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舰战,军舰岛的舰怎么读?
舰
拼音:jiàn
注音:ㄐㄧㄢˋ
部首笔划:6
总笔划:10
繁体字:舰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简体部首:舟
造字法:形声
用6吨级的直15替换4吨级的直?
换装的对反潜的帮助非常大。淘金客看到这个问题时,想起了日本的“八八舰队”。不是旧日本海军8艘战列舰加8艘战列巡洋舰组成的“八八舰队”,而是上世纪80年代海上自卫队8艘驱逐舰加8架直升机组成的“八八舰队”。也不是“八心八箭”啦……
“八八舰队”的直升机海自的“八八舰队”驱逐舰咱们就不说了,8架直升机是当时标配的“海王”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就是10吨级。为什么要配8架呢?“八八舰队”当时主要任务是反潜,而一 架完整的反潜直升机,就应该装备以下设备:
1、水面搜索雷达,核心装备,搜索水面状态潜艇、通气管和潜望镜
2、磁异探测器,核心装备,探测潜艇造成的磁场异常
3、吊放声纳,核心装备
4、反潜声纳浮标,核心装备,多发,可主被动工作
5、324毫米反潜鱼雷,核心装备,当时是MK46型,通常要带2枚以上。
6、重机枪、轻型反舰导弹,不是必配是加分项,攻击水面状态的潜艇
现在肯定不少看官已经猜出来了:当时的设备比较重,10吨级的“海王”也不可能一口气把上述设备全部装上,而且这些设备还需要相应的操作人员,只能装半套或者2/3套!如上面,正在使用吊放声纳的“海王”。
8架直升机的反潜作战模式八八舰队的这8架直升机通常会分成2组,每组3架,分别携带上述装备。比如其中1架装备吊放声纳、声纳浮标、鱼雷,另1架装备水面搜索雷达、声纳浮标、鱼雷,还有1架是备用机,设备状况根据敌情来决定。这才是为什么编组成“八八舰队”的由来,下图有11艘,请自动忽略3艘……
当八八舰队的驱逐舰用拖曳声纳发现潜艇后,立刻出动1个3机编队前往目标区域,相互配合进行搜索、识别,必要时发现攻击!一支八八舰队可以同时出动2个3机编队,而日本当时有4支这样的舰队!所以80-90年代,我们军迷是相当羡慕这样的豪华反潜配置的!另外还有2架直升机呢?主要是作为备分,保证随时有2个编队是能出动的,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对付第3个目标!
用直15换直6的意义如今电子技术发展很快,上述标准反潜装备的体积、重量已经大大减轻,美国“海鹰”已经是能携带完整版反潜直升机了,如下图。相信我们的“直20”也会是这样。但即使是这样10吨级直升机,带全套装备仍然非常吃力,好多时候只能少带浮标。而且“海鹰”对起降甲板面积、机库大小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而4吨级直9尽管能够带上半套装备,解决了有无问题,但体量实在太小,带上装备后作战半径、搜潜时间都会大打折扣。因此换装新型的接近8吨级的直15,尽管仍然带不了全套,但带个0.75套还是有可能的,作战半径、搜潜时间也要宽裕得多!和更高级的“直20”配合作战也更加全面!
换装的难度从两种直升机的外型来看,直15是高尾梁高尾桨,更适合舰上操作!一来起落架占用甲板面积小,二来高尾桨在高海况下着舰的安全性也比直9的低尾梁好得多。直观来看,直15和直9占用的甲板面积差不多,基本上能起降直9的甲板就能够起降直15。
但如果在舰上存放就是另外一码事了,直15要上舰,还要做不小的改动:旋翼要折叠,如果要塞进只能放直9的机库,可能尾梁都要折叠呢。另外海上飞行,飞机还要做防盐雾腐蚀改进,这些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好在我们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唯一一艘以地面火力支援为特色的?
随着打击手段的多样化,海军已不再需要516舰这样的抵近面火力支援。
516九江舰,是我国053H型护卫舰的首舰,同时也是我国唯一一艘火力支援。 该舰1975年2月2日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同年12月31日服役于东海舰队,1981年8月1日命名为九江舰。1990年代,台湾局势骤然严峻,海军突然发现,进行登陆作战时,少一款对滩头进行近距支援的武器。即将退役的九江舰临危受命,进行火力支援舰的改装工作。改装后的516舰拥有两座79A式全自动双联100毫米舰炮+五座H/PJ12型50管122毫米舰载火箭炮,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把250枚火箭弹抛向敌岸上目标,可对地表和地下人员、武器进行毁伤,而残留的顽固火力点则由舰炮进行精准点名。弹种与陆军通用,有钢珠杀爆弹、云爆弹、双用途子母弹、杀爆燃弹、燃烧弹、布雷弹等多种弹药可供选择,最大有效射程40千米以上。同时,火箭炮还设有弹库和再装填装置,至少存有两个基数的火箭弹,火力之猛、密度之大超乎想象。2019年,这艘唯一火力支援舰解甲归田,泊于九江市担当起了打造军事主题乐园的重任。这是因为火力支援舰是特殊时期的应急之作,维持装备会占用大量编制和后勤能力。最关键的是随着解放军打击能力的提高和打击手段的多样化,海军已不再需要516舰这样的抵近面火力支援能力。于是军方决定将火力支援舰及火力支援集装箱模块技术转为储备,不再继续改装。 据分析,在发生军事冲突时,解放军首先会利用信息优势获得战场的单向透明优势。随着这些年我国“农业部门”运行在外层空间,具有高分辨率光学、红外及雷达遥感对地观测卫星数量的增加,对某些特定区域可24小时不间断监控。同时,预警机、电子侦察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以及部署在特定区域周边的地面、海面雷达、电子侦察设施等也可以不断获取各种信号、图像、特征、视频情报等,对重点目标进行精准跟踪。可以说,特定区域的军事部署,具体到对空对海警戒雷达位置、工作及通信频率,兵营、导弹、火炮阵地,布设的岸滩障碍物的精确坐标,甚至于某战位的人员信息都了如指掌。当然战时,这种掌控能力还会进一步增强。 在获得单向透明的优势后,第二步是夺取战区制信息权、制电磁权。某型高新机,还有专业、兼职的电子机,将运用强大的电磁优势压制对方防空系统的预警雷达、武器制导雷达及指挥引导雷达的运行,阻断或扰乱其战场信息获取、处理、分发系统,限制和削弱其防空作战能力,令其“看不见”“打不了”。同时伴之以战术弹道导弹弹、巡航导弹、远程火箭弹、有人或无人攻击机载远程空地导弹等多种远程精确武器,对其远程火力对其预警、指挥、通信及防空体系的全面、猛烈和持续精准打击,使之无法组织有效抗击,为后续单向打击创造条件。 这波打击过后,将会是各种战术轰炸机的舔地时间。精确、高密度持续打击,较短时间内彻底物理摧毁特定地区所有预警、指挥、通信、防空、仓储、火力点、集结点以及机场等重要目标和设施,彻底瘫痪其有组织的抵抗能力。2000年代以来,国内微电子技术、卫星导航、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毫米波、激光、红外、电视、微波、红外成像、卫星等单一或复合制导技术也在国产不同射程打击武器上得到应用。解放军各军兵种各种打击武器在发射手段、打击距离、制导方式、命中精度等方面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很多武器误差已趋向零。较少的弹药就能达成战略目标,附带的伤亡、时间大大缩小。火箭炮这种面毁伤武器也向精准化方向发展。据称,我国最新型的PHL191集装箱式远程火箭炮,甚至能做到一坑两弹的射击精度。这几道程序走完,特定区域应该就不存有组织地抵抗了。剩下就是海军陆战队、陆军,在075搭载的武直和长航时查打无人机提供的即时火力支援下,开始的武力清剿了。在这个火力体系下,像516舰这样的抵近火力支援舰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只好选择退役。辽宁舰装配的武器有哪些?
辽宁舰是中国海军首艘航母,也是截止目前海军唯一一艘正式列装的航母。尽管海军对它的定位为训练科研试验航母,但所有的舰载雷达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都是完全按照作战舰艇装配的,比如“海之星”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海红旗-10舰载近程舰空导弹系统等都是海军主战舰艇的标准配置。
航母有别于一般的水面作战舰艇,其极为注重体系作战,武器装备配置虽兼具侦察预警、防空反导以及搜潜攻潜等作战功能,但其诸多功能的发挥主要依靠舰载机来实现,也就是说离开舰载机,航母单舰进攻、防御作战能力都很弱。正式如此,航母作战体系以航母为核心,以舰载机为主要手段,调配协同护航舰艇编队来保证整个编队安全和战力发挥的最大化。
辽宁舰是我国在前苏联的“瓦良格”号基础上改建而来,满载排水量6万吨,采用滑跃式起飞方式,搭载国产歼-15重型舰载机、直-18预警/反潜直升机以及直-9搜救直升机。该型舰使用国产蒸汽轮机动力,续航里程可达7000海里;受限于舰载机起飞方式,辽宁舰不能搭载类似美国E-2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只能通过搭载直-18预警直升机和安装“海之星”相控阵雷达来解决远程预警能力不足的问题;即将入列的首艘国产航母亦是通过同样的方法来解决。
歼-15舰载机辽宁舰主要搭载歼-15重型舰载机,担负航母制空作战、制海作战以及对陆打击任务。歼-15基于歼-11B为蓝本,融合了乌克兰T-10K-3原型机技术,机体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在增加机体强度的同时大幅减轻空重,因此成为世界上现役舰载机中作战航程最远的舰载机,机内载油量达到9吨,不加挂副油箱专场航程达到3000公里,美国F-18E/F舰载机在加挂三个大型副油箱后勉强达到3300公里;基于上述数据计算,辽宁舰制空作战作战半径不低于1000公里,且拥有更长的滞空时间。
歼-15共有8个重载挂点,较大机身带来挂架之间间距较大,有利于携带更大体积弹药的优点;该型机可以挂在国产霹雳-8、霹雳-12空空导弹、鹰击-91反辐射导弹、鹰击-83空射导弹、KD-88空地导弹以及火箭弹等诸多武器装备。歼-15继承了歼-11B的机动性能,复合材料结构对提升过载能力有较大助益,综合塑造了歼-15优异的超音速机动能力。
硬杀伤武器上文介绍了辽宁舰这类航母主要以舰载机为战力发挥的核心,同时又有一个五脏俱全的护航编队。因此辽宁舰对空作战火力相对薄弱一些,仅具备近末端防御作战能力,但这种能力同时又算很强的。辽宁舰对空作战武器主要以1130型近防炮和海红旗-10近程舰空导弹组合为主,该型舰在舰尾两侧各安装一套1130近防炮系统,舰艏右侧也安装一套1130近防炮系统,总计三套;18联装海红旗-10近程舰空导弹系统在舰尾两侧各安装一套,舰艏左右侧也各安装了一套。
从上述对空武器配置来看,辽宁舰极为注重抗饱和攻击能力。据公开资料显示,PJ-11型11管近防炮单套系统能够同时跟踪两批目标,并根据威胁等级实现打一批转换再打一批的能力;海红旗-10近程舰空导弹系统最大的技术特点就是应对多目标饱和攻击能力,具备多发齐射能力,发射间隙不超过3秒,由自动装填装置实现快速装填。由此可粗略推算出,辽宁舰单舰同时可对近10批次来袭导弹实现饱和拦截;单舰如此强的近末端防御能力除辽宁舰之外再无其他。
硬杀伤之外还有软杀伤手段辽宁舰的软杀伤手段是一个近乎独立的作战子系统,该系统由舰载雷达预警和雷达、光电以及烟雾干扰系统组成,主要通过726-4A型多管火箭发射装置来实现。前期舰载雷达系统预警发现来袭导弹,随后舰上雷达、光电干扰系统对来袭导弹制导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压制、干扰,已达到降低来袭导弹突防概率的目的,最后一层由舰载726-4A型多管火箭发射器发射各类光电、红外、烟雾等干扰弹进行末端欺骗。
726-4A型多管火箭发射器采用24联装定向管发射,能够发射红外波段、烟雾波段、厘米波段、毫米波段等多种类型干扰弹,该系统且具备自主选择发射弹种的能力;其配套系统能够自主识别弹种、解算射击诸元并完成自动装订,可在预定方向短时间形成数千平米的遮蔽地带,从而实现自救的目的。
此外,辽宁舰还装备了传统的FQF-6000型12管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反潜火箭深弹早退出西方国家的装备序列,我国辽宁舰延续了这一“古董”级装备实际上是一种现实环境下的无奈选择。FQF-6000型12管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除了具备发射深水炸弹能力之外,还可用作反鱼雷作战和反蛙人作战。反潜是在中国海军当前最大的短板,辽宁舰在改建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个现实问题。
美日澳韩四国海军5月23日在西太首次举行的联合军演有哪些细节?
美日澳韩四国海军首次在西太举行联合军演2019年5月23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发表声明称,美军舰艇将与日本、澳洲和韩国海军的舰艇在关岛附近西太平洋海域进行首次四国联合演习。本次演习代号为“太平洋先锋”(Pacific Vanguard),为期6天,时间选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日本期间。图为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LCC-19)两栖指挥舰。声明称,美日澳韩有超过3000海军官兵参加演习。演习中,四国海军将演练各种类型的海军能力,包括联合机动、实弹射击、防空作战、反潜作战和补给。参加演习的美舰包括“蓝岭”号指挥舰、提康德罗加级“安提坦”号(DG-54)导弹巡洋舰、“柯蒂斯.威尔伯”号(DDG-54)导弹驱逐舰、“拉帕汉诺克”号(T-AO-204)舰队补给舰和“理查德.伯德”号(T-AKE-4)干货军用运输舰。图为“安提坦”号巡洋舰。美国海军常驻惠比德岛海军航空站的第132“毒蝎”(Scorpions、VAQ-132)舰载电子攻击中队和第5“疯狂狐狸”(Mad Foxes、VP-5)反潜巡逻中队也将参加演习。图为VAQ-132中队的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图为5月24日,参加联合军演的“毒蝎”电子攻击中队和“疯狂狐狸”反潜中队战机及反潜机。日本海上自卫队派出了村雨级驱逐舰“有明”号(DD-109)和朝日级驱逐舰“朝日”号(DD-119);韩国海军派出忠武公李舜臣级驱逐舰“王建”号(DDH-978);澳洲海军派遣了阿德莱德级护卫舰“墨尔本”号(FFG-05)和澳新军团级护卫舰“帕拉玛塔”号(FFH-154)。图为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威尔伯”号。美国海军第7舰队菲利普·索耶中将在一份声明中说,太平洋先锋”演习“汇集4个盟国的海上力量,我们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利益,为整个印度太平洋地区提供安全保障。”西方媒体则称,这一演习显示,华盛顿希望其印太盟友能助其在该地区展开大国竞争。图为第七舰队标识。第七舰队(USSF)是美国海军旗下的远洋舰队之一,隶属于美军印太司令部属下的太平洋舰队。其司令部设在日本的横须贺港,驻地有日本佐世保、冲绳,韩国釜山、浦项、镇海,及新加坡、菲律宾等地,是目前美国最大的海外前线投送部队。该舰队主要任务包括威吓敌国、与盟国合作保护海上通道、协防友邦领土以及在必要时动用武力,也经常充当华盛顿对外进行军事行动时的机动舰队。图为第七舰队的打击核心“里根”号(CVN-76)航母。5月22日,部署在日本横须贺基地的核动力航母“里根”号从母港启航,它将前往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展开战备执勤。“里根”号是美国海军唯一常驻海外,前沿部署的航空母舰,隶属第七舰队指挥。为执行对印太周边海域实施警戒的长期航海任务,“里根”号将与驻岩国空军基地的舰载机联队会合,先在九州附近的太平洋上开展反覆触舰起降的航母舰载机起降资格认证训练(CQ)。据日本防卫省称,该训练从23日前后开始,将持续4至6天。根据天气状况等也可能变更计划。“里根”号自2018年12月结束长期海上任务后回港检修,并于5月12至17日进行了试航。图为“里根”号航母战斗群。“蓝岭”号(LCC-19)于1967年兴建,1970年起服役,为蓝岭级两栖指挥舰的一号舰,也是美国海军历史上第三艘以蓝岭山脉命名的军舰及第二艘同名的两栖指挥舰,自1979年起,被前线部署(forward deployment)在日本横须贺,担任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长约194米,宽约33米,最大航行速度为23节,排水量达逾1. 9万吨。“蓝岭”号两栖登陆指挥舰于2017年12月28日在干船坞接受维护更新,完成多项关键性更新与维修后,在次年1月21日再次下水,开始下一步的维护与训练,之后全面恢复指挥舰功能。图为2018年3月在印太海域航行的“蓝岭”号。关岛为美国在西太平洋上的重要军事基地之一,被称为“不沉的航空母舰”。2010年,华盛顿斥资126亿美元对关岛军事设施进行扩建,意将其建成西太平洋超级军事基地,实施的项目有:建设核动力航母码头、导弹防御系统和实战演习场;另外对岛上的军事设施加强掩体防护,特别是机库、油库、弹药库,以预防弹道导弹攻击。关岛上的美军基地面积为39,000英亩(16,000公顷),约占全岛面积的29%。图为关岛地图。关岛美军主要基地有阿普拉海军基地、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和安德森战略空军基地。关岛与美军东北亚基地群、东南亚基地群等30多处基地构成一线基地网,是美海军各类舰艇编队,尤其是航母编队进入西太平洋的必经之地;也是美国政要出访亚洲时的经停之地。作为西太平洋空、海交通的重要枢纽,关岛因靠近多条海上国际运输航线,可扼制华盛顿宣布要控制的全球16个航道中的4个。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关岛如同美军插入西太的一支长矛。驻关岛美军,西可支援亚洲沿海地区作战,东可连接夏威夷和美国本土,是理想的前进基地和兵力投送中心;向南连接东南亚、大洋洲,向北连接日本、朝鲜半岛,便于支援两翼作战。驻扎在关岛的美国海空军力量,能够遏制北至对马海峡、南至马六甲海峡的广大海域,也可对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及亚洲大陆的所有国家实施战略威慑。图为从关岛起飞的B-1B战略轰炸机。据共同社5月3日报道,驻冲绳美海军陆战队拟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期间开始移防关岛,耗时约一年半完成。建设中的陆战队新基地名称将为“布拉兹军营”。美军消息人士透露,移防关岛的美海军陆战队员预计约为5000人,其中约1700人常驻关岛,其余的是每半年轮换一次的部队。不过,根据特朗普政府的国防战略和明年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移防计划也可能推迟或变更。图为关岛美国海军陆战队基地。村雨级是日本海自的第三代驱逐舰,满载排水量6200吨、全长151米、最高速度30节,乘员165人;装备Mk 41垂直发射系统16具,可发射SSM-1B反舰导弹、RIM-162“海麻雀”导弹等;并装备OPS-24型3D对空雷达、OQR-1拖曳声呐等侦搜、电战系统;可搭载SH-60K直升机一架。村雨级同型舰共列装9艘,首舰“村雨”号(DD-101)于1996年3月12日服役。图为参加美日澳韩四国军演的“有明”号。朝日级是日本海自的秋月级驱逐舰的衍生型,满载排水量6800 吨、全长151米、最高速度30节,乘员200人;武器装备有1门Mk 45 mod4舰炮、2组4连装90式反舰导弹(SSM-1B)发射器、4组Mk 41垂直发射系统(32管)、2门方阵近迫武器(CIWS)等;以及OYQ-11先进战术处理系统(ACDS)、OPY-1多功能雷达、MK-36 Mod12 等侦搜、电战系统;可搭载1架SH-60K直升机。朝日级驱逐舰为秋月级的低价战力补充方案,未来几年日本海自将以增产8200吨级导弹驱逐舰以及3900吨级护卫舰计划为主,故本级舰增产空间不大。朝日级现有2艘在役。首舰“朝日”号于2018年3月7日服役,2号舰“不知火”号(DD-120)在2019年2月27日投入现役。图为参加四国军演的“朝日”号。图为2019年4月18日在印度洋水域合作部署期间,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普雷布尔”号(DDG-88)和澳大利亚皇家海军阿德莱德级导弹护卫舰(HMAS)“墨尔本”号(FFG-05)正在编队巡航。阿德莱德级为澳洲海军版佩里级导弹护卫舰,该级共建造6艘,其中4艘由美国建造,最后2艘有澳方自行建造,现役5艘。该级舰满载排水量4100吨,航速29节,船员184人;武器装备有1门“奥托.布莱达”76mm /62倍口径舰炮,1座20 mm Mk-15 Phalanx CIWS近防系统,1座Mk-13导弹发射系统(配备“标准-I/II”舰空导弹或“捕鲸叉”对舰导弹)等;可搭载2架S-70B 反潜直升机。图为参加军演的“墨尔本”号。澳新军团级护卫舰,是澳洲与新西兰联合开发的多用途护卫舰。本级舰满载排水量3600吨,凭借MEKO200的模块化造船技术,舰上拥有完善武备,舰首配备一门127mm美制Mk45舰炮,B炮位安装两具四联装MK-141“鱼叉”反舰导弹装置,舰舯可安装2组八联装MK-41垂发系统,舰尾有直升机平台及机库。该型舰现有10艘,其中2艘属于新西兰,首舰“安扎克”号(FFH-150)于1996年5月18日在澳洲海军服役。图为驶过悉尼歌剧院的“帕拉玛塔”号。图为5月24日,参加美日澳韩四国西太平洋联合军演的“帕拉玛塔”号(FFH-154)。忠武公李舜臣级是“韩国驱逐舰实验”(KDX)计划的第二阶段,该级舰拥有战区防空导弹系统,主要任务为舰队防空。现有6艘舰在役,舰名均以韩国史上君王、名将名为命名准则,首舰“忠武公李舜臣”号(DDH-975)于2003年12月2服役。图为“忠武公李舜臣”号。忠武公李舜臣级满载排水量5500吨,全长150米,最高速度29节,乘员300人。其武器装备有1 x Mk 45 Mod 4舰炮、32单元 Mk 41垂直发射系统(配备SM-2和ESSM导弹、反潜火箭和“战斧”巡航导弹)等;STIR-240雷达;SLQ-200(v)5K SONATA电战系统;可搭载“山猫”反潜直升机1-2架。图为参加美日澳韩联合军演的“王建”号,该舰于2006年11月10日加入韩国海军现役。图为“王建”号与美国海军“华盛顿”号(CVN-73)航母展开联合军演资料照片。图为美国海军油料补给舰“拉帕汉诺克”号(T-AO-204),该舰隶属军事海运司令部。图为正在西太平洋参加美日澳韩四国军演的“拉帕汉诺克”号和美军驱逐舰。图为美国海军干货补给舰“理查德.伯德”号(T-AKE-4)。该舰隶属军事海运司令部,正在为“普雷布尔”号导弹驱逐舰提供海上补给。据日本海上自卫队23日介绍,海自舰艇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和韩国海军在美属关岛周边海域和空域开始实施首次联合训练。海自声称,这也是自2018年12月韩国海军舰艇向日本自卫队飞机照射火控雷达事件发生后,日韩第一次一同参加正式军演。图为在西太平洋海域参演的日本海自“有明”号(DD-109)驱逐舰。图为5月24日,美日澳韩四国参演舰只在西太海域编队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