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传祺一级的国产车?
如果说自主系和美系、德系的性能差,还有长篇大论可谈,但如果跟日系家用车对比,其实就是用车稳定性的差距罢了。
零件技术的差距这点其实不是单单是品牌的差距了,而是两国的零件精度差距,组装精度差距以及材质配比差距。
材料问题
早年钱先生回国搞火箭不搞飞机,无非就是底子不行,但某时间节点的大XX,XX又一次让工业发展元气大伤。这种基础不是靠钱砸出来的,我们自家有顶级设计师,不管是发动机前端设计还是车身结构设计都没问题。
但是呢?具体到生产进度呢?每个流程的最佳工艺配比、最佳配料配比呢?so,工程学上的东西外国人不会教给我们,这要自己用几代人的积累去自我摸索-------这就是底蕴。
举个简单的例子,发动机的缸体需要金属浇铸,但这个浇铸过程中,如何消除残余应力,如何排气,如何脱模喷淋?这些工艺流程的最佳配比我们并没有掌握,因此缺陷率自然比合资发动机高了不少。
再一个,就是浇体材料,高质量的铸铝铸铁材料我们依然要进口,没办法,没掌握配比公式,虽然国内对于高质量铸铝材料的研发一直在搞,但目前依然只是应用在航空航天的方向,并未曾在汽车制造业上应用。
加工问题
出去材料,我们还有什么问题?就是机床精度问题。机床可以买,但是车工买不到、数控程序逻辑买不到,如果有理科生应该知道尺寸精度、同轴度、表面精度如果差值分毫就直接谬以千里了。
制造业环境差距除去本身的技术,剩下的就是环境差距了。我国的零件制造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个过程买的了吗?只能是自主研发。
那么问题来了,说到自主研发,怎么研发?就是从逆向到正向的过程。但是呢,如今国内的零件制造业中,你基本上找不到一家两家能抗大旗的企业,都类似“诸侯划地而理”的割据格局。
在这种环境下,各企业缺乏独立研发能力,缺乏资金甚至是缺乏精神-------商人看不到利益还会谈爱国吗?谈不了,吃饱了才能谈爱国,目前的情况就是现在的零件制造业还停留在如何吃饱的阶段。
我们再回到问题中心来,不管是长城还是传祺,他们都不能突破体制的限制,在零件精度、工艺流程等等方面达到一定的层次,就难以有技术上的突破,难以在可靠性和耐久性上得到突破------而这,就是自主品牌和日系德系车最大的差距。
以上,感谢阅读,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