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香盘,李白的忆秦娥为什么被王国维评为寥寥八字?
谢邀。
李白的《忆秦娥》为什么被王国维评为“寥寥八字,关千古登临之口”?
关于李白的词作品,在诗词界一直有争议。而争论最大的就是被列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首《忆秦娥·箫声咽》。
正反双方都有很多大家反复论证,但是缺乏有力证据证明作者就是李白,毕竟他自己临死前交给李阳冰并整理成册的《草堂集》,以及北宋宋敏求增补刻本《李太白文集》都没有这首作品,不过同时也没有任何考古文献发现该作品的其他作者,所以一直没有定论。
而提出质疑的人是在逻辑上推论,毕竟在初唐,词牌的前身是低下地位的曲子词,而真正有文案记录的可能就是到了中唐白居易的《忆江南》之类的作品了。但这些作品都是乐府旧题,也就是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因为格式随着音乐不断演变,而诗歌通过近体格律的规则雅化,慢慢地不再适合在普通宴乐中演唱。
如初盛唐王翰、王之涣的《凉州词》、李白的《清平调》其实都是古体诗的不同演变版本,在当时也都是用来演唱,而《凉州词》因为格律化划入七绝,《清平调》由于特殊的音乐变化,加上有人不断填词,逐渐演变成词牌格式。
这一点在以前讨论古体诗和词牌的关系之时就已经详细讲过。其实词牌就是古体诗在格律化之后,因为下层人民的娱乐需要,在相同的乐曲下填词而衍生出来的另一种体式的“诗”,当时称为“诗余”。而在中唐,词的创作还没有堕入晚唐艳词的地步,第一次诗词分流还没有开始。所以我们看到白居易的《忆江南》,《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的文风都很正,只是偏民俗化(大众文学的必然性),这和早期的诗风是相似的。
也就是说,词牌即使在中唐,还在诗曾经的《诗经》时期路子上发展,通俗、正气,和诗的味道差不多。而李白的这首作品,虽然很好,但是后世的词味太浓,和他自身的古风《将进酒》、《蜀道难》等比较起来风格也不一致。超越时代的文风即使是出现在李白这样的天才身上,也是脱离正常思维逻辑的。
说不定李白真是个几百年之后的穿越者呢?正所谓“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混沌不清,穿越时空。”这么想,就万事大吉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专家存疑,而基本上所有文献都标上作者李白的缘故。搞清楚这些东西是专家的事,老百姓并不在乎。
因为他们不知道也不在乎诗词的演变过程。
《忆秦娥》好在哪?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这首词的后八个字好在哪儿?以至于王国维用“关千古登临之口”的无上评价?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以王国维的看法,李白的“西风残照”句明显胜在气象。那么“气象”是个什么东西?在文字和画画中来说,气象就是指气韵和风格。所谓之“气象万千”,虽然原意是指景色,但引申出来也是那种行文风格的变化多端。唐韩愈《荐士》诗云:“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这就是指建安风骨到了晋朝、刘宋,风韵和格调渐渐颓靡的意思。
“关千古登临之口”,就类似于李白被崔颢关了题诗黄鹤楼的想法。看了这首词,后人自觉怎么都无法超过,就不再写登临之事了。
当然这只是个比方,写的人何其多也,只是在王国维眼中,没有再超过《忆秦娥》的。
我们来看这首《忆秦娥》,是一种什么样的气象: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箫声呜咽,断断续续,秦娥从梦中惊醒,抬头是一轮清冷明月。这秦楼的月色啊,年年依旧,照映着灞桥青柳,渲染着凄怆离别。
这里交代了霸陵伤别,古人出门远行,一般是在春天,在入冬前就回来了,即使行军打仗也是如此。因为御寒技术不行,冬天太艰苦。在春天出远门,送行的人就随手摘个柳枝,希望远行的人能和柳树一样坚韧地活下来,平安回来。这种行为慢慢地变成了一种习俗。霸陵在长安外,送别的人一般到这里就分手了。所以从汉朝起就有了“灞桥折柳”的说法。
上下片中打了个时间差,下片就到了“清秋节”了。清秋节是九月九重阳节,这个时候,离开的人已经走了半年,就算人不回也应该有些音信回来了。秦娥的思念也堆积得更厚了。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去乐游原上登高,应节思君,可是你一走便音讯全无。没有消息啊,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
秦娥凭高瞭望,不见音尘,却将残阳如血,宫阙冷落的景色尽收眼底。短短八个字,把秦娥怀古伤今的弦外之音,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两句与上阕的结尾两句前后照应,“汉家陵阙”对应了“霸陵伤别”,不但巧妙合回旧汉典故,也把对远人离别的伤怀,提高到残照陵阙的感叹,从个人的小情绪突然升级为时代流逝、时空转换的大情怀书写,气象立刻为之开阔,意境也就更加深远。
也就是说,这八个字,将原本一首闺阁之怨的小情调作品提升到了大情怀的格局,在意境上凸显了词作者的要借秦娥思念抒发自己清秋登临的感受,能让读者巧妙地感受到藏在这首词牌之下的苍茫之心。
大气、苍凉称作有气象。而随着白居易、刘禹锡等人词作的出现,文风虽然还是很正,却又回复到普通的酒席间的歌女代言风格。这首《忆秦娥》也是代言风格,一直到后主李煜、闲相冯延巳,才逐渐把创作者自身的感情色彩投射进入词作。到了北宋初的柳永,虽然对词牌进行了大量改革,不过题材、内容依旧狭隘于莺莺燕燕之间,格式也还是代言体。
直到苏轼的出现,词牌才真正抒发词人自身感情,大大方方不再需要歌女代言,写作题材也开阔到世间万物,词这种文体逐渐上升与诗抗衡的地位。
差足继武之作而苏轼的豪放派词风也不是凭空而来,他前面有范文正公。范仲淹的词作《渔家傲·秋思》让人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虽然没有开宗立派,但是豪放之风已经隐隐成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能够勉强和《忆秦娥》风格匹敌的登临作品,还有一个就是夏英公的《喜迁莺》: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夏英公夏竦,是稍早于范仲淹的,实际上就是他提拔的范仲淹。从这里我们大概也能看到词牌风格的承续和进步。正因为夏竦对范仲淹的欣赏,才有了后来的范文正公。不论字词工巧,只论内容意境,范仲淹的文风明显要比夏竦的宫廷应制词气象开阔,格调更高。
苏轼的豪放之风的源头也是从这里变迁演化而来,词牌终于走出了题材的狭隘,拥有了“气象”这个词的使用权。
时空混乱的质疑李白到范仲淹,中间差了三百年。为什么三百年之前的作品风格,会可以俯视词牌最盛的北宋?这是违背文学发展逻辑的。这也正是大多数人质疑这首《忆秦娥》是否李白真作的关键所在。毕竟后人写了首好作品,因为自己藉藉无名而冒充前代名家来传播的事情太多了。
就算是今天吧,我们听到多少“鲁迅说过”?那些话,那些鸡汤,其实鲁迅都没说过。后来莫言拿了诺贝尔奖了,又有多少文章建立在“莫言说过”的基础上呢?名人名言,因为有更大的说服力,所以长期被人假造,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说服读者相信自己。
今人如此,古人定然也是如此。何况古人对版权之事更是毫无概念,别人的自己能借用,自己的给别人用也无所谓,只要好的作品得到流传。
这是一种胸怀,也可能是一种无奈。
另外再说一句,王国维是没有机会读到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否则的话他可能会改变想法。
如何使用熏香?
熏香是一种通过加热香料来产生芳香气味的艺术和技术。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熏香方法:
1. 准备熏香炉:熏香炉是一个特殊的器皿,通常由陶瓷或玻璃制成,用于加热香料。你可以在网上或家居店购买熏香炉,或者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熏香炉,如用一个金属碗或茶杯,放入炭火或烧红的木炭。
2. 选择熏香材料:熏香材料可以是各种香料,如香草、树脂、木材等。一些常见的熏香材料包括檀香、茉莉花、香草、薰衣草等。你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选择不同的熏香材料。
3. 添加熏香材料:将熏香材料放入熏香炉中,通常是将它们放置在炉内的炭火或烧红的木炭上。注意保持熏香材料的干燥和清洁。
4. 点燃熏香材料: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熏香材料。在点燃熏香材料时,要确保火焰远离炉口,以免熏香材料烧焦。
5. 开始熏香:当熏香材料燃烧稳定后,你就可以开始享受熏香带来的芳香了。一般来说,熏香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熏香材料的特性来调整。通常,熏香的时间在20分钟到1小时之间。
6. 关闭熏香炉:在熏香时间结束后,关闭熏香炉,让燃烧的烟雾自然消散。不要立即打开熏香炉,以免烟雾散不出去。
7. 清理熏香炉:在熏香结束后,清理熏香炉,确保炉内干净整洁,为下一次熏香做好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在熏香过程中要确保安全,避免明火和烟灰。此外,熏香应该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以免烟雾过多引起不适。
怎样提高家居的生活品味?
家装的风格和整体搭配,体现着一个人的品味和对生活的态度。 其中风格的选择,是家装最基础的格调,就如一幅画背后的色调一样,如果想让这幅画变得更加丰富好看,那么就可以加入一些更精彩的色彩上去。同理,如何让家居更具品味,则可以添些美观、有生活情趣的物品。
小美以最受大家喜爱的简欧、简美风格的家装为例,列些提高此类风格格调和生活品味的家居生活物品。 我们都知道,美式从欧式演化而来,两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家居物品大部分都是共通的。
绿植我们都知道植物是净化空气的“小精灵”,也是装饰家居的“好帮手”。绿色植物除了给人清新,也能消除疲劳。在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回到家中,一盆绿意昂然的植物,定能顿时让你精神清爽。一盆好看的绿植,完全可以使家居的格调变得不一样。
花与花瓶鲜花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之一,人们也常用它点缀家居生活。它们淡淡的芳香,清新或艳丽的色彩,可以给生活增添温馨的氛围。一个精致的花瓶搭配些美丽的花朵,是一种情怀。而这种情怀促使家具生活有着不一样的格调。
酒杯、餐具“葡萄美酒夜光杯”,美酒配好杯,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追求,比如喝白兰地要用干邑杯,威士忌要用低球杯,葡萄酒就要用高脚杯等。 除了品尝美酒的酒杯外,用餐的餐具上也可以讲究,,配上一些图案花纹精致的餐盘、刀叉、碗筷等,也是可以体现格调的配置。
壁纸和装饰在简欧简美的家装中,常会 在墙壁上装饰些壁纸和装饰画等。欧式的田园小碎花图案的浅色壁纸,一下子将欧式的味道体现出来,使单调的墙面变得丰富。而装饰画装点着墙面和家居生活的一隅,也是品味和格调的彰显。
灯具灯是照明的工具,是家居生活的装饰品,也是氛围营造者。美观的灯具,结合暖色灯光,让家更具温馨的味道。灯具的搭配完全可以提升家居生活的格调。
地毯地毯有很多种,从材质的角度上来看,可以分为羊毛地毯、纯棉地毯、混纺地毯、化纤地毯等。这些地毯可以结合着不同的花纹样式,装饰在卧室床边,客厅沙发等区域。地毯可让人席地而坐,多了份洒脱,也远离了地板的冰冷,格调上自然不用说。
窗帘窗帘可以挡住刺眼的光线,也可以保护隐私。但很多人忽视了它另一个功能,就是装饰作用。窗帘自然垂放而下,形成如波澜起伏的褶皱,它风情流动,在自然柔顺中不失稳重大方。它可以因色彩和花纹款式的不同,体现不同的氛围和格调。
还有很多小物品如一些乐器、雕像、艺术品等都是可以增加生活格调的。
以上是一些提升格调的物品,但影响家装格调的关键还是装修的整体风格。小美认为普遍公认格调高的装修风格就是欧式和美式了。风格就像根基,可以左右着格调的总体方向。
养香粉如何使用?
1. 准备香席 准备打香篆的用具,将香炉、炉座、香匙、香篆、点香器、香巾、香灰、整平器放入香盘。
2. 放置香灰 取适量的香灰铺入香炉之中,然后用香匙背面轻轻压匀、抚平香灰,最后用压平器将香灰压实、压平。
3. 放置香篆 将香篆的凹面向上放置在已经平整的香灰上。
4. 铺香粉 用香匙取适量香粉均匀填入香篆的香粉槽中。用香匙背面梳理香粉,使之均匀,平整。5.
打香篆 左手扶住香炉,右手用香铲或是香匙沿着香粉槽边依次轻轻地敲击,使香粉与香粉槽脱落,慢慢向上垂直提起香篆。
6. 点香篆 清扫香篆槽,将剩余香粉扫入香粉盒,取点香器点火。记得喷出的火要软火,从起燃点外侧点燃。
7. 建香 将香炉的炉盖放回炉身,双手捧起香炉放在熏香位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