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文丑台词,三国志华容道原文?
孔明便与玄德、刘琦升帐坐定,谓赵云曰:“子龙可带三千军马,渡江径取乌林小路,拣树木芦苇密处埋伏。今夜四更已后,曹操必然从那条路奔走。等他军马过,就半中间放起火来。虽然不杀他尽绝,也杀一半。”云曰:“乌林有两条路:一条通南郡,一条取荆州。不知向那条路来?”
孔明曰:“南郡势迫,曹操不敢往;必来荆州,然后大军投许昌而去。”云领计去了。又唤张飞曰:“翼德可领三千兵渡江,截断彝陵这条路,去葫芦谷口埋伏。曹操不敢走南彝陵,必望北彝陵去。来日雨过,必然来埋锅造饭。只看烟起,便就山边放起火来。虽然不捉得曹操,翼德这场功料也不小。”飞领计去了。又唤糜竺、糜芳、刘封三人各驾船只,绕江剿擒败军,夺取器械。三人领计去了。
孔明起身,谓公子刘琦曰:“武昌一望之地。最为紧要。公子便请回,率领所部之兵,陈于岸口。操一败必有逃来者,就而擒之,却不可轻离城郭。”刘琦便辞玄德、孔明去了。孔明谓玄德曰:“主公可于樊口屯兵,凭高而望,坐看今夜周郎成大功也。”时云长在侧,孔明全然不睬。云长忍耐不住,乃高声曰:“关某自随兄长征战,许多年来,未尝落后。今日逢大敌,军师却不委用,此是何意?”
孔明笑曰:“云长勿怪!某本欲烦足下把一个最紧要的隘口,怎奈有些违碍,不敢教去。”云长曰:“有何违碍?愿即见谕。”
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当有以报之。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云长曰:“军师好心多!当日曹操果是重待某,某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过他了。今日撞见,岂肯放过!”
孔明曰:“倘若放了时,却如何?”云长曰:“愿依军法!”
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云长曰:“若曹操不从那条路上来,如何?”
孔明曰:“我亦与你军令状。云长大喜。
孔明曰:“云长可于华容小路高山之处,堆积柴草,放起一把火烟,引曹操来。”
云长曰:“曹操望见烟,知有埋伏,如何肯来?”
孔明笑曰:“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他见烟起,将谓虚张声势,必然投这条路来。将军休得容情。”云长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
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
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
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孔明遂与玄德往樊口,看周瑜用兵,留孙乾、简雍守城。 操只得望彝陵而走。路上撞见张郃,操令断后。纵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
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
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
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操教徐晃、张郃双敌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去。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帜。曹操得脱。
天色微明,黑云罩地,东南风尚不息。忽然大雨倾盆,湿透衣甲。操与军士冒雨而行,诸军皆有饥色。操令军士往村落中劫掠粮食,寻觅火种。方欲造饭,后面一军赶到。操心甚慌。原来却是李典、许褚保护着众谋士来到,操大喜,令军马且行,问:“前面是那里地面?”人报:“一边是南彝陵大路,一边是北彝陵山路。”操问:“那里投南郡江陵去近?”
军士禀曰:“取北彝陵过葫芦口去最便。”操教走北彝陵。行至葫芦口,军皆饥馁,行走不上,马亦困乏,多有倒于路者。操教前面暂歇。马上有带得锣锅的,也有村中掠得粮米的,便就山边拣干处埋锅造饭,割马肉烧吃。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
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
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正说间,前军后军一齐发喊、操大惊,弃甲上马。众军多有不及收马者。早见四下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张飞从后赶来。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
正行时,军士禀曰:“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从那条路去?”操问:“那条路近?”
军士曰:“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操令人上山观望,回报:“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并无动静。”操教前军便走华容道小路。诸将曰:“烽烟起处,必有军马,何故反走这条路?”
操曰:“岂不闻兵书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于大路等着。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计!”
诸将皆曰:“丞相妙算,人不可及。”遂勒兵走华容道。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幡,纷纷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赶得慌,只骑得秃马,鞍辔衣服,尽皆抛弃。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何可胜言。
操见前军停马不进,问是何故。
回报曰:“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堑内积水不流,泥陷马蹄,不能前进。”操大怒,叱曰:“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务要即时行动,如违令者斩。众军只得都下马,就路旁砍伐竹木,填塞山路。操恐后军来赶,令张辽、许褚、徐晃引百骑执刀在手,但迟慢者便斩之。此时军已饿乏,众皆倒地,操喝令人马践踏而行,死者不可胜数。号哭之声,于路不绝。
操怒曰:“生死有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斩!”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沟壑,一停跟随曹操。过了险峻,路稍平坦。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操催速行。
众将曰:“马尽乏矣,只好少歇。”操曰:“赶到荆州将息未迟。”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
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
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
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
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后人有诗曰:“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颜良文丑的武功比张飞赵云如何?
三国迷朋友们都知道,颜良、文丑是袁绍麾下武力最强悍的两员猛将,位列“河北四庭柱”的前两位。而张飞、赵云两人则属于“蜀汉五虎将”,武艺高强,能征善战。这四位在三国时代都跻身于“超级猛将”的行列,在战场上威风八面,那么,这四位的武力值如何排列呢?
通常情况下,大家会将三国时代的猛将们分成几个层次。巅峰期的吕布独占一档,天下无敌,只有他具备以一已之力独当两员超级猛将而不败的实力。而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颜良、文丑、典韦、许褚这九位属于“超级猛将”,他们的武力值处于同一层次上,在奋力厮杀的状态下,能够在一定回合内与吕布绷成平手,但久战之后必然落败。
这九位“超级猛将”由于武力相当,彼此之间交手通常情况下是以平局告终,比如典韦战许褚、赵云战文丑、关羽战黄忠、许褚战马超、马超战张飞等等。当然由于战场形势的变幻莫测,或者战斗风格的相克相制,有时候他们彼此间也会产生胜负关系甚至斩杀,比如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张飞屡次欺凌许褚。
正因为实力相近,所以就难免会生争议,这九位猛将具体孰强孰弱,三国迷朋友们也各舒己见,还都能找到依据和理由。
颜良、文丑、张飞、赵云他们四人之间,只有赵云和文丑两人在磐河之战中有过一次厮杀,结果是“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颜良、文丑、张飞三人则彼此间都没有过交手,所以在讨论起他们武力值的高低强弱来,还要从其他方面来寻找依据进行比较。
笔者始终认为,在三国时代,以颜良的武力值足以进入前三的行列,白马坡一战,被关羽在万军中匹马冲阵斩杀,连一个回合都没顶住,完全是个意外。
颜良和张飞都曾经与徐晃交过手。白马坡之战,颜良连斩曹军两将宋宪、魏续之后,徐晃抡斧出战,“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张飞和徐晃交手两次,一次是徐州城外,张飞率兵夜袭曹营,陷入埋伏,遭到八将围殴,张飞左冲右突,前遮后挡,“正杀间,逢着徐晃大杀一阵”,乐进又围裏过来,张飞杀开血路,夺路而走。另一次是葫芦口之战,张飞伏击曹军败兵,许褚、徐晃、张辽三人合力阻挡张飞,一场混战,三人脱身而去,“众将多已带伤”。
从两人与徐晃的交锋情况来看,颜良的表现很好,二十合打跑徐晃,战绩是实打实的。而张飞的表现也不错,曾经在以一敌八的险境中全身而退,又在以一敌三的状态下打跑过徐晃。从这方面看,颜良似乎略占上风。
这个世界上,衡量一个人的成就要看他的朋友,而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则要看他的对手,但判定你能力的最高点的永远是最强的那个对手。
衡量张飞和颜良两人的高低,最有权力发表意见的人是吕布。大家都知道,吕布戎马一生傲视天下,他最忌惮就是张飞了。张飞和吕布一共交手四次,不落下风,愈战愈强,而且一次比一次表现好。张飞还是三国时代唯一一个单挑状态下击退过吕布的猛人。徐州夜袭战,在张飞醉酒状态下,吕布仍然“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可见他对张飞的忌惮程度。
吕布对颜良的看法就远不如张飞了。大家知道,李傕、郭汜乱长安,吕布兵败逃出,他曾经投奔到袁绍那里去混过一段日子,但吕布这人性情骄狂,“傲慢袁绍手下将士”,引起袁绍的愤怒,欲杀之,吕布率部出走。即然吕布对袁绍麾下将领都如此蔑视,想来也没把颜良、文丑放在眼里,说明在天下第一猛将吕布的心目中,颜良的份量还无法与张飞相提并论。
徐晃,是三国猛将武力值的标杆。大家可以发现,徐晃的战斗含金量非常高,他遇到的强敌特别多。比较有意思的是,除了颜良、张飞以外,赵云和文丑也都曾经与徐晃交过手。
赵云与徐晃有过两次对阵,第一次是在乌林道伏击战中,赵云拦截曹军败兵,徐晃和张郃联手夹攻赵云,被赵云打跑。后来在米仓山之战中,黄忠陷入重围,赵云匹马冲阵,连斩曹军两将,救走黄忠。徐晃和张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压根就没敢上,看来上次乌林道突围中被赵云打怕了。
文丑与徐晃交锋是在延津渡之战中。文丑在乱军中奋身独战,张辽和徐晃双双出马夹击文丑,文丑一箭射掉张辽盔缨,再一箭射倒其战马,张辽摔落尘埃,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原著中没有写具体的回合数,但嘉靖本中说是“三十回合”。徐晃并非力不能支而败阵,而是看到敌方后军赶来,“料敌不过”,拔马而走。以此看来,无论杀伤力还是威慑力,赵云都要胜过文丑。
衡量赵云和颜良之间的高低比较复杂。颜良曾经二十合击败过徐晃,震慑曹军“诸将栗然”,无人敢战;而赵云是在战场优势情况下曾经以一敌二打跑过徐晃、张郃,汉中之战在战场劣势情况下还曾经震慑徐晃、张郃不敢迎战。
穰山之战时,赵云在苦战一夜,体力极度消耗的状态下曾经匹马冲阵,枪挑高览,又三十合打跑张郃。如果在满血状态,赵云应该不亚于马超,二十合内能打跑张郃,若要击退比张郃略强的徐晃,回合数应稍多些。从这一点上看,赵云的攻击力应稍逊于颜良。但赵云防御力超级强大,反应敏捷,警惕性极高,无论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像颜良那样犯下脑袋瓜子瞬间当机的严重失误,这一点上赵云要比颜良强得太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基本上对四位猛将有个比较。如果仅论攻击力,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应该是:张飞≥颜良≥赵云>>文丑。
但是在战场上,仅靠进攻能力强悍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强大的防御力,为什么赵云的战绩特别好,就是因为他攻守平衡,技术全面,警惕性高,有了强大的防御做为支撑,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将自己的进攻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
白马坡之战,颜良殒命于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下,确实是个意外。很难想象,一个实力远在徐晃之上的猛将居然连关羽一个回合都撑不住。延津渡之战,文丑也是败在心态,奋身独战,再斗张辽、徐晃两将,在连续厮杀的情况下又骤遇力大刀沉的关羽,战斗意志瞬间崩溃,又末防“赤兔马快”,结果栽了。
斩颜良诛文丑什么道理?
首先,正史里没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记载,只有载到关羽欲走,众人议杀之,唯公谓众日“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所以关羽走的很轻松。
但我们不可否认,罗贯中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创造出来的这一篇过五关斩六将的演义,真的是万分精彩,回头看看这一段,关羽先后斩了东领关守将孔秀、洛阳太守韩福及守将孟坦、汜水关守将卞喜、荥阳太守王植、黄河渡口夏侯惇部将秦琪。后由于曹操大将蔡阳一路追杀,二爷又恼羞成怒一刀劈了他。不得不说,这里写的真是太精彩,所以我们在心里是愿意相信关二爷的这一壮举的。但如果我们认真考证,会发现漏洞百出。
(一)路线对不上,关羽离开曹营是应该往北寻找袁绍阵营的刘备,那么出许昌了往正北走就是了,为什么要往荥阳、洛阳这个西北方向走?哪怕是走陈留,延津,过河走黎阳就行了,往哪门子的洛阳走呢?拐了那么一个大弯就为了多斩几个将?这个疑问是建立在关羽认为刘备还在袁绍阵营的。但实际上这时候的刘备已经被袁绍派往汝南进行游击破坏活动,以干扰牵制曹操,如果关羽知道这个消息,更应该往南走,方向就更不对了。
(二)人物对不上,如卞喜,比人为黄巾旧部,记载在《三国志~董二袁刘传》里,提了一嘴,就是袁绍讨伐黄巾军的时候斩杀了,想必是后来又活了?再如洛阳太守韩福以及蔡阳赤壁之战时还有记载,可能也是又活了。
(三)不合逻辑,守城的除了将就是兵,且不说为什么不开关不放箭,就是守城军士乱揍也给关羽揍死了,还能容忍关羽单挑斩自己的主帅?
演义虽好,可还是要保持理智的态度。激情澎湃一下就可以了,万万不敢当真。
颜良多少回合可以斩张飞?
颜良,是河北枭雄袁绍麾下的大将,位居“河北四庭柱”之首,排名和知名度在文丑、张郃和高览之上,堪称河北军中的第一猛将。
白马之战,颜良率10万军兵,对阵曹操15万大军,却毫不胆怯,身先士卒,出阵挑战。凭借手中的大刀,均在一至三回合内,立斩吕布旧将宋宪和魏续。
曹操派徐晃出马,迎战猛将颜良。二十回合内,徐晃败归本阵,曹军诸将栗然。没有人敢自告奋勇地迎战颜良,曹操只得收兵。
关羽,跨赤兔马,冲入河北军中,颜良刚想问来将是谁,不料关羽马快,已到麾盖前,手起刀落,将颜良刺于马下,割下其首级,乘乱杀出河北军中,返回曹营。
颜良,死于关羽刀下,确实有些冤屈。关羽,不按常理出牌,两军列阵,双方将领前出,先得互通姓名,各自执手中兵器,骑马在两军阵前厮杀。
关羽,跨赤兔马,高速冲入阵中。当时,颜良还在麾盖下,说明还未做好作战的准备,关羽就凭借马快,更不答话,将来不及反应的颜良,一刀刺于马下。
读者请注意,书中的关羽,是一刀将颜良刺于马下,意味着关羽是将青龙偃月刀,当作长矛在使用,在马上平端大刀,凭借赤兔马快,似长矛一般冲阵,将颜良刺下马来。
关羽刺杀颜良,首先,是关羽艺高人胆大,敢于一骑马、一口刀,对着10万河北军的军营冲来,武功一般的将领,岂有这般胆量。
其次,刺杀颜良,关羽有赤兔马高速冲刺的实力加成,赤兔马本身就是得分项。最后,关羽在十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确实有偷袭和运气的成分,毕竟颜良都还在麾下,或许还在悠哉地喝饮料呢。
颜良,能在二十回合内速败徐晃,这位曹营的著名将领,从武将各自博弈的数据来参考的话,其武力值已经接近吕布,甚至已经不亚于吕布。
徐晃,在杨奉手下时,曾与曹营猛将许褚大战,战至五十回合,不分胜败。典韦在宛城阵亡以后,许褚就成了曹营当仁不让的第一猛将。徐晃既然能与许褚大战五十回合,战力在曹营也称得上是仅次于许褚的第二猛将了。
颜良,在二十回合内,就打败了徐晃,自然让曹营“诸将栗然”,包括许褚、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猛将都不敢上前对阵颜良,曹操只得去搬救兵,让关羽来对付颜良。
濮阳之战,许褚与吕布交战二十余回合,不分胜败。曹操深知吕布非一人能挡,就遣典韦上前助战。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四将又齐出,围殴吕布,布遮拦不住,拨马回城。
张飞,是刘备阵营的猛将,排名仅次于关羽,位居蜀汉“五虎将”第二名,排在赵云、马超和黄忠之前,不仅其知名度都在赵云等将之前,张飞的武力值,也是深不可测。
虎牢关,如果不是张飞截住吕布,北方枭雄公孙瓒就小命不保了。张飞挺手中的丈八蛇矛,截住吕布厮杀,大战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败。
才引出书中脍炙人口的“三英战吕布”的经典桥段,关羽持青龙偃月刀,双战吕布,战至三十余合,还是“战不下吕布”。刘备按捺不住,持双股剑,加入团战,方才将吕布击败。
倘若颜良和张飞相遇,撇开关羽胜之不武的偷袭战术,互通姓名以后,各执手中兵器开打,揣测不大战三百回合,很难分出高下。
颜良和张飞,都是各自阵营的顶尖高手,也都是孔武有力的悍将,长得身高马大,又力大无穷。
这场大刀对长矛的厮杀,想想都不禁令三国迷血脉喷张,最终,颜良和张飞武艺,孰强孰弱,其实,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就人缘来说,相信许多三国迷自然认可张飞战胜颜良。从颜良能在一至三合内,力斩昔日吕布手下的“八健将”中的宋宪、魏续,这等豪迈的气魄,高超的武艺,即便张飞也未必能做到。
颜良,二十回合内,就能够速败徐晃。吕布都不能在二十回合内,速败许褚,以此类推,颜良的武力值与吕布相当,估计没有人会反对吧!
徐晃,本身就是曹营武将的标杆,除了“虎疵”许褚,估计其他将领很难能击败他,本人判断张飞不具备在二十回合内,直接击败徐晃的能力。
在公平格斗的环境下,颜良将取得对张飞的胜绩,但张飞也是超一流猛将,有足够的手段自保,颜良也做不到斩杀张飞。
颜良和张飞,实力当在伯仲之间。但颜良的综合武力值,应该比张飞更高些,两将长时间格斗下去,胜利的天平,就将逐渐向颜良倾斜。
华容道关羽的台词有哪些?
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
”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
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
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
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
”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
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
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
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
云长愈加不忍。
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
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