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网络化的消费时代,“杀熟”现象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幽灵,悄然侵蚀着消费者的权益,破坏着市场的公平秩序。“杀熟”,就是商家利用对老顾客的了解和信息优势,在价格、服务等方面给予老顾客比新顾客更差的待遇,这种看似违背商业常理的行为,却在现实中频繁上演,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困扰和伤害。
“杀熟”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电商领域,一些平台会根据用户的消费记录、购买频率、浏览习惯等大数据分析,对不同用户展示不同的价格,经常购买某类商品的老用户,可能会发现自己看到的价格比新用户要高,同样一款电子产品,新注册用户可能会享受到大幅度的优惠折扣,而长期在该平台消费的老顾客却只能以原价购买,这无疑是对老顾客忠诚度的一种背叛,让老顾客感到自己的信任被辜负。
在线旅游行业也是“杀熟”的重灾区,酒店、机票预订平台会针对常旅客提高价格,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预订同一家酒店时,使用新账号预订的价格比自己常用账号预订的价格要低很多,航空公司也存在类似情况,老乘客购买机票时可能无法享受到新用户专享的优惠,这使得老顾客在出行成本上无端增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消费体验。
一些生活服务类平台,如外卖、打车软件等,也未能幸免,外卖平台可能会对经常下单的用户减少优惠券的发放或者提高配送费;打车软件则可能根据用户的出行时间、地点等信息,对老用户提高打车价格,这些“杀熟”行为看似每次增加的费用不多,但长期积累下来,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杀熟”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商家角度来看,利益驱动是最主要的因素,商家认为老顾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消费习惯,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即使提高价格,老顾客也可能因为便利性等原因继续选择购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商家“杀熟”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海量数据,商家能够精准地了解每个用户的消费偏好、消费能力等信息,从而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实现利润最大化。
从市场监管角度来看,目前针对“杀熟”行为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也相对不足。“杀熟”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消费者往往难以察觉,即使发现了也很难收集到有效的证据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使得一些商家有恃无恐,敢于冒险实施“杀熟”行为。
“杀熟”行为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出于对商家的信任,长期选择在某一平台或商家消费,却遭到不公平对待,这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还让消费者的情感受到伤害,降低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杀熟”行为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诚信经营的商家可能因为不愿意参与“杀熟”而在价格上处于劣势,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杀熟”行为也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形象和声誉,一旦消费者发现被“杀熟”,很可能会对该商家或平台产生反感,甚至会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负面信息,导致企业失去更多的客户。
为了有效遏制“杀熟”行为,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立法和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杀熟”行为的界定标准和处罚措施,加大对违法商家的惩处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大数据使用的规范和管理,防止商家滥用消费者数据。
企业自身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坚持诚信经营,企业应该明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才是长期发展的根本,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平对待每一位消费者,才能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
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在消费过程中,要多进行比较,不要盲目相信某一平台或商家,可以通过不同的账号、不同的平台进行价格对比,发现“杀熟”行为后,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杀熟”行为是当前消费市场的一颗毒瘤,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只有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消除“杀熟”现象,营造一个公平、透明、诚信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让市场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我们期待一个没有“杀熟”陷阱的消费时代早日到来,让商业回归诚信和公平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