曹小青被拐到了距离许小三家100公里左右的二前湾村,而许小三这边下班回家后发现曹小青不见了,起初也努力找过,但没找到,他心想是不是曹小青恢复了,不想跟他过苦日子,所以独自回老家去了,想到这,许小三便放弃了寻找。
曹小青被卖给了许三毛,许三毛有智力缺陷,所以许父就想买个老婆照顾他儿子,结果买回来才发现曹小青有些傻,干不来农活,连家务都没法干,所以仅在4个月后,曹小青就被许父又卖给了梁团寺。
梁团寺是个中间人,他以4000元的价格卖给了乱岔沟村的庞和在,庞和在发现曹小青有些精神问题后,感到非常生气,但凡有些不顺心,就拿曹小青出气,毒打更是家常便饭,所以曹小青的身上到处都是伤痕。
没过多久,庞和在听说刘家父子在找老婆,于是便4000元卖给了刘家,当时刘家来领走曹小青时,曹小青已经被打的连站都站不稳,刘家只能将其抬回家。
曹小青到了刘家之后,很快就生下了一儿一女,本以为刘家人看在孩子的份上能善待她,结果曹小青却被关在窑洞里,一口铁锅用于吃饭,一口铁锅用于排泄,可以说,曹小青的吃喝拉撒只有两口铁锅!
刘家兄弟有点智力问题,村上根本没有女生愿意嫁给他们兄弟二人,所以刘父把曹小青买回来,是传宗接代的,这种事情是违法的对吧,但是在当地,村民竟然都觉得无比正常!妇女买卖竟然是正常的!这到底是一种多么愚昧可怕的思想!
有时候曹小青本能的离开刘家,向村外跑去,结果被村民抓回家,是被村民抓回去的!
所以关住曹小青的不是窑洞,不是刘家父子,而是一整个村庄,每次跑出去被抓回来,曹小青都要被狠狠毒打一顿,两个孩子竟然无动于衷!
在他们的印象中,妈妈不洗澡不说话,每天疯疯癫癫的发脾气,谈吐之间似乎在说一个陌生人,或者在说一个“怪物”,这种苦难的生活持续了15年!
有天,正在上班的内蒙古电视台记者王秋月,突然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电话那头有个中年男子称,一个女人被关在和林格尔县的榆树梁村的窑洞里,每天还有人看着,男子说完便匆匆挂断了电话。
王秋月在查了下榆树梁村的信息后发现,这个村落经济非常落后,本能的直觉告诉她,刚才的电话不像是恶作剧,而是有人良心发现,在向外界传递“妇女拐卖”的消息!
为了揭开谜底,王秋月驱车来到榆树梁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破旧的窑洞,在一番打听后,王秋月终于找到了刘家,很快她就找到了缩在猪圈里的曹小青!
曹小青体型瘦弱,全身肮脏不堪,王秋月不由得鼻子一酸,当她走上前跟曹小青交流时,发现曹小青竟然没有任何反应,并且眼神中透露着无尽的恐惧。
很快,刘二针就跑过来解释,说曹小青是他老婆,没有虐待她,但眼前的情况早已说明了一切,并且王秋月发现曹小青后面的墙上,竟然密密麻麻的都写着同一个字,那就是“跑”!
此时,王秋月的心里已然有了答案,在跟其他村民交谈过后,王秋月更加确定,之前神秘男子报信“妇女被关在窑洞”的人,就是刘家的曹小青。
眼看事情暴露,刘家人仍在极力辩解,刘二针的妹妹巧舌如簧的说,我们家是看她可怜,经常被人欺负,所以才买来给两位哥哥当老婆的,这意思是刘家人还成了曹小青的救星?
王秋月将这件事写成了一篇报道,并且在四川媒体上重点大面积刊登了出去,因为王秋月依稀察觉到,曹小青是四川口音!
很快,一名自称曹永良的男子拨通了王秋月的电话,他声称报道中的女子就是他们家被拐走多年的妹妹!
在王秋月的陪同下,曹家人前往榆树梁村解救女儿(妹妹),当他们赶到刘家时,却发现曹小青不见了,愤怒的曹永良当即就跟刘二针动起了手,结果刘家人跟村民都了过来,并且阻止曹家带走女儿(妹妹)!
在村民眼中,曹家竟然成了破坏刘二针家庭的敌人,这是多么可笑的想法,眼看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外面还有大量村民围着,处于下风的曹永良只能暂时作罢,但他深知买卖人口是大罪,所以假装作罢,到了安全地带后迅速拨通了报警电话,在警察的帮助下,曹家终于见到了饱受非人折磨的曹小青!
老母亲看着痴傻的女儿说道:“小青啊,你看看妈!你看看妈!”
就在曹家打算带走曹小青时,刘家竟然让孩子出面,在他们想来,这些被拐卖的女人,最舍不得孩子,所以刘家让两个孩子冲过去抱住妈妈,民警在劝说了很久之后,两个孩子才松开了手。
归程途中的气氛也略显紧张,路边围满了村民,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人民警察,曹家人能否离开村子还不一定!
到了医院,曹家人不断跟曹小青讲话,希望能唤醒她的记忆,但始终没什么大反应,想到曹小青经常在窑洞墙上写字,曹家人赶紧把纸跟笔递给曹小青,曹小青拿起笔,竟然写出了“曹小青”三个字。
曹家人一看当即落了泪,随后曹小青又写了““跑”和“曹永良求个救!”
这让曹家人再也绷不住情绪,大声哭泣了起来,这几个字的背后是曹小青长达15年的非人生活,当初在内蒙古许小三家里,曹家人本来有机会将她带回家,结果就是这么一个决定,酿成了如今的人间悲剧!
在家人和药物的治疗下,曹小青的身体开始慢慢恢复,但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拐卖人口是大罪,希望这些社会败类越来越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