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 世纪中叶起,帝国主义的铁蹄踏入中国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长达百年的沉重灾难,在这黑暗的岁月里,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抗争与探索,在苦难中顽强前行,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始于经济掠夺,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赔偿巨额白银,中国的传统自然经济在西方廉价商品的冲击下逐渐解体,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外国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操纵了中国的财政金融,中国的经济命脉被紧紧攥在他们手中,大量的财富外流,使得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人民生活日益困苦。
政治上,帝国主义妄图通过扶持代理人来操控中国政府,实现其殖民统治的目的,中国政府在列强的压力下,沦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在签订《辛丑条约》后,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国家主权丧失殆尽,中国的领土被列强瓜分,从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到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领土危机,租界在各大城市纷纷设立,成为“国中之国”,外国人在租界内享有种种特权,中国的法律在这里无法施行,中国的主权遭到公然践踏。
文化侵略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们通过传教、办学、办报等方式,传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试图从思想上奴役中国人民,一些传教士打着传播福音的幌子,在中国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教会学校和报刊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宣传西方的优越性,贬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面对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展开了英勇无畏的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起来,以简陋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英军展开殊死搏斗,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
太平天国运动更是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与中外反动势力进行了长达 14 年的艰苦战斗,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等纲领性文件,试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平等社会,虽然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有力地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巨大力量。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新道路,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国家富强,虽然戊戌变法仅历时 103 天就宣告失败,但它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义和团运动则是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战士们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手持大刀长矛,与装备先进的八国联军展开激烈战斗,尽管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盲目排外等局限性,但它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抗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致力于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新国家,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帝国主义侵略的漫长岁月里,中国人民在苦难中不断摸索前行,从农民阶级的自发抗争,到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中国社会各阶层都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了不懈努力,这些抗争和探索虽然历经挫折,但都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中国早已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奴役,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那段屈辱历史,始终是我们民族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不断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曾经遭受的苦难不再重演,让中国以更加自信、强大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