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游乐场,儿童室内游乐场出现事故应向哪个部门举报?
有两种情况,如果属于游乐园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的摔伤,可以向质量监督管理局投诉,如果属于游乐园工作人员工作失误导致,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
男子公园坐大摆锤被甩飞坠亡?
游乐场的飞车和教室里的风扇,是多少人童年想象中的心理阴影,总担心飞车上的人会被甩出去,高速旋转的风扇会掉下来,然而,我们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4月21日,许昌,西湖公园内一高空游乐设施,因安全带锁扣脱落,致一男子高空坠落,经医生抢救无效死亡。目前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一位目击者说,当时设备上面有4个人在乘坐游玩,其中一名男子在游玩中从高空坠落,砸坏了底部的不锈钢护栏和铁皮后,摔在地上,嘴里有少量鲜血流出,120急救车随后赶到将坠落的该男子抬上救护车。
据了解,飞鹰游乐设施是一种门字形状的大型游乐设施,高约20米,框架内有2只大摆臂,每只摆臂上面有8个座位,这些座位通过轴承可以360度旋转。据魏都区安监局上报许昌市安监局的一份报告显示,4月21日,许昌市西湖公园游乐场发生一起特种设备事故。经初步调查,一人在游玩飞鹰游乐设施时,因安全锁扣脱落,致使该人高处坠落,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这些游乐设施不是公园内部人经营的,都是外边人租赁承包的。”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2012年西湖公园升级改造后,公园场地对外招商,现在的大部分游乐设施都是那个时候建起来的,出事的飞鹰游乐设施是去年10月开业的。
这个事情公园和商户、设施生产者、监管部门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本是开开心心出去玩儿,结果却走上了不归路,如果并非乘客私自解开安全带,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彻查,给逝者一个交代,也给广大民众一个解释。
五一假期马上要到了,虽然此类事故发生的概率极低但还是要提醒大家:如果要玩,还是要乘坐正规游乐场的设施多个心眼,看看设施是什么时候通过检查的。此外,一定要遵守相关规则,不符合要求的不要硬坐!比如颈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儿童,他们的头颈非常脆弱,像过山车一类高速飞转的项目,容易让他们的脑袋在强烈的冲击力下左摇右晃,导致颈动脉和颈部肌肉受伤!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低血糖的人群也不宜做刺激性太强的游乐设施,以免发生意外。
(编辑 DCX)
带孩子去游乐场玩要注意那些安全隐患?
近年来中国掀起共融游乐场、特色游乐场风潮,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可以看到新增了许多不同的游乐设施设计,在增加游戏困难度的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孩子的游玩需求,但碍于场地以及经费因素,目前特色游乐场只有少数地区开放,还有一部分仍在建设规划中。
关于儿童游乐场一直存在两派观点,一方希望依照标准,可减少事故发生,另一方则是觉得符合标准的游乐设施太无趣,不利儿童发展,大一点的小孩玩玩就不想去了,TUV莱茵专家认为其实两方论点各有利弊。
不管是公园里的游乐设施或是挑战型游乐场,其实是要看适龄标示的,不同游乐场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不同年龄小朋友的需求。设计给幼龄小朋友玩的设备,对年龄较高的小孩可能觉得挑战性低,而挑战性高的设施,对小小孩来说又可能会造成心理恐惧,建议父母应看游乐场适龄标示或鼓励小朋友使用。有人觉得,游乐设施太安全而不好玩? 当游乐设备一成不变时,大家就会担心未来主人翁的身心发展是否会受限。但标准的产生,往往是基于过去事故的发生,避免儿童不当使用或设备设计不良造成伤害。挑战型的游乐设施创新有趣,很容易就超出法规评估标准,当挑战型游乐设施发生事故时,也相对考验社会认知及父母的承受能力,我们是否已成熟到能自行接受承担儿童的游玩风险?
儿童游乐场内受伤谁负责? 儿童风险是游乐场的责任? 还是家长责任?另一方面,游乐设备制造厂商也会对设施推陈出新,这样就可能超出标准范围, 对于超出法规标准内的游乐设备如何进行安全评估? 要根据现行标准要求或参考国际标准给予适当修改建议,这也十分考验工程师的检验素养及临场专业判断。不少游乐场都缺乏专人管理,孩子玩耍时的安全就要父母自己多留意,一旦出现重大受伤事故就很难挽回。凭借我们曾检验上千场公园、幼儿园的儿童游乐设施经验,总结了未能通过检验的常见原因,具体如下:
常见的游乐场安全意外1.使用区太小,缓冲空间不大2.设备生锈损坏3.地垫老化磨损4.楼梯台阶间距不当或扶手位置错误缓冲不够的攀爬坠落、颈部衣物缠绕、或者被锐角尖端所伤等,这些也都是儿童游乐场常见的潜在危险。有些滑滑梯会有奇怪的洞口让小朋友喜欢穿越,或钻来钻去,虽然小擦伤在所难免,但游乐场伤害与运动伤害不同,有些情况需要紧急送医。游乐设施使用或管理不当所造成的伤害应当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避免惨案发生。
在此提醒各位家长由于小朋友看到儿童游乐场就往前冲,家长带小孩游玩时,务必观察周围设备有无损坏、突出、绊倒等风险,减少意外发生概率,才能给孩子不打折的游乐安全。
法规随时会有变动,最新情况请联系德国莱茵TÜV!
如果你有任何有关游乐场设计、安全、证照和标准的问题,欢迎与我们联系!
哪个国家的空降部队最糟糕?
1941年,日本确定了“南下”政策,攻占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夺取石油,但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进行一场战争。所以,就有了同时攻击珍珠港和东亚各国的方案,并为避免道义上的谴责,决定向美国宣战的同时,开始进攻。
说白了,就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但事与愿违,当“宣战书”送交美国时,珍珠港遇袭已过2个小时,进攻变成偷袭,成了彻彻底底的“婊子”。日军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与德国的“闪击战”一样,趁对方不备,力求速战速决。
2个小时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日本大本营十分清楚,为了保证“南下”作战的成功,关键在于绝对保密。尤其是“偷袭珍珠港”,尽管“嗜赌如命”的山本五十六,将攻击目标选定在六千多公里以外的珍珠港,已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了,但还有许多具体的措施:
一是,在选择路线上,绕远路走北太平洋。冬季的北太平洋,风紧浪急、险象环生,而且乌云密布、雷雨交加,很少有船只走这里,却掩盖了庞大舰队的行动;同时,从出发到进攻这段时间,舰队始终保持无线电静默;
二是,利用在美国的间谍,密切关注美军的一举一动,并提前派出17艘侦察潜艇到达指定海域,掌握其防守规律。可以说,在舰队出发前,日军已经做好了突然袭击的准备。当然,也做好了一旦被发现,实施强攻的准备。
为了增加突袭效果,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麻痹”手法。他们一边与美国就两国矛盾进行谈判,在大多数人眼里,只有谈判破裂后才会动武,这中间有一个准备过程;一边继续保持两国间的航运贸易,彻底地麻痹了对手。
12月8日星期天,350架日本舰载机分两批,从6艘航空母舰起飞直扑珍珠港。轰炸效果非常好,击毁各类舰只40多艘,飞机近300架,可以说太平洋舰队基本丧失战斗力。然而,就在前方指挥官要求出动第三批飞机扩大战果时,却被南云忠一叫停了。
原因是,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母因故不在港内,南云担心遇袭,决定见好就收,也留下了山本五十六的遗憾。不管怎么说,此役成为二战中最为成功的战术之一,人类战争史上的航母时代开始了,尤其是美军,痛定思痛,从此大力研发航母。
然而,偷袭珍珠港只是日本进攻东亚各国的准备战役。日军的最终目的是获取荷属东印度的石油,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只是为了“扫清障碍”,就在“偷袭”得手的同时,对香港和马来半岛的进攻开始了。马来半岛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是日军占领荷属东印度的天然屏障。
日军的企图此时是“路人皆知”,丘吉尔决定派出英国在新加坡的远东舰队,截击日军登陆部队。不料被发现,遭到上百架日本航空兵的轰炸,远东舰队全军覆没。消息传来,丘吉尔哀叹:“一生中最沉重和最痛苦的打击”。
更让他痛苦的是,日军第25军在山下奉文的率领下,创新和发展了德军“闪击”战术,采用“电钻”战术,摧枯拉朽般的攻城掠地。英联邦军队毫无斗志,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反抗就迅速后退,日军也是“不计后果”的追击。
于是,一场自行车追逐赛开始了。可笑的是,炎热的马来半岛让车胎很快爆裂,日军士兵干脆去掉车胎,几千辆只有钢圈的自行车发出的声音,远远过来就像坦克的辗轧声。这下可好,本就惊恐万分的14万英军,更是不战自垮,纷纷溃逃。
这支“自行车兵团”55天,推进了1100公里。率先抵达到新加坡城下的日军也就3万人,而且疲惫不堪。令人失望的是,退守该城的8万英军,在山下奉文的恫吓下,居然不战而降,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和最大规模的投降”。
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沦陷,对于英国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对日本人来说,通向荷属东印度的大门,敞开了一半,剩下的就是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在这里,美国拥有在亚洲最大的海、空军基地,一旦失守,日军“南进”的大门将彻底打开。
让日军失望的是,本来计划45天结束的战役,打了5个月。在日军整个南方作战中,盟军唯一的“闪光点”就是菲律宾战役。倒不是麦克阿瑟的指挥水平有多高超,而是日军自己“不重视”造成的。原来,战役一开始进展顺利,日军不到一个月就占领了马尼拉,美菲联军近8万人退守巴丹半岛。
日本人眼看已达成战役目的,将部分主力调往荷属东印度和缅甸战场,用第14军的剩余兵力进行清剿。在美菲联军顽强抗击下,双方展开激烈的丛林战、山地战,最终形成胶着状态,直到日军第4师增援才打破僵局。
麦克阿瑟丢下部队,乘鱼雷艇转移到澳大利亚。留守的部队又坚持了一个多月,弹尽粮绝后缴械投降,7.8万人成为俘虏,在酷暑难当的菲律宾丛林里,这些战俘步行120公里,在6天的行军中,有1.5万人被虐致死,史称“巴丹死亡行军”。
为了保住荷属东印度的油田,避免设备遭受破坏,日军首次使用了伞兵部队。这支鲜为人知的部队,是日军看到德国闪击西欧时,空降兵的巨大威力,在1941年秋,提出由德国帮助建立2个伞兵旅,但由于时间仓促,事故频发。
以至于德国教官曾评价道:“这是世界上战术技能最糟糕的空降部队”。尽管投入战役的2000名伞兵伤亡1/3,但在步兵的配合下,还是完整地夺取了油田。至此,从战争开始仅过半年,盛产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的东南亚各国,落入了日本之手。
速度之快,超出了日本原定的目标。裕仁在听到一个个捷报时,不禁心花怒放。说道:“胜利也太快了”。就连当初反对与美国开战的“亲美派”、“稳健派”也大受鼓舞,他们认为,“稀稀拉拉”的美国大兵,根本不会打仗。
让人费解的是,40多万盟军被日军歼灭了30多万,其余的狼狈逃窜。一时间,日本上下一片欢腾。但在山本五十六等人的设想中,以撤出菲律宾为条件,与美国达成“和平协议”。不过,他想多了,仅过5个月,日本就遭到报复性轰炸。
日本在战争初期取得的巨大成果,既有充分准备、出其不意的因素,也有盟军放松戒备、缺乏训练的原因。总之,日军“速战速决”的战术效果很好,开战仅半年就占领了东南亚,控制了1.5亿人口的地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大家怎么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真是令人痛心的意外!也给大多数效仿过这种做法的父母敲响了警钟。事实上,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哭大闹,是每个家长最不愿意见到的,而暂时冷落孩子确实也是一种方式,不少育儿专家和心理学家也肯定了这种处理方式。但是这其实是需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在让孩子短时间脱离家长时,父母应该在远处看着,以免孩子发生意外,万不可真的一走了之,更不能将时间拖得过长否则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阴影。
我曾经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用过这种冷处理方法,我儿子以前每次去游乐场玩都要待很久,后来我就提前和他约定好时间,说如果到时间不走的话妈妈下次就不带你来了,开始几次还能勉强遵守约定,可后来有一次他就耍赖不肯走,转移注意力说带他去另一个地方也没用,我就假装生气走,不过我一转身就拿出手机开摄像头调自拍,这样我边慢慢走边能观察到他的情况,走了大概20米他就追上来了。
教育孩子没有什么绝对有效的方法,孩子在不断变化,父母也应因材施教,就算是专家说的教育方式也不要照搬;适合东家孩子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适合西家的孩子;只有父母才最了解自家的孩子。
无论怎样教育孩子,始终要把安全放第一,将还没有健全的认知能力的孩子独立留在公共场所,实在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