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战国归来,你认为动漫界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四大名著是正常来讲就代表了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都有着行业内部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其中的故事、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它的受众群体!而至今,在动漫史发展这么些年,动漫、动画、漫画、动漫影视、动漫游戏行业早已经不再是早期那个大家以为的小孩子看的东西,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而我们国漫也在近些年发展壮大,不再是仅有的黑猫警长、葫芦兄弟了~那么,在国漫之中堪称经典的都有哪些呢?而经典中的经典,如同我国四大名著地位的作品,国漫界评定一下,到底哪几部作品可以上榜呢?以下为个人的理解,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一起讨论下!
大圣归来或许我们已经被生活磨平棱角,或者我们已经为人父母,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你已经不再是你自己了!但你还会不会保持一颗初心呢?但在你看了大圣归来后,一定已经热泪盈眶了吧!我们一直等,等呀等呀,我们长大了~终于又等到了他!可能你们有太多的英雄,超人钢铁侠,但对于我们只有他一个!而他也不再是那么狂放不羁,心里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曾记否:“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想守护的东西,或许从始至终都未曾改变过。即使经历再多磨难,也想要守护的存在,在观影后,我又找到了曾经的那个自己!谢谢你,帮我守住初心!
作品本身就拥有无数粉丝,但是这部作品能够上榜,不单单是因为这个原因,也不是丰富的剧情,而是作品中由作者穿插出来的这些理念,实在是让人觉得很有深意!作品本身就关于“执念”和“放下”做了很深的见解,包括一些关于“悟空悟净悟能”的解释,也让人印象深刻!由作品本身到每个人对于自身的探讨,己不由心,身又岂能由己。在动漫中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注定它将会成为一部大作!
秦时明月剧情真的是无敌棒,不管是历史还是人物,都让人非常满意~而且满足了大家心里的那个武侠梦。对武侠中国人仿佛有着不一样的情感。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什么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秉承“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中华文明,宏扬百世”的宗旨,将历史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向观众呈现了一个集武侠、历史、奇幻、权谋为一体的史诗巨著。一直保持着文化与内涵的它,不容置疑的排在这个位置!还有一点,不得不提一下,胡彦斌为秦时明月的写歌“月光”更是成就了经典!
全职高手十年热血写信仰,荣耀永不散场。为什么此作品能成就经典,因为它真的是反应出了一个时代下,一代年轻人的状态。可能现在的人都无法理解这种情节,电竞也不像这些年发展如此迅速壮大,在当初各种不被认可的时代,这些少年全部都只有一个称呼:网瘾少年!还要经历雷电法王的洗礼,这个作品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个新兴行业之初的特点,以及一代老将王者归来的不易!
狐妖小红娘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狐妖小红娘可以超越全职高手成为这四者之一。主要是因为取得目前国漫第一高的播放量,首先自己的质量要过硬,再者叙述的故事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确实很有资格上榜竞争。但个人的观点还是,对比去上面的作品,儿女情长确实级别要稍微低一点点。当然,这也仅仅是个人的看法~
不过,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你心中哪四部作品能够排得上这个称号呢?以上,对此,你怎么看?以上,欢迎一起讨论一下,收藏评论转发!咱们下期再见吧。
网易旗下有哪些游戏?
网易旗下有以下游戏
西游系列:《梦幻西游 》《大话西游Ⅱ》 《大话西游3》《 大话西游外传》《 创世西游》
大唐系列:《大唐豪侠 》《大唐豪侠外传 》《大唐无双 》
其他网游:《天下贰》 《新飞飞》 《倩女幽魂》 《精灵牧场》 《宠物王国》 《易三国》 《百变金刚》 《iTown》
休闲游戏:《疯狂石头》 《富甲西游》 《篮球也疯狂》 《泡泡游戏》 《卡牌对决》
网页游戏:《富甲西游》 《战国风云》 《三国天下 》
战网平台:《魔兽世界》 《战网》
话经三张嘴?
我们都听说过“驴被冤死”的故事。
驴耕田很累,回到栏里后向狗诉苦,它的本意是想休息一天。狗听了之后加入了自己的意见,然后告诉了猫。而猫呢?它把狗的意见当成了驴的抱怨后告诉了羊……然后,又经过鸡、猪等的“渲染”后终于传入了主人的耳朵。于是,主人恼羞成怒不由分说将驴杀了。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对你所提出的问题的最好诠释。
农村还有句俗话,这句俗话是这样说的——话越捎越多,钱越捎越少。意思就是“一句话经过多人传播后就会变味,就会变成几句话”,而钱呢?经过多人转手后也许会被某个人“贪污”,会越来越少。因此,话经过三个人传播后就会有夸张的成分,就有可能使本来没有脚的蛇“长”出脚来。
老胡曾经经历过一件事情。
二十多年前,我们村里的土地被某煤矿征用,因为当时补偿费偏低,社员群众多有抱怨。其实,这种抱怨是针对矿方的,并不是针对村委。然而,经过多人传播后就变成了“村委会贪污了大部分补偿费,只给社员了一少部分补偿费”。村委会得到这个传闻后非要追查是谁说的不可。追查到最后才知悉这种“村委贪污”的说法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变了味儿,于是,对“肆意”添油加醋进行“传话”的几个人分别进行了处罚。从此以后,再没人在补偿费的问题上“说三道四”了。
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爱说闲话的人,这些人唯恐天下不乱,最喜欢拨弄是非,最爱添油加醋进行传话。可以说,他们是社会矛盾的制造者,是应该高度警惕的一类人。
综上所述,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话越传越多,越传越变味儿”的意思,因此,在面对那些爱说闲话的人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慎言”,以免被他们有意或无意的“陷害”。
历史上有哪些名女?
一,词国俊杰——宋代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二,名垂千古——东汉才女蔡文姬
蔡文姬(约174年—约239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三,史笔千秋——东汉才女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东汉史学家之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四,多才风雅——唐代才女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公元664年—公元710年7月21日),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其门第高贵,却身世坎坷,一生跌宕起伏,与武后、中宗相始终。
五,璇玑绝唱——魏晋才女苏惠
苏蕙,约生于秦王苻坚永兴元年(公元357年),始平(今陕西武功县)人,善属文,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诗之集大成者,传世之作仅一幅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制织锦《璇玑图》。
六,雁过留声——唐代才女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薛涛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八九岁能诗,早年丧父,母孀居,二人相依为命,生活极其窘困,十六岁遂堕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后定居浣花溪。
七,道观哀艳——晚唐才女鱼玄机
鱼玄机(公元844—870年),晚唐诗人,唐武宗会昌二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城郊。初名鱼幼微,字蕙兰。鱼父饱读诗书,却一生功名未成,只好把满腔心血都倾注到独生女儿鱼幼薇身上,对她刻意调教。
八,传世佳情——西汉才女卓文君
卓文君(约公元前179年以后—前117年以后),西汉时期才女,西汉蜀郡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载有她的事迹。其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国学故事真实故事?
1.国学经典故事
孔子学琴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智慧小语】: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在表面,或是深入得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我们自己学,为更好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2.国学经典故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智慧小语】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3.国学经典故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
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
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
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智慧小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孔子的名言,出自《论语》。要求人要谦虚好学,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弟子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意思是说: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若能诚心诚意地依止一切高尚人士,于知识渊博的学者前常常询问请教,交结忠厚、重义气的人,就能常时感受安乐。
4.国学经典故事
管宁割席
《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管宁和华歆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成天形影不离。
有一次,他们在田里锄草。管宁挖到了一锭金子,但他对此没有理会,继续锄他的草。华歆得知后,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子摸来摸去,爱不释手。管宁见状,一边干活,一边责备他:“钱财应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华歆听了,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但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这时一个大官在窗外经过,敲锣打鼓,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管宁对外面的喧闹充耳不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华歆却被这种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跑到街上去看热闹。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失望。等到华歆回来后,就当着他的面,把席子割成两半,痛心地宣布:“我们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这即是历的“管宁割席”。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如果不肯亲近有道德的仁者,无形中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危害。一旦让小人有机可乘,你所做的一切会一败涂地,甚至有可能堕入罪恶的深渊。
5.国学经典故事
周处除三害
三国时有个人叫周处,他在义兴非常出名。当然他出的不是美名,而是恶名。因为他个子比较高,从小就死了父亲,没有读书的机会,人很野蛮,动辄就用拳头打人,老百姓都害怕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再加上周处,这三者一起危害百姓,当地称之为“三大祸害”。
后来有人想了个办法,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希望三个祸害通过内战互相残杀。于是周处立即杀了猛虎,又下河去斩蛟龙。周处同蛟龙一起搏斗,三天三夜都没有出来,当地百姓都认为他死了,高兴地对此表示庆贺。结果周处杀死蛟龙后,从水中出来了,听说乡人为自己已死而庆贺,方知大家把他当作祸害,因此有了悔改之意。后来他寻访有修养的名人陆云,听从他的教导,洗心革面、改过自新,最终成了非常了不起的忠臣,为老百姓做了很多有利的事情。
智慧小语: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一个人首先应该知惭有愧,方能悔过自新。有愧即是指对那些下劣诸辈及其所行之恶劣事情,生起极大的忧愁心与厌烦心。
6.国学经典故事
三人成虎
魏国大夫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假如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恭说:“如果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将信将疑。”
庞恭又说:“倘若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相信了。”
庞恭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离魏国比这里的街市远多了,议论我的又不止三个人,如果我走后有人说我坏话,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有分寸。”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但魏王果真听信了小人谗言,没有再召见庞恭。
【智慧小语】:判断一件事的真伪,不能偏听偏信,必须经过细心考虑,不然就会误把谣言当真。评论他人要小心谨慎,看别人有过错时,一定要再三观察,否则,妄加揣测就开始诽谤,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他人带来终身的伤害。
7.国学经典故事
王献之学书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继承家学,向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学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差不多了,就写了一篇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什么话也没说,在他所写字中的一个“大”字下面点了一个点。王献之看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拿去让自己的母亲看。王献之的母亲也是书法家,看了王献之所写的字后,指着王羲之在上面的那一点,对他说:“这一点写得不错。”王献之听了,才知道自己和父亲的书法还相差很远,从此一心练字,后来也成了书法名家。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意思是说: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8.国学经典故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9.国学经典故事
孟母择邻
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知名的思想家,相传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承担了教育孟轲的职责。孟母为了教育他,曾经三次搬家。
起先,他家住在一座山下,山上有很多坟墓,他便经常学着上坟人的样子,又烧纸又跪拜。孟母怕儿子误入歧途,就把家搬到人多的集市上,可是他家的邻居是个屠户,孟轲又学着吆喝卖肉。孟母十分担心,又把家搬到一个靠近学堂的地方,他每天听到的是读书声和先生的教导,学堂里琅琅的书声吸引了孟轲,他渐渐地学着念起书来。孟母终于满意了。
在孟母的努力下,孟轲终于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后来,他拜孔子的孙子子思为师,最后成为伟大的思想家,被人们誉为“亚圣”。
智慧小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常常会影响到自己。也有说:学好三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因此,善于学习之人,会很谨慎地选择朋友,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弟子规》中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意思是说:亲近仁德之人,亲近良师益友,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学问。而与不善之人相处,便会受到影响,损伤道德。
10.国学经典故事
学无止境
苏东坡从小就喜欢读书,他天资聪明、过目不忘,每看完一篇文章,便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经过几年苦读,他已是饱学之士。一天,他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大门口。上面写到:“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
过了几天,苏东坡正在家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他出来一看,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指着门上的对联,问他:“你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吗?”
苏东坡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吗?”
老太太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本书,请帮我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东坡接过书,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他不禁羞愧万分,觉得自己说的大话太丢脸,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
老太太忙上前阻止:“慢!我可以把这副对联改一下。”于是在每句前面各添两个字,改成:“发愤读遍天下书,立志识尽人间字,”并谆谆告诫:“年轻人,学无止境啊!”
【智慧小语】:我们暂时拥有了人身,但凡夫的想法没什么恒常可信的,故一定要夜以继日勤奋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求学的过程中,也要记住“学无止境”这句话,万万不能骄傲自满、得少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