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套伤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创伤类型,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它常由各种意外事故引发,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创伤,同时也对医疗团队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指导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深入了解脱套伤的特点、机制、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对于提高创伤救治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脱套伤的定义与分类
脱套伤是指皮肤、皮下组织与深筋膜之间或深筋膜与肌肉之间的广泛分离,形成巨大的腔隙,皮肤等组织像“手套”一样从深层组织上剥脱下来,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的不同,脱套伤有多种分类方式。
按解剖部位可分为肢体脱套伤、躯干部脱套伤等,肢体脱套伤较为常见,多发生于交通事故中肢体被车轮碾压、机器绞伤等情况;躯干部脱套伤则相对少见,但往往伤势更为严重,可由高处坠落、严重挤压等导致。
从损伤程度上,又可分为闭合性脱套伤和开放性脱套伤,闭合性脱套伤皮肤表面可能没有明显创口,但皮下组织已广泛分离,形成潜在的腔隙,容易出现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开放性脱套伤则有皮肤破损,深部组织直接与外界相通,感染风险更高,同时还可能伴有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等其他严重创伤。
脱套伤的致伤机制
脱套伤的发生主要源于强大的剪切力或撕脱力作用于人体,在交通事故中,当肢体被车轮碾压时,车轮的旋转和推进产生的剪切力会使皮肤和皮下组织沿着肢体长轴被强行剥脱,机器绞伤也是类似原理,肢体被卷入机器中,随着机器的运转,组织受到持续的牵拉和扭转,最终导致脱套。
高处坠落时,如果身体某部位受到剧烈的撞击和摩擦,也可能引发脱套伤,臀部着地后,强大的冲击力可能使臀部及下肢的皮肤和深部组织之间发生分离,一些工业生产中的意外事故,如重物挤压、皮带拉伤等,同样可能导致脱套伤的发生,这些致伤因素不仅会造成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损伤,还常常累及深部的肌肉、血管、神经和骨骼,使得伤情更为复杂。
脱套伤的临床表现
脱套伤的临床表现因损伤部位、程度和类型而异,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开放性脱套伤可见皮肤破损、出血,创口周围皮肤往往有挫伤痕迹,皮下组织暴露,严重时可伴有肌肉、肌腱等组织的外露。
闭合性脱套伤虽然皮肤表面完整,但局部肿胀明显,可出现张力性水疱,触诊时有明显压痛,有时能感觉到皮下有波动感,提示可能存在血肿形成,如果脱套伤合并有血管损伤,肢体远端可出现缺血表现,如皮肤苍白、发凉、麻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若神经受损,则会出现相应区域的感觉障碍和运动功能受限。
对于大面积的脱套伤,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严重时可因大量失血、感染等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脱套伤的诊断
脱套伤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受伤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详细询问受伤经过,包括受伤时间、受伤方式、外力作用部位等,对于判断损伤程度和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体格检查时,要仔细检查受伤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血管和神经的情况,注意观察皮肤的完整性、有无破损、出血及挫伤程度,评估皮下组织的分离范围,检查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触摸动脉搏动是否正常等。
影像学检查在脱套伤的诊断中也起着关键作用,X 线检查可帮助判断是否合并有骨折;CT 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深部组织的损伤情况,对于发现隐匿性骨折、软组织血肿等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则有助于评估血管的通畅情况,判断有无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能够准确显示肌肉、肌腱、神经等组织的损伤程度和范围,尤其适用于诊断闭合性脱套伤。
脱套伤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一)急救处理
脱套伤现场急救的关键是止血、包扎、固定和迅速转运,对于开放性伤口,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等进行加压包扎,以控制出血,如果出血凶猛,在加压包扎无效的情况下,可使用止血带,但要注意正确使用方法,记录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压迫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对受伤肢体进行简单固定,可减少进一步的损伤和疼痛,固定材料可选用木板、树枝等,也可利用患者的健侧肢体进行固定,要尽快将患者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二)手术治疗
- 清创术:清创是脱套伤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应尽早进行清创手术,彻底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和污染物质,以降低感染的风险,清创时要注意保护有活力的组织,对于可疑存活的组织,应尽量保留,避免过度切除。
- 皮肤处理:对于脱套的皮肤,根据其损伤程度和血运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果皮肤挫伤较轻,血运良好,可将其复位后进行缝合;对于挫伤较重、血运可疑的皮肤,可采用邮票植皮、点状植皮等方法进行修复;若皮肤已严重坏死,则需切除后进行皮瓣移植或游离植皮。
- 血管神经修复:若合并有血管损伤,应在清创的同时进行血管吻合或修复,以恢复肢体的血运,对于神经损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一期进行神经吻合,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如果一期修复困难,可采用神经移植等方法进行二期修复。
- 骨折处理:对于合并有骨折的脱套伤患者,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和部位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对于稳定性骨折,可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则需切开复位内固定,以恢复骨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肢体的康复创造条件。
(三)术后治疗
- 抗感染治疗:由于脱套伤伤口污染严重,术后感染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一般在术后根据伤口情况和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 伤口护理:密切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对于有引流管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及时发现并处理伤口渗血、渗液等问题。
- 营养支持:脱套伤患者由于创伤较大,身体消耗较多,需要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营养补充,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 康复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于肢体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应尽早开始进行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康复训练,以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难度,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脱套伤的预后与并发症
脱套伤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损伤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患者的年龄和基础健康状况等,早期得到正确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大部分患者能够恢复一定的肢体功能,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但对于一些伤势严重、合并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差,可能会遗留肢体残疾、感觉障碍等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脱套伤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皮肤坏死、血管血栓形成、神经损伤后遗症、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感染可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危及患者生命,皮肤坏死可影响伤口愈合,增加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血管血栓形成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神经损伤后遗症可引起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则会导致肢体活动受限,降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预防脱套伤的措施
脱套伤的发生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因此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交通安全方面,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驾乘车辆时系好安全带,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对于从事高危职业的人群,如机械操作人员、建筑工人等,要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流程,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手套等。
在家庭生活中,也要注意安全,避免儿童接触危险物品和设备,定期对工作场所和家庭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降低脱套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风险。
脱套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类型,具有伤情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可能不佳等特点,临床医生需要全面了解脱套伤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注重术后的康复指导和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加强预防工作,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是减少脱套伤发生的关键,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有望更好地应对脱套伤这一创伤领域的复杂挑战,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康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