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瞬息万变、充满诱惑与挑战的时代,“什么然不动”所代表的坚定与沉稳显得尤为珍贵,而“岿然不动”,这个词汇所蕴含的力量,恰似一座巍峨高山,无论外界风雨如何侵袭,始终保持着稳固的姿态,屹立不倒,它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心的坚守,一种对信念、原则和目标坚定不移的执着。
历史长河中岿然不动的身影
回溯历史的长河,无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岿然不动”的伟大精神,在古代,苏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汉武帝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匈奴单于背信弃义,将苏武扣押,并试图劝降他,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苏武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气节和使命,毫不屈服。
单于派卫律前来劝降,卫律先是以荣华富贵诱惑苏武,称只要他归降,便可享受高官厚禄、尽享荣华,但苏武对此嗤之以鼻,严词拒绝,卫律见软的不行,便露出狰狞面目,以死亡相威胁,他拔出佩剑,在苏武面前挥舞,妄图恐吓他,可苏武神色坦然,毫不畏惧,大声斥责卫律的叛国行径,匈奴人见苏武如此坚定,便将他囚禁在一个冰冷的地窖中,不给他食物和水,试图消磨他的意志。
在那黑暗寒冷的地窖里,苏武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的双重折磨,没有食物,他就嚼食身上穿的羊皮袄;没有水,他就吞咽雪团,即便身处如此恶劣的环境,苏武心中对汉朝的忠诚和出使的使命却从未动摇,他坚信,自己代表的是大汉的尊严,绝不能向匈奴屈服,匈奴人无奈,将他流放到北海边无人的荒野去牧羊,并告诉他,只有公羊生了小羊,他才能回到汉朝。
在北海边,苏武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他手持汉朝的旌节,无论风吹雨打,始终与羊群相伴,旌节上的毛都掉光了,可他的心却如同那坚固的磐石,岿然不动,十九年后,当汉朝使者终于找到他时,苏武依然手持那根象征着使命与忠诚的旌节,带着满身的沧桑和不变的初心回到了故乡,他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激励着无数后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在困境中保持岿然不动的精神。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国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无数革命先烈挺身而出,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同样展现出了“岿然不动”的伟大精神。
方志敏就是其中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1935 年 1 月,方志敏在江西怀玉山区不幸被捕,国民党反动派欣喜若狂,妄图从他口中得到重要情报,同时劝降他,以达到瓦解革命队伍的目的,敌人先是以高官厚禄诱惑方志敏,承诺只要他投降,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方志敏对此不屑一顾,他坚定地说:“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
敌人见软的不行,便对他施以酷刑,方志敏遭受了各种惨无人道的折磨,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他始终咬紧牙关,没有吐露半点党的机密,在狱中,方志敏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朽篇章,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方志敏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对革命理想的坚守,在敌人的威逼利诱和残酷迫害面前,他的意志如同钢铁般坚硬,始终岿然不动,方志敏英勇就义,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当今时代岿然不动的意义
在当今时代,“岿然不动”的精神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社会,各种诱惑和干扰层出不穷,在追求个人梦想和社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岿然不动”的精神,很容易迷失方向,随波逐流。
对于个人而言,坚守初心、保持岿然不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诱惑,在职业发展中,可能会面临高薪但违背自己道德原则的工作机会;在人际关系中,可能会受到他人的质疑和误解,我们需要坚守自己内心的底线和原则,不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只有保持对自己目标的执着追求,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在诱惑面前不为所动,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自己的理想。
以科学家袁隆平为例,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只为实现“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梦想,在研究过程中,他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质疑,当时,国际上普遍认为水稻没有杂交优势,袁隆平的研究被一些人视为“天方夜谭”,研究条件艰苦,试验田时常遭受自然灾害的破坏,但袁隆平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坚信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热爱和执着。
几十年如一日,袁隆平扎根田间地头,亲自参与每一个实验环节,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反复试验,他终于成功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在科研道路上始终坚守初心,面对困难和质疑岿然不动,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科研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
对于社会而言,“岿然不动”是保持稳定发展的基石,一个社会要想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坚守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诚信、公平、正义等价值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如果能够坚守诚信经营的原则,不被短期的利益所诱惑,就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政府部门如果能够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依法行政,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就能增强政府的公信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时,整个社会更需要展现出“岿然不动”的团结精神,在 2020 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逆行而上,坚守在抗疫一线;社区工作者日夜奋战,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和服务;广大民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觉居家隔离,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正是因为全体中国人民在疫情面前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才能够迅速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取得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这种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岿然不动的精神,不仅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也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如何做到岿然不动
要做到“岿然不动”,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初心和目标,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么,为什么而奋斗,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需要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
要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意志是人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的意志,比如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逐步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
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知识和智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看清事物的本质,当我们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就能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被表象所迷惑,从而更加坚定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要学会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很容易陷入焦虑和浮躁的情绪中,我们需要学会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内心得到放松和沉淀,可以通过冥想、阅读、运动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静而坚定的心。
“岿然不动”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它贯穿于历史的长河,在当今时代依然熠熠生辉,无论是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与稳定,都离不开这种精神的支撑,让我们以历史上那些坚守信念、岿然不动的先辈们为榜样,明确自己的初心和目标,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里,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为实现个人的梦想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岿然不动”的精神在我们身上传承和发扬,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永不磨灭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