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掏耳朵是许多人都有的习惯,当感觉耳朵痒痒的,或者认为耳内有异物时,人们往往就会顺手拿起工具,试图清理一番,很多人并不清楚,掏耳朵其实是一项需要谨慎对待的事情,错误的方法可能会对耳朵造成伤害,甚至影响听力,到底应该怎么掏耳朵呢?这篇文章将为您详细解答。
了解耳朵的生理结构
在学习如何正确掏耳朵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耳朵的生理结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我们平常看到的耳朵部分就是耳廓,它负责收集声音并引导声音进入外耳道,外耳道是一条弯曲的管道,从耳廓一直延伸到鼓膜,长度大约为 2.5 至 3.5 厘米,鼓膜则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线,它像一层薄膜,非常脆弱,很容易因为外力的冲击而受损。
中耳包含了三块听小骨,它们负责将鼓膜的振动传递到内耳,内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包含了听觉感受器和平衡感受器,与我们的听力和平衡感密切相关,了解耳朵的这些结构后,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掏耳朵时需要格外小心,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损伤到这些重要的部位。
掏耳朵的频率
很多人过于频繁地掏耳朵,认为这样能保持耳朵的清洁,耳朵具有自我清洁的能力,外耳道的皮肤会不断地分泌一种名为耵聍的物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屎,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灰尘、异物的作用,正常情况下,随着我们的咀嚼、说话等动作,耵聍会自然地向外移动并排出体外。
健康人的耳朵不需要经常掏,过于频繁地掏耳朵,可能会破坏外耳道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皮肤受损,增加感染的风险,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每 2 至 3 个月掏一次耳朵就足够了,如果出现了耳朵瘙痒、堵塞感等异常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掏耳朵的频率,但也要注意方法正确。
准备合适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合适的掏耳朵工具至关重要,传统的掏耳勺是很多人常用的工具,但普通的掏耳勺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划伤外耳道皮肤,现在市面上有一些专门设计的安全掏耳勺,它们的头部比较圆润,大小适中,能减少对耳朵的伤害。
除了掏耳勺,还可以选择使用医用棉签,医用棉签的棉头柔软,不会对耳朵造成太大的刺激,但要注意,棉签不宜插入外耳道过深,以免将耵聍推向更深处,有一种电动掏耳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它通过轻柔的震动来清理耵聍,相对较为安全,在购买电动掏耳器时,要选择质量可靠、有正规认证的产品。
需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要使用尖锐、不卫生的物品来掏耳朵,比如火柴棍、发卡等,这些物品可能会严重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鼓膜,引发感染和其他耳部疾病。
正确的掏耳姿势
在掏耳朵时,正确的姿势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安全,找一个安静、光线充足的地方坐下,这样可以避免因外界干扰而导致掏耳朵过程中出现意外,将头部微微偏向一侧,使需要掏耳朵的那一侧耳朵向上,如果是自己掏耳朵,用一只手轻轻拉住耳廓,将外耳道拉直,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外耳道内部的情况,同时也便于工具的进入,如果是帮他人掏耳朵,要让对方保持安静和放松的状态,头部固定好,不要随意晃动。
在掏耳朵的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无论是使用掏耳勺还是棉签,都要轻轻地将其放入外耳道,避免用力过猛,当感觉到有阻力时,不要强行推进,这可能意味着已经触碰到了较硬的耵聍或者外耳道皮肤,此时应该小心地调整角度或者停止操作。
不同类型耵聍的处理方法
耵聍的质地和形态因人而异,常见的有干性和湿性两种,干性耵聍通常比较松散,容易清理,对于这种耵聍,使用掏耳勺或者棉签轻轻在外耳道边缘清理即可,在清理时,可以一边轻轻拉动耳廓,一边用工具将耵聍慢慢掏出。
湿性耵聍质地较软且黏稠,相对来说清理难度较大,如果湿性耵聍比较少,可以先用棉签轻轻蘸取,将其带出,但如果湿性耵聍较多且结成块,堵塞了外耳道,自行清理可能会比较困难,甚至会造成损伤,这种情况下,最好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使用专门的器械,如耳镊或者吸引器,在直视下安全地将耵聍取出。
耵聍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变得非常坚硬,紧紧地附着在外耳道壁上,这种情况被称为耵聍栓塞,当出现耵聍栓塞时,不要试图强行自行取出,以免损伤耳朵,医生一般会先使用滴耳液将耵聍软化,然后再进行清理,常见的滴耳液有碳酸氢钠滴耳液等,按照医生的嘱咐将滴耳液滴入耳朵,保持患耳向上一段时间,使滴耳液充分发挥作用,将耵聍软化后,再到医院由医生进行专业清理。
掏耳朵后的注意事项
掏完耳朵后,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关注,不要立即用水冲洗耳朵,尤其是在使用掏耳勺等工具后,因为此时外耳道皮肤可能会有轻微的损伤,立即冲洗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如果想要清洁耳朵周围,可以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耳廓周围即可。
掏完耳朵后要注意观察耳朵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果出现疼痛、流血、听力下降等症状,很可能是在掏耳朵过程中造成了损伤,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即使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在掏完耳朵后的短时间内,也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中,让耳朵得到充分的休息。
特殊人群的掏耳建议
对于儿童,由于他们的外耳道还在发育中,非常娇嫩,家长千万不要自行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发现孩子耳朵有异常,如经常搔抓耳朵、哭闹不安等,可能是耳朵有问题,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检查和处理。
老年人的耳部皮肤相对较薄,听力也可能有所下降,在掏耳朵时要更加小心,如果老年人自己不方便掏耳朵,可以寻求家人的帮助,在帮助老人掏耳朵时,要格外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耳朵。
患有耳部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的人群,掏耳朵更是要谨慎,在疾病治疗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随意自行掏耳朵,以免加重病情。
专业医疗掏耳
当我们自己无法安全有效地清理耳朵时,专业医疗掏耳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医院的耳鼻喉科医生经过专业培训,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设备,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清理耳朵。
专业医疗掏耳通常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下进行,医生首先会使用耳镜检查外耳道和鼓膜的情况,了解耵聍的位置、大小和质地等信息,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清理,对于较小的耵聍,医生可能会使用耳镊直接将其取出;对于较大且坚硬的耵聍,可能会先使用滴耳液软化,再通过吸引器将其吸出,整个过程安全、规范,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耳朵健康。
掏耳朵虽然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其中蕴含着许多学问,正确的掏耳朵方法可以保持耳朵的清洁和健康,而错误的方法则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要了解耳朵的生理结构,选择合适的工具,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方法,并注意掏耳朵前后的各种事项,当遇到自己无法处理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让我们重视耳朵的保护,用正确的方式呵护这一重要的感官器官,让我们的生活始终充满清晰美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