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一年,第 29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盛大举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风采与实力;这一年,一场巨大的灾难也无情地降临——5·12 汶川特大地震,这场地震所带来的伤痛,犹如一道深深的创口,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但在伤痛之中,中华民族所展现出的坚韧与不屈,却成为了我们挺起脊梁的力量源泉。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 4 秒,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8.0 级(中国地震局测定)强烈地震,瞬间,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无数的房屋在摇晃中轰然倒塌,将一个个家庭的幸福与梦想无情碾碎,学校、医院、工厂,这些原本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地方,眨眼间变成了废墟,孩子们惊恐的哭声、人们绝望的呼喊声,在废墟之上回荡,揪扯着每一个听闻者的心。
地震的威力是如此巨大,波及范围极广,四川、重庆、陕西、甘肃、云南等多个省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据统计,此次地震共造成 69227 人遇难、17923 人失踪、374643 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 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 4625.6 万人 ,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无数的基础设施被摧毁,许多企业停产,大量农田被毁,灾区的经济发展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但人性的光辉却闪耀出无比强大的力量,灾难发生后,第一时间,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做出反应,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在震后两小时就飞赴灾区,亲临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在废墟之上,总理那焦急而坚定的身影,给受灾群众带来了无尽的安慰与希望。“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努力!”总理的这句话,成为了抗震救灾的最强音,激励着无数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地拯救生命。
人民子弟兵永远是冲在最前面的钢铁长城,数十万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迅速集结,奔赴灾区,他们不顾余震不断的危险,徒步强行军进入交通阻断的重灾区,没有工具,他们就用双手在废墟中刨挖,只为了能尽快救出被困的群众,有的战士手指磨破了,鲜血直流,却依然不肯停下;有的战士连续奋战几十个小时,累得晕倒在地,醒来后又继续投入战斗,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他们用生命诠释着对人民的忠诚与担当。
医疗队伍也迅速行动起来,在简陋的条件下搭建起临时医疗点,争分夺秒地救治伤员,医生和护士们日夜坚守,顾不上休息,甚至顾不上自己的家人也在受灾之中,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一条条宝贵的生命,还有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带着物资和爱心,奔赴灾区,有的帮忙搬运救援物资,有的照顾受灾群众的生活起居,有的给受伤的孩子做心理辅导,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人间的温暖与关爱。
在灾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不断上演,一位名叫谭千秋的老师,在地震发生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名学生,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的双臂依然紧紧地张开着,四个孩子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而他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有一位母亲,在地震来临之际,用身体为几个月大的孩子撑起了一片生存的空间,在手机屏幕上,她留下了这样一条短信:“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条短信,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全国人民心手相连,众志成城,从城市到乡村,从老人到孩子,大家纷纷伸出援手,为灾区捐款捐物,企业界慷慨解囊,为灾区重建提供资金支持;文艺界举办各种义演活动,筹集善款;普通民众也踊跃捐款,哪怕只是几元、几十元,也都饱含着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据统计,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截至 2008 年 9 月 25 日)总计 594.68 亿元,其中捐款 536.81 亿元,物资折价 57.87 亿元 ,这一笔笔捐款、一件件物资,汇聚成了爱的海洋,为灾区人民送去了希望和力量。
随着救援工作的深入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也提上了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灾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工作中,一栋栋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一所所现代化的学校建成使用,一条条宽敞的道路贯通南北,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如今已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008 地震,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它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也让我们收获了太多,它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更让我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坚韧,在这场灾难中,我们挺起了不屈的脊梁,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战胜了重重困难,15 年过去了,当年的伤痛已渐渐平复,但那段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永不退缩,让我们铭记 2008 地震,铭记那些在灾难中逝去的生命,铭记那些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付出努力的人们,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