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威胁,为什么会被自己的情报部长刺杀了?
看到这张照片,黑而发亮的美发、炯炯有神的眼光、戴着一副眼镜给人一种仪表堂堂、正人君子的感觉。
殊不知他却是杀害朴槿惠总统父亲朴正熙总统的凶手——金载圭。
金载圭在杀害朴正熙总统时,正担任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与韩国陆军参谋部参谋总长郑升和上将、总统秘书室秘书长金桂元、中央警卫室总统卫队长车智澈并列为朴正熙总统的四大心腹,受到朴正熙的格外照顾。
既然是心腹,那么金载圭为何还要枪杀自己的顶头上司朴正熙总统呢?
其实,这是一场宴会引发的悲剧,激发了金载圭的愤怒情绪所作出的极端举动。
换句话说就是金载圭刺杀朴正熙总统,完全是临时起意,并非蓄谋已久的阴谋。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金载圭和朴正熙的“关系”很不一般。
首先:金载圭和朴正熙是老乡;1917年朴正熙出生于韩国庆尚北道龟尾市,金载圭于1926年出生在庆尚北道善山郡,该郡在1995年并入了龟尾市。因此金载圭和朴正熙算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地域上两人有天然的同乡情感。
其次:金载圭和朴正熙是同学;二战时期,朴正熙先后在吉林长春入读伪满洲国新京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57期,曾以“满洲国军”步兵第8团的一个小队长身份在中国华北地区的热河省与八路军作战。
二战结束后,朴正熙又成为韩国陆军士官学校的学员,于1946年和小9岁的金载圭一起从军校毕业,两人在军校建立了同窗之谊。
最后:金载圭和朴正熙是战友;两人离开军校后,朴正熙的军旅之路晋升很快,他遇到了两个伯乐,一个是韩国第一位陆军大将白善烨,一个是曾担任代总统的张都映,是他们俩提拔了朴正熙。在1955年的时候,朴正熙担任陆军第5师团长,而金载圭是第5师团36团上校团长,两人成了上下级的战友。
基于以上三层关系,朴正熙和金载圭之间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以至于在朴正熙发动政变当选总统后,就把金载圭提拔为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一职。某种程度上说,朴正熙是金载圭的伯乐。
然而,在朴正熙总统身边,并不止一个金载圭,上面已经说了,还有掌握韩国陆军大权的郑升和、负责总统安保的卫队长车智澈,以及总统大秘金桂元都是朴正熙的左膀右臂,形成了“四驾马车”。
“四匹马”在行进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碰撞,这其中郑升和是军方大佬,一般不参合政务;金桂元比较谨慎低调,也不参与勾心斗角;只有与朴正熙总统形影不离的卫队长车智澈喜欢跟金载圭明争暗斗,并且深得朴正熙的“宠爱”。
由于车智澈是朴正熙的身边人物,地位如日中天,就连金载圭想见见朴正熙总统,有时还需要经过车智澈的批准;另一方面,车智澈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利用与朴正熙的亲近机会,处处说金载圭的谗言,从而达到压制金载圭的目的。
正如戈培尔所说的:“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车智澈频频在朴正熙总统面前造金载圭的谣,不仅使得朴正熙对金载圭产生了怨言,也让金载圭觉得自己的中央情报部部长位置不保。
这种忧虑加不安的情绪,迅速拔高到金载圭对车智澈和朴正熙的仇恨上,他讨厌车智澈、对朴正熙总统用人不当感到愤懑不平。
朴正熙也看到了金载圭和车智澈两大心腹的矛盾,也一直想做中间人来调解,于是就在1979年10月26日下午,朴正熙专门来到韩国中央情报部所在的秘密据点宫井洞举办晚宴,还邀请了女大学生模特申才顺和女歌手沈守峰来助兴。
本来一开始还是好好的,大家都玩得很尽兴,谁知,车智澈非要在宴会的公开场合指责金载圭,使得调解宴会最终演变成了金载圭的批斗大会。
金载圭此时愤怒的情绪终于压不住了,但他没有立即表露出来,而是中途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回到了办公室拿了一把瓦尔特PPK半自动手枪。
可以看出,金载圭已经豁出去了,他决定自己亲手解决掉视他为异己的车智澈和朴正熙总统。
为了保证行动成功,金载圭在行动之前,特意命令自己的铁杆心腹中央情报部礼宾处处长朴善浩和秘书朴兴柱,指示他们在听到枪响时,立即处决总统的警卫员。
就这样金载圭装作没事人一样大摇大摆地回到了宴会中,朴正熙总统和车智澈等一众人都没想到人生的终点正悄悄逼近。
正当大家喝到兴头时,金载圭突然掏出手枪先后打死了车智澈和朴正熙,两人都被金载圭补了一枪才死。
一代枭雄朴正熙就这样倒在了自己的同乡、同窗、战友的手上。
事后,金载圭很快被逮捕,于1979年12月被车智澈的盟友、靠政变上台的全斗焕判处了绞刑。
有哪些展现人性丑陋的电影?
回答问题前脑海里突然闪现一个词“禽兽不如”,这是一个专门给人用的形容词,能被这个词形容的人可能很少见,但他们确实就存在于这个社会之中,正是这群人不停地向我们表现着人类的丑陋一面,下面这6部电影绝对会让你看到最黑暗的人性。有的时候真不想看到这样虐心的电影但他又是真实而存在的。
1.《釜山行》
和传统的组队打僵尸模式不同,《釜山行》第一次把视角聚焦于僵尸病毒扩散时的人性。片中的金常务展示了末日里的丑恶嘴脸。从病毒爆发的那一刻起,他就只顾着自己的安全,不但拿乘务长做面对僵尸的挡箭牌,为了上火车又禽兽不如的把一名高中女生扔向僵尸群,影片最后对来救自己的列车长也是弃之不顾,还好最后死掉了,不然真不知道要气死多少观众。
2.《熔炉》
一部在韩国掀起了革命的电影,取材于2005年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真实事件。校长因为学生们都是聋哑人而对他们进行了毫无人性的性侵犯。这也是一部会让人感到绝望的电影,当男主独自一人面对黑暗势力时,他的身影显得如此渺小。当秃头猥琐的校长出现在小女孩的头顶,这一幕不知成了多少观众的梦魇。
还好受这部电影的影响,韩国很快出台了《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又名《熔炉法》来严惩那些性侵未成年人的罪犯,电影没能拍出来的结局得到了实现。
3.《素媛》
天真烂漫的小女孩遭到了恋童癖的无情摧残,但这部电影去没有把重点放在正义和邪恶对抗的情节上,而是着重描绘了事件过后父亲一步步带小女孩重拾阳光的过程。虽然没有对罪犯的过多刻画,但父女二人的对手戏却分外催泪。父亲躲在可可梦的玩偶后面哄女儿,还未女儿细心的准备了掩盖排便器塑料声音的糖果包,每一个细节都能让人看出眼泪。人渣,的确该死。
4.《聚焦》
《波士顿环球报》里一个名为“聚焦”的小组在查证一宗天主教牧师性侵孩子的新闻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一事件背后天主教牧师曾经性侵几百名孩子的事实。。。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可全片下来你甚至找不到几个情感爆发点,在导演和演员们冷静的处理下,这起事件带来的震撼却被不断的放大,让人不寒而栗,如果连你的信仰都开始侵犯你,那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能相信呢?
5.《嘉年华》
可能是近20年来最优秀的青春题材电影,同样讲述的是未成年少女惨遭性侵的故事,不一样的是它是一部中国的电影。当去年的红黄蓝事件不断发酵,一部《嘉年华》给不少人打了一剂强心针:原来我们也可以拍出这样的电影。难得的背后,电影也向社会提出了一个问题:少女在被侵犯后难道就不纯洁了吗?相信就算有人回答不是,大部分人还是会在心里说一声是吧。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但就算是社会上有那些禽兽不如的渣滓,我们也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初心,从内而外的做一个好人吧。
如何看待上海一已婚男子纠缠并捅死女子?
渣男,渣男,渣男!十足的渣男!十恶不赦!
十一月十九日,上海一男子持刀闯进一女子家里,连捅女子六七刀,将该女子杀害,留下不到2岁的孩子。
事件经过几年前,被害人卫女士通过相亲认识了费某,当时卫女士并没有看上费某,所以过后一直没有联系。直到两年后,费某突然对卫女士展开疯狂的追求,后来两人在一起没多久,卫女士就怀了孩子。
卫女士怀孕,家人知道后便要求费某安排家人见面,商量结婚。费某口头答应,一直在托,直到半年后才知道费某已经结婚,家里还有个儿子。
于是卫女士家人便商量不要这个孩子,去医院打掉。卫女士刚做完流产,费某便消失的无影无踪,连营养费都没给。对比,卫女士家人也没纠缠,就想安安稳稳过个踏实日子。
半年后,费某又过来纠缠卫女士,并要挟说:你要是敢和别人在一起就打死你。性格软弱的卫女士架不住费某的死缠烂打,不顾家人的反对,又和费某一起了。在这期间,所有的生活开销都是卫女士一个人承担,有时候费某还会问卫女士伸手要钱。
两人同居后卫女士再次怀孕,而费某再次玩起了失踪。卫女士想去医院打点孩子,医生说身体不能再打了,无奈,卫女士只能生下孩子。卫女士做完月子费某又出现了。这时的卫女士家人想把孩子的户口办了,费某却一拖再拖,没办法卫女士家人只能去费某家里。
到了费某家里,费某却指着她们的鼻子说:带着野种来干嘛,你们要是敢把孩子放在这里我就摔死她。说着就拎着孩子准备摔,幸好卫女士抱得紧。不仅如此,费某的爸爸甚至想动手打人。一段折腾,孩子的户口终于解决了。
为了给孩子争取到抚养费,卫女士通过法院争取到了每月1000元的生活费,但在以后的几个月里,费某只给了一次生活费,而且还是被法院强制执行的。后来费某经常有事没事就以看孩子为借口来家里闹,要卫女士和他复合,保持同居不结婚的状态生活下去。
为了达到目的,他要么就在夜里八九点,大家都准备休息后在楼下拼命的喊门,要么深夜十一二点开始撬门砸锁,因为这种事情报警了好几次,但是还是反反复复的来,就这样满闹了半年,为了摆脱费某的纠缠,卫女士与父费某写下了一份协议:孩子归自己抚养,不需要任何费用,要求他不要再到家里来纠缠自己。
协议签署完之后,费某很快的就答应了,可是过了一周以后,他又来纠缠。并且声称不会让卫女士我好日子过,而且见一次打一次,就算坐牢也不后悔。
直到去年11月份,卫女士接触了一个新的异性朋友费某不知道从哪儿知道的消息,突然持刀跑到家里来,见了卫女士就捅。当警察到场时费某正在和卫女士的父母扭打在一起,被当场抓获。
事发后费某被警方带走,但是费某的家人从没有表达过歉意,也没有给过任何赔偿费,对孩子更是不闻不问,甚至都没有过来看孩子一眼。
结束语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有感情,虎毒不食子,案中费某的做法已经超出人伦纲常,连畜牲都不如,对这种人虽死不能解其恨!
眼镜蛇弗洛奇被谁击败?
眼镜蛇弗洛奇是一位著名的摔跤选手,他在过去的比赛中一直是无敌的存在。然而,在最近的一场比赛中,他遭遇了来自墨西哥的摔跤传奇“疯狂飞腿”埃斯特拉达的挑战。这场激烈的比赛吸引了全球摔迷的目光,两位选手展现出了惊人的技巧和力量。
最终,埃斯特拉达利用他的独特飞腿技巧,成功地击败了眼镜蛇弗洛奇,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这场比赛成为了摔跤历史上的经典之战,也让人们见识到了埃斯特拉达的强大实力。
日本决定部分解禁半导体材料对韩出口?
世间之事变幻莫测,真是迷离了人们的双眼啊!日韩贸易战,真的把看客们都弄晕了。
日本“手下留情”,韩国松了一口气。
就在昨天,韩国三星集团正式宣布将替换220多种日本半导体材料供应,这大涨了韩国的民粹主义士气,都在高呼“三星万岁”!
可呼音还没落,今天日本经济产业省就宣布部分解禁半导体生产材料对韩国的出口。其解释的理由是:日本从未禁止向韩国出口半导体材料,只是多了一道审批手续而已。
看看,反过来倒过去,话怎么说都是理。
日本这是松绑了吗?日韩贸易战峰回路转了吗?是日本先认怂了吗?或者是美国在背后施加了压力?或者是韩国的反报复行动让日本有所顾忌而主动让步?
一连串的疑问,谁来作答?不管怎么说,部分解禁也是解禁,这对于韩国芯片制造商来说将是一种莫大的解脱。
道理很简单:三星高喊口号的所谓寻求替代日本关键材料的过程中,自己也将陷入死胡同。日本此举,起码让三星这些大企业不至于关门歇业!不至于真的跳下崖去。
仔细分析日本的诡异举动,部分解禁是个啥意思?在220多种供应给韩国的半导体材料中,这个“部分”所占的比例到底是多大?有没有50%?比如最关键性的材料——氟化氢,在不在解禁之列?
日本这种想捏就捏、想放就放的节奏,到底图的是个什么呢?可能有三个层面上的考虑:
首先,日本人也不想把事情做绝,也想给自己留条后路。正所谓合则两立利,战则两伤。
这次抡起贸易大棒——疯狂乱舞的是日本安倍政府,当然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层面的考虑:就是要修理一番文在寅总统——出尔反尔在二战劳工案上的反复无常,让他知道韩国电子企业的命运密码掌握在日本人手里,让他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让他知道兔子急了也咬人。
但最终,这些半导体材料是由日本的大企业生产的,也就是说,如果韩国三星真的下定决心用休克疗法彻底更替日本的半导体材料供应,那日本这些企业的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甚至超过了三星的损损失。这就是卖家和买家的辩证关系。
从韩国最近的“反日举国运动”态势看,从文在寅政府到企业决策层,再到广大的民间,几乎是一致反日的,即便三星壮士断腕,也是全民拥护。
韩国这次做出要玩命的架式,要来真格的。日本很聪明,点到为止,“戏”演过头就会适得其反。于是不失时机地来了一个“部分解禁”,给火热的日韩贸易战降了温。
其次,日本的目的已基本达到。再不收敛将反伤自己。这也叫游刃有余,尺度捏拿很到位。
与其说这次日本对韩国发动的是贸易战,还不如说是试探战。
果不其然,日本小试牛刀,韩国就得瑟发抖,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其实日本发起贸易战真正目的是两个:
一是安倍晋三为了参议院的大选,如今大选早已落幕,安倍晋三和他的自民党大获全胜,虽然离绝对的2/3优势还差4票,但安倍晋三成功的收割了民意。民粹主义是把双刃剑,把控不好会反伤自己;
二是敲打韩国,尤其是文在寅总统,让他以后收敛些,别太张狂忘了自己姓啥,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老是纠缠着历史问题不放,不要把整朴槿惠那一套用给日本,那没啥鸟用。要学会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日本这一招叫见好就收,分寸捏拿的也十分到位,安倍晋三不愧为老江湖。相比之下文在寅总统就相形见绌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两人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上的政客。
最后,这或许是日本的又一个陷阱,或叫欲擒故纵。而真正的战略目的并未改变。
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这个松绑的决定,是在韩国三星集团宣布重大决定之后。算作是正面的回应。
其实三星集团的决定——更换220多种日本半导体材料的供应,也不是真心话,也有将日本一军的意思——这是以“死”而逼迫日本改变策略。
三星都被逼到这个份上了——要跳崖了,如果日本再不做些积极让步,那双方就都把话和事做绝了,其实是都被逼上了绝路。
所以日本假装答应——先把韩国三星稳住,接下来门上一步一步的盘算。因为“部分解禁”要做的文章很多很大,但毕竟让三星和韩国看到了希望,不至于彻底决裂。这为下一步外交斡旋提供了空间。
但绝不要天真的以为:日本心善了就此收手了。日本绝不是善茬儿。
日韩这番贸易战,可能是一次长期性的战略较量,边打边谈,边谈边干或是常态。日本到底憋着什么坏?虽然现在不好猜测,但绝不是为了寻求刺激而与韩国闹着玩的,既然是与日本的国家战略有关,那这里面的水还深黑着呢。
也只有这样,这出日韩贸易战的大戏,才跌宕起伏,大有嚼头!否则草草收场,让观众觉得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