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这句出自《颜氏家训·勉学》的典故,寥寥数语,却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极具讽刺意味的画面:一位所谓的博士去买驴,在书写契约时,洋洋洒洒写了三大张纸,却通篇不见一个“驴”字,这一典故所讽刺的,正是那种说话、做事不切实际、繁琐冗长、偏离主旨的不良作风,而这种作风在当今社会以形式主义的面貌呈现,依然有着不小的危害。
博士买驴的故事中,博士本应简洁明了地在契约中写明交易的核心——驴,以及相关的交易条款等关键信息,他却沉浸在自己的文字堆砌中,用大量无关紧要的言辞来填充篇幅,使得整个契约看似丰富,实则空洞无物,这种行为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思维的僵化和对实际问题的漠视,博士或许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学识,或许是习惯了咬文嚼字、故弄玄虚,却忘记了契约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清晰记录买卖行为,方便双方履行责任和义务。
在现实社会中,形式主义就如同“博士买驴”一般,充斥在各个领域,在一些政府部门,会议成了形式主义的重灾区,会议频繁召开,看似热闹非凡,参会人员众多,文件资料堆积如山,但会议内容却往往是老生常谈,缺乏实质性的讨论和决策,领导在台上长篇大论,讲话稿文采斐然,却不涉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参会人员忙于记录,会后却不知该从何处着手落实工作,这种会议,就如同博士写的买驴契约,看似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实则没有产生任何实际价值,只是在做表面文章,浪费了公共资源,延误了工作进展。
在教育领域,形式主义也时有发生,有些学校为了迎接检查,大搞校园环境整治,布置各种精美的展板和宣传栏,表面上学校焕然一新,充满文化氛围,这些表面功夫并没有真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为了准备检查资料,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却无暇顾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则被要求背诵各种规章制度和所谓的“校园文化”内容,而忽略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这种形式主义的教育行为,就像博士买驴只注重文字的华丽,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企业中,形式主义同样不容忽视,一些企业热衷于制定各种繁琐的规章制度和流程,看似管理规范,实则效率低下,员工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填写各种报表、报告,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真正创造价值的工作,企业内部的会议也常常是冗长无效,讨论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决策无法有效执行,这种形式主义的管理方式,就如同博士买驴时的繁琐契约,束缚了企业的发展活力,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博士买驴”所讽刺的形式主义,其根源是多方面的,是功利主义思想作祟,一些人过于追求个人政绩和表面的荣誉,认为通过繁琐的形式和华丽的包装就能获得认可和晋升机会,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去做一些表面文章,而忽视了实际工作的成效,是责任意识的缺失,部分人对工作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愿意深入研究问题、解决实际困难,而是选择用形式主义的方式来敷衍塞责,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形式主义滋生的温床,如果评价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工作只看表面的材料、数据和形式,而不关注实际成果,那么就容易导致形式主义的泛滥。
要根治形式主义这一弊病,就需要多管齐下,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无论是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还是企业管理者,都应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实际价值上,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学生负责、为企业发展着想,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目标,对工作不落实、敷衍塞责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至关重要,评价工作应该以实际成果为导向,注重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而不是仅仅关注形式和过程。
“博士买驴”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它所讽刺的形式主义问题却穿越时空,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的危害,从自身做起,摒弃这种不良作风,以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才能避免像故事中的博士那样,在空洞的形式中迷失方向,而是真正将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中,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让我们牢记“博士买驴”的教训,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实质,远离形式主义的陷阱,书写属于我们的务实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