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爆破2,有哪些特别实用的PS技术?
以下回答是我在2015年整理出来的一些小技巧
刚好看到这个问题,试着回答一下
一、这张图的长宽是多少?是不是有人这样问过你。常规路径下的形状或者一张位图,如何快速知道它的长宽?(如下图)
Tips:选中图层--F8(信息)--ctrl+T,就可以看到宽高(W H)了。二、在PSD之间拖动图层的时候,如果碰到画布宽高小于拖入图像大小的时候,有没有更加快捷的办法?(如下图)
这样图原本是900*700,把这张图拖到宽高200*200的画布里面。
会变成这样
Tips:图像菜单--显示全部。即可解决。不需要更改画布大小三.选区自由变换(如下图)
Tips:选中图层。选择--变换选区。做一些很复杂的蒙版效果非常有帮助四.将矢量工具与变化和像素网格对齐(如下图)
默认是打上勾的,把勾去掉之后会是这个样的(如下图)
Tips:如果默认勾选的情况下一次只能调整一个像素。把勾去掉后可以用方向键来微调(一个像素的大小可以微调几十次,调的非常细),这对于一些不规则的形状微调很有帮助。五、复制色值
Tips:吸管工具--右键即可复制(拷贝颜色的十六进制代码)。方便很多。
六、超出色域提示
假设这是你做好的图片需要印刷
这幅图中灰色部分的颜色就是色域警告,印刷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问题。
Tips:菜单栏。视图--色域警告。你可以边做边检查。
七、做一张300像素/英寸的印刷作品时,由于分辨率较高。在PS上预览和实际打印出来的尺寸有差别,如何解决?
调整中
调整后的效果
Tips:视图--打印尺寸。可以预览实际打印出来的大小
八、一个PSD的图层多了之后,如果有部分图层因需要把它们锁定了,可以用选择工具(V),按住alt点击选中锁定的图层。
九、关于图层蒙版。在图层上提前画好需要遮挡的选区,然后点击蒙版按钮,出来的效果是把选区外的部
分给遮挡住了(默认效果)。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把我们自己做的选区给遮挡起来。(如图)
最终效果图,不需要反选,一步到位
Tips:在图层上做选区,按住ALt点击蒙版按钮,可以反选蒙版遮挡区域。
十、按住ALT拖到PS里面的图层是“链接的智能对象”。关于链接的智能对象简单补充一下。好处:假如一个项目中有200多个PSD文档,可以将一个项目中相同的部分(比如头部 尾部 列表)做成一个链接的智能对象,这些相同的部分当需求方提出修改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个“链接的智能对象”修改一次,其他的200多个PSD会全部修改掉。下次启动项目PS文档的时候只需要在图层面板选中图层--鼠标右键--更新修改的内容”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链接的智能对象”需要指定路径,不要轻易删除或改变存储位置,如果修改了位置,你也要很清楚的知道存放路径(经常建议和对应项目放在同一个路径下)。更改了位置后下次可以通过上图中“解析断开的链接”来恢复。对了,图层复合和抽出资源也是比较实用的东西,希望大家能够用上。
十一、关于图层组。Ctrl+shift+G 取消编组;按住ctrl可以一次性打开所有顶级图层组;按住alt可以一次性打开当前所选顶级图层组和嵌套图层组;按住ctrl+alt可以一次性打开所有顶级图层组和嵌套图层组;再次点击收起
十二、在PS里把位图变为矢量图
第一步:做选区--把选区变为路径
第二步:选择钢笔工具,属性栏点击形状即可。
十三、计算圆角矩形的内外半径一致(如下图)
这幅图里外的圆角矩形半径都是50PX,看起来很是不协调,怎么办?
Tips:外圆角半径 - 边框高度 = 内圆角半径。
十四、渐变叠加的图层上添加剪切蒙版(如下图)
剪切形状的时候剪切图层消失了。
稍微再混合选项里面调整一下
最终效果。
十五、在带有描边的图层样式上添加蒙版(如下图)
如何把中间的描边去掉
稍稍调整一下就可以了
最终效果
十六、把图层样式单独分离出来
只是一张做了普通图层样式的矩形
经过调整后,图层样式可以直接作用于矩形
Tips:图层 - 图层样式 - 创建图层。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哦!
十七、在图层面板中,选择图层后,按住ALT键鼠标向上或者向下直接拖动图层可以向上或者向下直接复制图层;按住ctrl,点击新建图层按钮可以向下新建图层。Ctrl+shift+Alt+N可以向上新建图层;在图层面板两个形状之间,按住CTRL,选中其中一个图层鼠标向下或向上拖动...你可以现在就试试效果,期待你的发现...
十八.文字填充快捷的方法
当你画完一个文本框,但又不确定需求方给的文案的时候,可以试试这个工具,它可以帮你快速假填充文字内容,可以快速预览排版(如图)
十九、如何快速做出这种拉丝效果(如下图)
第一步:新建画布--矩形工具画圆--图层样式渐变叠加(如下图)
第二步:渐变类型改为杂色,颜色模型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随机化可以随时预览拉丝效果的类型,赶紧试一下吧!如果你还不爽可以把渐变的图层样式分离出来再来调整(如下图)
如何分离图层样式,第16小节有说明
二十、图层样式缩放效果
加了图层样式的图层每当需要缩放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情况,就是图层变小了,但图层样式还是保持的原样(如图)
当缩小文字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下图)
文字变小了,但是图层样式没有变小。显然这不是我们要的,有什么办法呢
这样的话会不会协调多了呢
二十一、鼠标点击编辑工具栏,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面按住shift件点击确定,可以把工具栏的香蕉变出来。按住Ctrl键可以取消
新版本的小技巧也会陆续整理出来!
万州对两栋违法建筑实施强制爆破拆除?
我总觉得这种事不完全是建筑方违建的问题,当地政府管理部门一定也有可能有问题,说难听点就是失职或者有猫腻,。你想想,这么大的建筑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月俩月能做好的,可是事实上房子已经建设好了,又拆了,倒霉蛋是建筑方。中央政府部门办理违建的时候,应该把当地管理部门负责人一起调查。还是那句话要么失职或者有猫腻。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恐怖直播?
看完整部电影,呈现在我脑海里的只有血淋漓的三个字:话语权。
没错,平民的恐怖袭击,记者媒体的追逐热点,政客们的肮脏把戏,这些电影中让观众们所兴奋,所愤怒,所震撼的东西往往都不是重点。在我看来,让观众看到韩国或者又不仅仅是韩国浮躁社会风气下底层阶级话语权的缺乏和上层阶级话语权的滥用所造成的可怕场景,这才是电影人想表达和强烈控诉的地方。
朴鲁圭是一名普通工人,处在社会阶层的底端,在国家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替这个国家勤勤恳恳抹了30年的水泥,为了仅仅2万5千韩元的加班费夜间修护桥栏落水身亡。而最为讽刺的是当连同朴鲁圭在内的三名工人落水后在江里浮沉等待救援的时候,韩国的警察和救援队却为了迎接外国政要视察军事演习而没有一个人前来救援,事后甚至连补偿金和一句道歉都没有,无怪朴鲁圭的儿子要怒呼自己的父亲“像狗一样的拼命工作,但是这个国家却把他当成废物”。
然而就算是天大的冤屈,作为身处社会底端的朴鲁圭想要求个说法,也是无人倾听的,归根结底是因为话语权的缺乏。
所以当朴鲁圭的儿子朴晨佑选择向父亲生前最信任的主播尹英华倾诉不幸遭其挂断电话的时候,他愤怒了,他对这个视底层人民为猪狗而又不给其发声机会的冷漠社会不忿。
于是,他决定用自己唯一能够博取关注的方式来换得一次自己的说话的权利,炸掉父亲生前所建的麻浦大桥引起轰动,这是一场为底层民众夺取尊严的斗争,更是一场狗急跳墙的无奈呐喊,呐喊着:为何我不能畅所欲言。
朴晨佑只是想通过主播尹英华的直播来换得总统的一句道歉,然而最后他却悲哀的发现,光环下的尹英华也只是一个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傀儡罢了。
没错,在广播中无视了朴晨佑倾诉的尹英华,其实也是一个没有话语权的无用之人,他和朴晨佑的区别无非一个是小鱼,一个是虾米,在这浩瀚大海之中,没有区别。
尹英华在得到独家新闻打电话给车局长的时候,车局长是不耐烦地要挂电话。
打给前妻,前妻回了一句“我在忙一会再打”,然后挂断了电话。
在电视台人员匆匆的步伐和尹英华的两通电话中,导演向我们展现的是当代韩国社会浮躁喧嚣的一面,也正是这种浮躁的社会风气,导致了平常人的倾诉往往得不到友善的倾听。当电视台的所有人都在疾步匆匆地为大桥炸毁的新闻而奔波的时候,却不知道正是他们这种无视他人匆匆而行的步伐才是导致大桥炸毁的重要原因,不得不说讽刺至极。
而最初得知大桥被炸实情的尹英华,放弃了报警,在纸上反复圈写了“独家”两个字,也正是他缺乏话语权的一种体现。
因为身为媒体人的他知道,独家对于自己来说就是沉甸甸的话语权,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甚至觉得前妻离开,工作被降职都是老天为了成全他这一次独家报道的安排,从此他的职业生涯将一帆风顺,畅通无阻。
他这么想是有原因的,因为话语权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权力,所能衍生的不光是大众舆论,还有成千上万的广告费和残酷的经济剥削。正如影片中朴晨佑向尹英华索要酬劳一般,播出和恐怖分子对话,对于收视率肯定大有好处,而收视率的提升则意味着一大笔广告费用和电视台影响力的与日俱增,而电视台却不肯给他自己酬劳,这其实就是一种利用话语权对底层平民的剥削。
虽然尹英华说得天花乱坠,说对于朴晨佑来说最重要的是说话的机会,电视台不可能给一个恐怖分子酬劳,若是错过了这个直播机会那什么都没用了。
但朴晨佑却将事情看得很清楚,这番说辞下的真面目却是:电话和新闻都是自己的,而电视台却要将好处全部拿走。
在朴晨佑的坚持下,电视台终于做出了妥协,支付了本应该支付的酬劳。而看到这里的时候,作为文字输出者的我深有感触,现今诸多的自媒体平台下,某些大V的行径和影片中电视台的做法没有区别,靠着别人的文章来吸引流量涨粉,转发一条广告动辄几万元,但对于原作者却不愿意支付任何稿酬,总以一副“我是大V,我有话语权,我用你的文章是给你这个不知名的作者添点名气。”的姿态来剥削诸多的文字工作者,还是影片中的那句话,好处我要全部拿走,汤都不给你。不得不说,影片中所反映的由于话语权所带来的剥削,在很多地方,都极具现实意义。
影片中没有话语权的人活得是如此的艰辛,而拥有着话语权的人又是如何行驶自己的权利的呢?
1.总统无视人质安全,闭门拒不道歉,事后出场表示反恐斗争中政府赢得最后胜利。
2.车局长要求尹英华激怒朴晨佑,让其杀害所有人质,使其犯众怒,然后警方出场顺理成章捉拿罪犯,使得舆论目光从总统身上转移到朴晨佑身上。
3.负责朴鲁圭事件的警察局长坚决不道歉,在认为朴鲁圭是恐怖分子之后,甚至威胁曝光他的无辜儿子,让他从此活在杀人魔儿子的阴影下。
4.朴晨佑被枪杀之后,媒体开始宣称一直等到人质全死光才开始抓捕行动的警察“行动果决,决策正确”,宣称恐怖分子的要求全是谎言。
这些就是影片中拥有话语权的人所行使的权利,不,应该用权力更为贴切一点。
朴晨佑临死之前握着炸弹引爆器说的这句“除了这个,别无所有”,成为了整部影片中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啊,很多时候,没有了倾诉的权利,除了豁出性命去宣告自己不愿如狗一般生活以外,还能干什么呢。
影片最后,朴晨佑被枪杀,电视里播放着总统“反恐斗争中政府赢得最后胜利。”的宣言,尹英华用自己的生命来进行了一次呐喊,成功地打了总统和这个丑陋世界的一个响亮的耳光。
你不是不道歉么,你不是宣称恐怖分子已经死了么,你不是说反恐斗争已经取得胜利了么,那为什么炸弹还是爆炸了,为什么大楼还是塌了?
看完整部影片,热泪盈眶。
那为何地震形成的堰塞湖不用轰炸机?
黄河流经区域普遍纬度较高,每年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特别是黄河几字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河水结冰现象逐渐加重,很容易发生特殊的凌汛现象。凌汛不同于河流由于降水所导致的正常汛期,它主要的危害在于河流结冰后,流速变慢,遇到狭窄河段,冰凌会堆积淤塞,形成冰坝,从而将上游来水截断,最后河水溢出河道,导致黄河决口,发生大洪水。在每年的凌汛期,黄河流域各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都会严阵以待,以各种方式应对凌汛考验。由于冰面上无法行船,也不适合人工作业,因此使用远程爆破方式将冰凌炸碎是最有效率并且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法。在六七十年代,最常见的就是利用各类大口径火炮发射高爆炮弹轰炸,但是火炮轰炸存在死角,并且无法对流动性的冰凌做到准确破坏。从九十年代开始,开始启用轰5和轰6轰炸机对黄河冰凌进行空中打击,数十吨重磅炸弹投下去,一次性可以清理出几十公里的河道,效率比传统火炮要高的多。我们知道,在地震中由于山体崩塌,大量的土石堵塞河道,会形成一道天然水坝,从而阻断上游来水,形成让人闻风丧胆的地震堰塞湖。在汶川地震中,在北川县城的涧河上游曾经形成了一个超大的唐家山堰塞湖,它的长度达到803米,宽度611米,最高水位743.1米,最大蓄水量3.2亿立方米!这样一个堰塞湖如果发生决堤,将会对下游产生毁灭性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唐家山堰塞湖的危害程度太高,当时国家从俄罗斯租借了全世界最大的米26直升机,吊运了八十余台大型挖掘机和七百多名武警水电官兵,作业数十个日日夜夜,最终才成功挖出溢洪槽,解决了唐家山堰塞湖的危险。那么唐家山堰塞湖的解决为什么如此复杂,直接像解决黄河凌汛那样,使用轰炸机将堰塞坝体炸开,不是一劳永逸吗?当然不是!
第一、堰塞湖存积蓄水量太大,贸然炸开堰塞坝体会让湖水瞬间向下游奔流,直接导致大面积洪灾,实际上空袭黄河冰凌也主要是预防控制措施,一旦形成了冰坝,也只能近距离进行精确爆破或者气垫船人工作业。
第二、堰塞湖周围山体结构松软,空中轰炸的动静太大,很容易发生二次次生灾害。
第三、解决堰塞湖的关键在于使其淤积水体平稳流出,即使才用机器和人工开挖的方式作业,也要事先经过精密的侦测和计算,从而确定开挖点不会对整个堰塞坝体造成结构性损害,轰炸机轰炸精度太低,并且无法准确控制威力,很容易导致决堤。▲唐家山堰塞湖溢洪槽泄洪
抗日战争有哪些感人的爱国故事?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进行了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关于抗战期间的损失,各方均有不同的数据,据国民政府抗战赔偿委员会统计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记载:
中国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中国军队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
注意,这份统计的数据只记录了卢沟桥事变以后的损失,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前的六年时间,并未计算在内。
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无数国人为了国家完整和民族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了无数的感人事迹。其中,自然包括层出不穷和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值得我们所缅怀和铭记。
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军衔中国军人张自忠将军和妻子李敏慧之间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张自忠(1891年——1940年),字荩臣,山东临清人,国民政府陆军二级上将。抗战期间先后参与了喜峰口战役、临沂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枣宜会战等,英勇殉国。建国后,先后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李敏慧(1890年——1940年),山东临清人,张自忠将军的妻子。她与张自忠虽是家族包办婚姻,二人却情投意合,坚决支持丈夫率军抗日,临终前才得知丈夫早已经为国捐躯了。
张自忠的家境比较富裕,自幼就开始接受系统的封建教育,被家族寄予了通过科举考试以光耀门楣的厚望。不过,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他只能转而接受了新学,进入北洋法政学堂读书。
在此期间,张自忠接触并且投身于民主革命的洪流之中。刚一毕业,他就参加了冯玉祥的部队,凭借战功一步步晋升为第38师的师长,直至成为了第29军的军长。
不同于其他的国民党军官,动辄都有妾室,张自忠却只有李敏慧一个妻子,先后生育了三子一女。分别是,张廉珍、张廉静(早逝)和张卫国三个儿子,张廉云这一个女儿。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张学良率领东北军不战而退入关内。对此,血气方刚的张自忠显得痛心疾首,亲率所部奔赴了喜峰口去阻击日军的南下。
由于得不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张自忠虽然数次击退了日军,但依然无法坚守住长城防线,无奈退守至平津地区。期间,他被迫接受了国民政府“请求国联出面调停”的主张,甚至在卢沟桥事变后也没有死守北平城。
为了寻找一个替罪羊,南京国民政府下令罢免了他的军职。就这样,相当于坐实了张自忠妥协投降的罪名,遭到了举国的痛骂,长期都无法抬起头来做人。
深知丈夫的秉性,妻子李敏慧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张自忠,一直在身边默默关怀和支持他重新振作。毕竟,国家尚在劫难中,日寇尚在肆虐中,有志男儿必须赴国难。
在妻子的鼓励下,张自忠痛定思痛,终于意识到自己绝不能背负汉奸的骂名去死。于是,他开始屡屡请缨,要求奔赴抗日的最前线去洗刷自己的耻辱,担任了第33集团军的司令。
当时,随着战线的拉长,日军兵力不足和资源匮乏的劣势已经显露无遗,“三个月灭亡中国”更是成为了笑谈。为了迅速改变局势,日军决心集中兵力打通连接重庆的陆上交通线,威逼蒋介石政权投降。
面对日军15万精锐兵力的汹汹来势,第五战区的司令长官李宗仁决定正面迎击,在枣阳、襄阳和宜昌等地阻击日军。作为集团军司令,张自忠本不必亲自渡河作战,但他还是在留下遗言后慷慨赴死:
要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在遗书中,张自忠竟然没有对自己的妻小留下只言片语。事实上,由于长期的战乱,夫妻之间已经许久未曾通信了。他不知,自己的妻子已经身患了癌症,只是未曾告知自己而已。
张自忠殉国后,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无限的悲恸。只是,躺在病榻之上的李敏慧却被所有人善意地隐瞒了消息。据女儿张廉云回忆:
我们不敢告诉她实情,就只在家中戴孝,痛哭流涕。去医院时,再换上平常的衣服,努力克制着自己悲伤的情绪。
眼看着李敏慧的病情已经越来越严重,所剩时日也越来越少。意识清醒时,她依然在打听丈夫的消息。此情此景下,张自忠的弟弟张自明再也不忍心隐瞒了,只得如实相告兄长已经为国捐躯了。
听完惊天噩耗后,李敏慧变得泪眼模糊,但还是颤颤巍巍留下了一封遗书:
张自忠为国战死疆场,我不难过。我虽是一个妇女,也应当有份。
李敏慧病逝的时间,距离张自忠牺牲仅仅3个月。国民政府为了鼓舞全国人民继续抗战的士气,索性报道成了她是“绝食殉夫”而死的楷模。
在数十年后,张廉云还曾专门进行过澄清:
母亲绝食七日而亡,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张自忠为国捐躯后,妻子李敏慧也在三个月后病逝。虽然说,她不是为了亡夫绝食而亡,但夫妻之间的爱情故事却是最真挚的。@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