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 基础认知
VD,即维生素 D(Vitamin D),它在人体健康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却又常被忽视的角色,维生素 D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维生素,从某种程度而言,它更像是一种类固醇激素的前体,它主要有两种形式,维生素 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 D3(胆钙化醇),维生素 D2 通常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例如一些菌类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合成维生素 D2;而维生素 D3 的合成路径则与人体自身密切相关,人体皮肤中的 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 B 波段(UVB)的照射下可转化为维生素 D3,部分动物性食物如深海鱼类、蛋黄等也富含维生素 D3。
维生素 D 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较为复杂,它首先需要在小肠中与胆汁酸盐及脂肪消化产物一同形成乳糜微粒,进而被吸收入血,进入血液后,维生素 D 会与维生素 D 结合蛋白(DBP)相结合,运输至肝脏进行进一步代谢,在肝脏中,维生素 D 会被羟化酶转化为 25-羟基维生素 D(25(OH)D),这是维生素 D 在血液中的主要储存形式,随后,25(OH)D 会被运输到肾脏,在肾脏中经过再次羟化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 1,25-二羟基维生素 D(1,25(OH)₂D),它才是真正发挥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
VD 对骨骼健康的关键作用
骨骼健康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活动的基础,而 VD 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25(OH)₂D 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它通过上调肠道细胞中钙结合蛋白的表达,增加钙的转运蛋白数量,从而使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大幅提升,它也能促进磷的吸收,为骨骼的矿化提供充足的钙磷原料。
在骨骼的生长发育过程中,VD 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调节至关重要,成骨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而破骨细胞则主要负责骨的吸收,1,25(OH)₂D 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其活性,促进骨基质的合成,它又能通过间接作用调节破骨细胞的活性,维持骨的生长、发育和重塑过程中的骨代谢平衡。
儿童时期缺乏 VD 易导致佝偻病,患儿会出现骨骼发育畸形,如鸡胸、O 型腿、X 型腿等,还可能伴有多汗、易激惹等症状,这是因为 VD 缺乏使得肠道对钙磷吸收不足,血钙、血磷水平降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钙被动员入血以维持血钙水平,从而影响了骨骼的正常矿化和生长,在成年人中,VD 缺乏会导致骨软化症,骨组织中的矿物质含量减少,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由于皮肤合成 VD 的能力下降,加上户外活动减少,饮食摄入有限,更容易出现 VD 缺乏,进而引发骨质疏松症,骨骼密度降低,骨折风险显著增加。
VD 与免疫系统的紧密联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VD 在免疫系统的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而 VD 就像是这道防线的“指挥官”之一。
在先天性免疫方面,VD 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清道夫”,可以吞噬和杀灭病原体,1,25(OH)₂D 可以促进巨噬细胞表面一些受体的表达,增强其识别和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它还能调节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适应性免疫方面,VD 对 T 细胞和 B 细胞的功能有着重要影响,T 细胞在免疫反应中起着核心作用,负责识别和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以及肿瘤细胞等,1,25(OH)₂D 可以调节 T 细胞的分化和功能,抑制 Th17 细胞的过度活化,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避免过度的免疫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损伤,对于 B 细胞,VD 能够影响其增殖、分化和抗体分泌,有助于维持机体的体液免疫平衡。
许多研究发现,VD 缺乏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在流感季节,VD 缺乏人群感染流感病毒的几率更高,且感染后的症状可能更严重,病程也相对较长,这是因为 VD 缺乏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下降,VD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存在密切联系,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中,VD 缺乏的情况较为普遍,补充 VD 可能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缓解疾病症状。
VD 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而 VD 在维护心血管系统健康方面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作用。
VD 对血压的调节有着积极影响,研究发现,VD 缺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1,25(OH)₂D 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血压,它能够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肾素的分泌,减少血管紧张素 II 的生成,从而降低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VD 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对于维持血管的正常舒张和收缩功能至关重要,VD 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一种重要的血管舒张因子,能够使血管舒张,降低血管阻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VD 在血脂代谢方面也发挥着一定作用,它可以影响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脂肪细胞中脂肪酸的氧化,减少脂肪的储存,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水平,VD 还能调节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坏胆固醇”)的水平,有助于维持血脂平衡,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实验表明,VD 水平较低的人群患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 VD 水平正常的人群,补充 VD 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目前关于 VD 补充剂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仍需要更多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明确。
VD 与其他健康领域的关联
除了骨骼健康、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外,VD 还与许多其他健康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神经系统方面,VD 对大脑的发育和功能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孕期 VD 缺乏可能影响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增加儿童自闭症、多动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的发生风险,在成年人中,VD 缺乏与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也存在一定关联,研究发现,维生素 D 受体在大脑的多个区域广泛表达,1,25(OH)₂D 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影响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在糖尿病方面,VD 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胰岛素抵抗是 2 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而 VD 可能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胰岛素抵抗,VD 还能影响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胰岛素的分泌,一些研究表明,VD 缺乏的人群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补充 VD 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在肿瘤领域,虽然目前尚未明确 VD 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许多研究发现,VD 水平与某些肿瘤的发生风险、预后等存在关联,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VD 水平较高的人群患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风险相对较低,1,25(OH)₂D 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发挥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关于 VD 在肿瘤预防和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还需要深入研究。
VD 的获取与补充
鉴于 VD 对人体健康的多方面重要作用,确保充足的 VD 摄入至关重要,阳光照射是人体获取 VD 的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适度的户外活动,让皮肤暴露在阳光下,能够促进皮肤合成 VD,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每周两次,每次 15 - 20 分钟的面部、手部和手臂皮肤暴露于阳光下,就能满足人体部分 VD 的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季节和时间的阳光强度不同,而且过度暴露在阳光下可能会增加皮肤癌等风险,所以要合理安排晒太阳时间。
食物也是获取 VD 的重要来源,富含 VD 的食物主要包括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鳕鱼等,它们的肝脏和脂肪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D3,蛋黄也是不错的 VD 来源,一些强化食品,如添加了 VD 的牛奶、奶粉、谷物等,也能为人体提供一定量的 VD。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素食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户外活动较少的人群,仅通过阳光照射和食物摄入可能无法满足 VD 的需求,此时可能需要额外补充 VD 制剂,常见的 VD 补充剂有维生素 D 滴剂、维生素 D 软胶囊等,在补充 VD 时,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避免过量补充,因为过量的 VD 可能导致维生素 D 中毒,出现高钙血症、高钙尿症等不良反应,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尿、口渴等症状。
VD 作为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其在骨骼健康、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其他多个健康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充分认识到 VD 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阳光照射、均衡的饮食以及必要时的补充剂摄入,确保体内有充足的 VD 水平,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状态,随着对 VD 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我们对 VD 的认识会更加全面,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和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