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琢磨怎么让自己的东西能被更多人看到,也就是所谓的“推荐量”的时候,我真是有点懵。网上的说法五花八门,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也没啥头绪,就学着别人说的,到处去点赞评论,想着混个脸熟,让账号活跃起来,平台是不是就能多给点推荐?试一段时间,感觉挺累的,效果嘛好像也就那样,没看到啥明显的变化。感觉这招有点虚,至少对我来说用处不大,纯粹是瞎忙活。
后来我就琢磨
我就静下心来想,不能老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得自己找找原因。我把自己发的东西拉出来,一条条对比,看看那些推荐量稍微好点的,和那些石沉大海的,到底有啥不一样。
看半天,好像有点感觉。那些看得人多点的,标题或者开头好像都提到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词。我就想,是不是这些所谓的“关键词”起作用?别人想看某个东西,肯定会搜相关的词,那我把这些词用在我的内容里,是不是就更容易被找到?
于是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做实验。具体咋搞:
- 先确定我要分享的这个实践经验是
- 然后就使劲想,对这个经验感兴趣的人,他们可能会搜哪些词?比如我今天分享这个“推荐”的经验,可能会有人搜“提升推荐量”、“怎么获得推荐”、“内容没人看”之类的。
- 我就试着把这些想到的词,自然地加到我的标题里,文章开头也提几句。不能硬塞,得让人看着顺溜。
- 写完发出去之后,我就不去想太多,过一两天再去看后台数据,重点看那个推荐比例有没有涨。
这么试几次,发现好像真的有点用!有的内容,推荐比例明显就上去。也不是每次都灵,有时候关键词整挺看的人还是不多。
光有关键词还不够
这就引出下一个发现。我琢磨着,就算别人通过关键词点进来,要是内容本身不行,干巴巴的没啥料,或者说得不清不楚,人家看两眼也就划走。平台肯定也能检测到这种跳出行为,时间长,就算你关键词用得再它也不乐意推荐。
内容本身才是硬道理。我开始在内容上下功夫,不再是简单记录几句就完事,而是尽量把整个过程,我的想法,遇到的坑,怎么解决的,都说清楚。力求让看到的人觉得,“,这哥们儿是真干过这事儿,说得挺实在,对我有点用”。
我试着把条理弄得更清晰一些,该用点的地方就用点列出来,像我现在这样。有时候觉得光文字太枯燥,也会配个自己拍的相关的图,但不会弄得花里胡哨。
结合起来试试
我就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先是用心把内容做好,确保是自己实践过的,有真东西分享,逻辑清晰,表达易懂。然后,在内容的基础上,再仔细考虑用什么关键词能更好地被潜在的读者发现。
这么坚持搞一段时间,感觉确实比以前瞎弄的时候强多。推荐量虽然不是每次都爆,但总体稳步提升,看到自己的实践记录能被更多人看到,心里还是挺踏实的,觉得这番折腾没白费。
反正这就是我自己折腾出来的一点体会。不一定是什么高深理论,但确实是我自己一步步试出来的。最重要的还是得结合自己的情况,动手去试,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