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商南洛南商州商县?
六县一区。
一区:商州区(原来叫商县,商州市)。商洛市委市政府机关驻地。
六县:洛南,山阳,镇安,柞水,丹凤,商南。
人口:240多万。
面积:1.97万平方公里,
区情:八山一水一分田。
森林: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覆盖率。
最高荣誉:一江清水送京津!南水北调水源地!矿泉水之都!山间泉水扎下头就可以喝!
外号:长寿之乡!百岁老人目前数量世界第一!
特产:核桃,板栗,香菇(天然食品)
工矿业:全球产量,质量第一,具有全球定价权的钒矿一座!(山阳钒业),亚洲第一的钾长石,金红石,铼矿!
占据陕西铁矿百分之五十九的储量:柞水大西沟铁矿,是宝武钢铁集团的原料供应基地。
农业:玉米,小麦,洋芋。薯类作物比重很大。有世界天然药材库的称号。
气候:四季分明,不冷不热
交通:高速3条,国道2条,铁路2条,高铁一条。飞机场一个。
亚洲第一长隧就在商洛!
文化名人:(世界级宝贝)贾平凹
又称戏剧之乡。
旅游:在西北靠上上游。景点众多。如:仙鹅湖,金丝峡,天竺山,云盖寺,溶洞,牛背梁,闯王寨系列,等等。
仙鹅湖:240平方公里,跨越4个乡镇,比西湖还要大8倍之多!
美女:西北居首!
帅哥:西北居首!
大学:商洛学院。(本科)
职专:商洛职业学院。
陕西人的长相特点?
第一怪:凳子不坐蹲起来。
关中人爱说“站着累,坐着窝,圪蹴(蹲)休息最受活。”爱蹲是关中一怪,这里面有传统,有习惯,更有落后贫穷的历史因素。
第二怪:房子半边盖。
这种半边盖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能节约大量的木材,实现了关中人少用木头多用土的理念。
第三怪:姑娘不对外。
八百里秦川自古都是自给自足的宝地,风调雨顺,物产丰富,缺灾少害。那么,这里的姑娘自然爱嫁当地郎了。
第四怪 帕帕头上戴。
西北总体缺水,过去没有洗澡设施,除了夏天别的季节都有问题。
洗头也不方便,怕头伤生虱子,于是,男人们都剃光瓢(光头),留长发的妇女就麻烦了,怕头弄脏了不好拾掇,只好用手帕把头包起来了。
第五怪 面条像裤带。
既可口又耐饥。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第六怪 锅盔馍像锅盖。
面条是正餐,平时农活忙了,关中的人来不及做饭,就吃些平日里早先做好的锅盔。锅盔另一个好处是耐放,在烙的过程中水分基本蒸发,所以烙好以后能长时间的存放而不会发霉。
第七怪 油泼辣子一道菜。
关中人对于辣子情有独钟,爱吃,而且和别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干辣面子,而是油泼辣子。
第八怪 秦腔不唱吼起来。
其实秦腔也不是真吼起来的,只不过演员表演起来确实很卖力气,开玩笑说是“叫破天”。
这种唱腔也许和关中人的语言特征有关,憨厚、耿直、调高。
历史上从陕西逃荒到河南的难民?
历史上陕西极少有逃荒逃到河南的。具我所知近代仅有民国十八年(1929年)年馑,北方大旱,关中最甚,时杨虎城部驻守南阳,陕西饥民从而得知南阳有粮,故有一些饥民取商洛道赴南阳投杨部,得以渡灾,灾后基本都返回了故乡,所以现在在河南基本见不到陕西灾民的后代。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澄清一下:①陕西关中自然条件较好,百姓比较恋家,没有逃荒的传统。即使逃出去活命,绝大部分人也会在灾后返回故乡。这点和某省人逃出去就再也不返回故乡迥然不同。②遇旱灾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时,往往首先选择到南山(商洛、安康一带)或北山(旬邑、淳化、洛川、黄陵一带)换点粮食(山里面阳坡不收阴坡收),而不是逃往外省。③民国十八年陕西饥民为什么逃向南阳而不是豫西、豫中?因为那儿也是灾区,只是比关中稍轻而已。
陕西省由哪三大部分组成的?
陕西省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北部是黄土高原区,海拔900—1900米,总面积8.2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
中部是关中平原区,海拔460-850米,总面积4.9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4%。南部是秦巴山区,海拔1000—3000米,总面积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在陕西境内有许多著名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安康和陕西认同感为什么不一样?
因为安康地域不同。安康在秦岭以南,属于南方,但临界关中,中间只是一座山,与川渝鄂交界,文化多元,加之明末清初湖广填川,川陕大移民,安康人其实大部分是外省的,属客家文化,所以与关中陕北认同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