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天的真实写照,这张图你有似曾相识的回忆吗?
大家好,我是小猪回村创作者小猪。
这张图片应该是70, 80后这个年龄段的回忆。像我的父母,都是地道农村人。家里有十几亩地,生活在豫东地区,家家户户冬季都种小麦。
经常听我外公和爷爷他们讲,那个年代收麦子全部手动,用镰刀收割,十几亩地收割完差不多要半个月时间。
这个是我的外公,快70岁了。
收割回来以后,还要把麦子都剁在一起,剁成麦堆。剁起来的原因是怕突然下雨会被雨水淋湿。麦子一天是打不完的。需要每天从麦剁扒出来一点,平铺在地上,用石滚一圈一圈的撵,一圈一圈的压。在我们这里把这种压麦子的方法叫做撵场。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记忆?
大人都在地里忙着收麦子,孩子没人带,就要跟着去地里,小孩子在地头玩。
奶奶也说过那时候上地,要带两件厚衣服,领着爸爸和姑姑。他们俩玩累了就在地头儿睡。大人要干活做事。
一个麦季子下来,差不多要大半个月时间守在地里。
再后来有了脱粒机,也就是87年,88年,收麦子相对来说又轻松一点。不用撵场了。
那个时候脱粒机也很少,一般几个村才有一台。爷爷奶奶他们会跟在别人脱粒机后面等别人的时间。脱粒机则是昼夜不息。
像图片中那么大的小孩子,也会捡麦穗了。父母会要求他们提个篮子到处跑着去捡麦穗,饭点还要给父母送水送饭。
听妈妈讲,每年到收麦子的季节,七八岁的孩子也要做事。脱粒机脱出来的麦子都是她和舅舅两个小孩子坐在地上拿个盆接。一个人用盆在脱粒机口接麦子,一个人撑住口袋,接满一盆装在袋子里面,接满一盆装在袋子里,就这样一盆一盆的往往要在地上坐上几个小时,也是累得腰酸背痛头发昏。
妈妈经常会说,农村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好玩,特别是农忙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都要去地里面做事。一个农忙的季节过去,小孩子都晒得黑红黑红的。回忆并没有那么美好。一看图片她就想到她自己。
我是小猪,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这些是我的爸爸妈妈的回忆,他们都是农民的儿女。这张图片就是他们儿时的真实写照。
几号是暑天?
是从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的。那天为入暑,十天为一暑,共三暑。依次称为初暑、中暑、和末暑。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 ~ 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此外,民间还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补”等习俗。
请您描述一下身边热的情形?
顶上的日头,尽情地挥洒着热情,把小城的柏油地,渲染得波光粼粼,远看处就像是湖水泛起的涟漪,一闪一闪地跃动。
道旁的柳叶,变成了一个个小卷。连树荫都怕热,也躲着藏了起来。只见这道上,男人们走过,呲牙斜扯着嘴,手指捋一下眉毛上将要滑落的汗珠,凑近眼一瞥就顺指弹出;走过来的女同志,也个个皱眉蹙眼,肩胛窝里的汗水,随着匆匆的脚步滚落。这回家的路只三公里多一点,我才走了一半,背上汹涌的汗水早就浸透了衣衫。额头上水珠不停地渗出,顺着眉水凝落成线。两个眼窝成了水帘洞,忍不住用手背擦试,咸苦的汗水瞬间刺激地让人睁不开眼。有诗云: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大热五首》宋·戴复古)图片来自头条免费图库
你在太阳底下工作吗?
诚谢您的邀请!
这个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从小到大做为农民的我经常“干这事”。
小时候大太阳下和大人一起下地干活只是觉得好玩,往往晒的脸红红的,还不愿意回家,我们那边农村地头还很少有树,这个时候爸妈会想办法做一个东西遮挡太阳。等爸妈把一架子车小麦装好,再把我抱上架子车趴在上边,(其实上边早就留好了一个窝,再插上一把叉子挡住别掉下来)这样晃悠悠地回到家早就睡着了。农村的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
记得十六岁那年暑假,我们邻近几个村爱捉鱼的人有十多个。俗话说有摸鱼有混水的,我就是那个混水的😄😄😄。六月天光着膀子晒了几个小时。连饭都没得吃,别人都捉了十斤八斤的鱼,我是空空如也,连鱼尾巴都没摸一下。
睡觉到半夜,后背开始疼了,像极了开水烫的那种疼,第三天开始脱皮,一块一块脱落。这一次“混”水摸鱼,让我记忆犹新。
不知道这样回答题主,我的描述你有没有感觉到疼,如果没有感觉到,只能建议你去太阳下晒一次😃😃
骄阳似火的夏天?
八月的骄阳像张火伞,中午,天空亮得耀眼,好像一大张烧烫了的白马口铁板。
路边垂柳的细枝一动不动,树影缩成了一团,蒙着一层尘土的叶子都蔫蔫地打卷了。
柏油路面也被晒得软软的,向远方望去,寂静无人的马路上,似乎有一片透明的蒸气在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