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幻想开心辞典,你读过哪些毁三观的小说?
《格林童话》
其实依靠一本小说建立或者毁灭三观是非常不靠谱的,而《格林童话》却是在我成年以后才忽然发现,小时候读了这么一本毁三观的小说。
据说格林童话第一版面世的时候,德国的评论称“连母亲念给女儿听时都会觉得羞愧的故事”,后来格林童话连续修订了7版。故事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造成《格林童话》毁三观的原因在于:
这本书是格林兄弟在研究德国民间法律期间的副产品:
雅各布•格林,1785年出生,1802年在德国马堡大学学习法律,受萨维尼资助于1805年在巴黎研究罗马法源。此后,他于1837年参加当时 “哥根廷七君子”一事被驱逐回到德国,同他的哥哥威廉•格林(童话的另一位作者)开始编纂德语词典。格林认为,法律的形成来自于民族精神,在这里,法律、语言、诗歌具有统一性,因此他希望通过整理德国民间的一些习惯,语言等多个方面,为法律的研究奠定基础。在这方面,格林写过他在法学界里最有名的一篇文章《论法律中的诗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对于德国民间习惯法的发掘,在收集整理德国民间习惯风俗神话的故事的时候,也终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副产品,《格林童话》第一版,当然,此后随着《格林童话》名声的越来越大,格林兄弟一个法学家一个语言学家的身份开始逐渐被人淡忘,江湖再无诗意的法律,只有讲童话的格林。
比如我们随便讲一个原版故事:青蛙王子
从前有个漂亮的公主,尽管她已经十五岁了,但依旧很讨厌自己身边的男人。她一直都认为,那些贵族阶层的人都是吸血鬼,他们肆意征税,随意殴打老百姓甚至还会强迫一些女人和他们发生性行为。在这些讨厌的人里,当然也毫不例外的包括她的父亲。
公主的父亲也曾经一度告诉公主,这些贵族阶层的人们也拥有自己的责任,并不是她想象的那样,是吸血鬼,是蝗虫。但出于叛逆期的少女,又怎么可能听得进去这些话呢?公主的父母很快注意到自己女儿开始发育了,便张罗着要为自己的女儿寻找一个英俊的青年,可惜的是,公主将自己嫁给那些贵族青年当做是一种联姻,是的,和今天无数的少女一样,她所向往的,是那种感天动地的爱情,不受羁绊的自由。
每个求婚的贵族青年都无功而返,公主依旧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爱情故事里不可自拔,当她每每抚摸着自己身体的时候,总是幻想着我们心照不宣的事情。闲暇的时候,公主喜欢把玩一个黄金小球,这个在普通人家不可能出现的玩具,尽管在德语中有着“男性生殖器”的含义,但毕竟是一个玩具,怎么可能因为它拥有一个别样的含义,就被家人禁止把玩呢?
这天,公主又一次在水边把玩着那个黄金小球,一不小心,小球掉在了地上,又滚到了池塘里。公主对着吞噬了小球的池塘也不知道哭了多久,忽然,她听到了一个声音:“小公主,你怎么在哭呀?”公主循声找了许久,发现说话的竟然是一只小青蛙,尽管公主厌恶青蛙的外表,她还是告诉青蛙:“我的小球掉到池塘里了”。
很快,公主和青蛙便达成了关于寻找小球的契约:青蛙帮助公主找回小球,作为交换,公主应当允许青蛙同她同桌吃饭,同杯喝水,同床睡觉。公主心想,等姐姐回到家,谁还会理会你这个丑陋的青蛙呢?于是在青蛙找回小球之后,公主便毫无心理压力的回家了。
却不曾想,公主前脚回家,后脚青蛙便也来到了她的住所,要求履行双方的契约。公主的父亲知道了这件事,认为既然你们双方已然签订了契约,那么就应当继续履行,何况对方只是一只青蛙,又会发生什么呢?
就这样,忍着恶心的公主,陪同青蛙一起用餐,一起喝水,当然,他们也一起进入了公主的卧室。据青蛙说,公主的睡姿实在是不雅,一个翻身就可能把它压成一张青蛙。因此它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更安全的位置——它钻进了公主的乳沟里。尽管时间有如乳沟,躺下来就没有了,但随着青蛙钻入,公主在恶心之外,还是沉浸到了从未有过的性幻想之中,这种幻想叫做:狂野。
但是,当青蛙试图钻入公主的下体时,公主还是毫不留情的将青蛙拎出来,随手甩到了墙上。却在这时,青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床上躺着的一个英俊的青年。他拥有健壮的黑色肌肤、雪白而整齐的牙齿,淡然而不失风度的笑,是的,不同于以往她见过的所有男性。他自称是邻国的贵族,一心向往自由,住在森林里自己制作的屋子之中。是啊,英俊的外表,放荡不羁的内心,又是哪个少女可以抵御的呢?灯熄灭了……
此后,公主便和青蛙王子一起来到了那片森林之中,享受着原始社会的分工带来的自在,比起在家里那种饭来张口的生活,这种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可惜,激情来的快,去的更快,公主渐渐过腻了这样的生活,越来越觉得,这样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再自由的灵魂也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来支撑的,可这个青蛙王子,只是永远在写一些永远不会畅销的小说,做着不产生价值工作。而青蛙王子也发现,眼前的这个人,已经不是当初他所认识的那个样子了,他希望把两人生活的故事写成书,愉快的讲给自己的孩子们,但似乎也乏善可陈。
很快,两人爱情的结晶出现了,在孩子眼里,母亲嘴里的父亲是一个没出息、无聊,满脑子幻想而不现实的男人。而父亲嘴里的母亲则是一个不善解人意的女人,只是一株温室里的花朵。就这样,孩子也对婚姻不抱有了任何期待。
童话里说的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最终还是没有发生。两人最终还是在彼此的不满中度过了一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人要由亲密转变成真爱,是需要时间和耐性的。而激情,则是感情里最靠不住的东西。
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从人类从认识事物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始在隐隐约约的记录并传承文化,文化可以说是人类进化的方式,也可以说文化是催生人类向前发展的工具。人类正因为有了文化,在思想意识等方面才有改造和演变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文化向各个领域发展完善,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粮食和生活世界的产物,在发展和传承上呈主导作用。今天的人类站在动物世界的顶级,并不是人类有多么的厉害,而是人类以文化为工具,一代人一代人的发展和传承,积累起来的智慧财富,才创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文明世界。
在人类这一路走来,人类通过文化的方式,在不断认识自己,创造自己,改造自己,也是在探索大自然的发展的规律,认识大自然进化过程的一种符号,人类通过这样一种符号,记录了历史上发展中优秀的瞬间,为人类向前发展奠定了基础。
至于说文化的实质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得过于广泛。人类发展到今天,在各个领域都有了伟大的创新,并作出很多傲人的成绩,人类在认识太空方面,已建立了太空空间站,曾有几个国家登上月球进行科考研究;人类为了方便生活,发明了计算机及互联网,改变生活的方式,减轻人类创造过程中无法单独完成的事情,在信息共享方面变得越来越便捷;人类在医学方面进行探索,发现发展和进化的密码钥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在等等的方面,都说明了文化的实质所在。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有不到之处,留言讨论。
不思异辞典意思?
回 不思异辞典是一本网络用语的辞典。1. 不思异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意思是不愿意和不屑于进行无聊的辩论和争论,表达了对于无意义的争论或无聊话题的不关注和不参与。2. 辞典是指编纂和收集词语的工具书,可以解释词语的意思、用法和相关的知识。所以,不思异辞典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收集和解释不思异网络用语的工具书。
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 ,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音乐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 艺术语言, 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 , 并且 , 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 情、寄托感情的艺术 , 不论是唱或奏或听 , 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
听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有效的保健养生方法,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作用。在生理方面,音乐可以调整睡眠、缓解疼痛、协调神经生理功能、提高全身生理运动机能等作用。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
一.基本含义
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无法抗拒的立即处于音乐的氛围当中。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表情达意、塑造艺术意象的表现形式。比如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绘画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文学是通过字、词、句、篇来体现艺术意象。通常,人们正是以表现手段的不同来区分艺术的不同种类,例如不同的乐器。音乐还能表现出乐手们和音乐创作者的用心。
声:在自然中容易被人耳捕捉得到的能量波动。
音:拥有稳定变化规则并且可控制的持续声波。
乐:经过组织挑选后的悦耳声波。
调:根据某个规则进行挑选过后的音集合。
律:对集合音进行更加规律的排列顺序。
段: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个
曲:按照一个整体对所有上述提到的声音乐调律段进行整体的组织。
二.声音艺术
音乐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意象的塑造,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来完成的。因此,如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样,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这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音乐艺术表现手段的声音,有与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不同的一些特点。包括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复调、曲式等要素,总称为音乐语言。没有创造性的因素,任何声音都不可能变成为音乐。
可以写一个你认为最浪漫的词吗?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这是吴越王钱镠写给结发夫人戴氏的一句话。吴越王妃每年寒食节都要回临安省亲,有一年春天快过完了,王妃还没有回来。吴越王钱镠很是思念妻子,便写信给王妃期盼早点回来。信中的其他内容早已不得而知,唯有这九个字含蓄委婉,饱含深情,随时间 沉淀留存下来,被后来无数文人墨客所称赞。
史书记载吴越王钱镠是一个“少拳勇,喜任侠,以解仇报 怨为事”的侠士,其出身贫寒,虽勇猛善战,但是读书不多,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介武夫。就是这样一个大老粗在盼望妻子回家时写下这“无一爱字却句句含情”的千古名句,成了流传千古的狗粮。
作为一个帝王,有雄才的同时能写下如此细腻的文笔,真让人心生憧憬,有种铁汉柔情的感觉,同时也有些嫉妒吴越王妃戴氏,短短九个字我能从中感知其浓郁的相思之情。
春天是一个生命力躁动勃发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开遍陇头陌上的鲜花,给心灵带来微妙的触动,枭雄如钱镠者亦不能免。
清代王士禛评价道:“二语艳称千古。”这种“艳”不是苏子所言的“鄙野”,是言辞的娓娓道来中感情的浓墨重彩。
钱镠出身寒微,后来成为一方霸主,曾自比汉高祖刘邦,所做的《还乡歌》也颇有刘邦所做还乡之歌《大风歌》的豪情壮志。但是一切的功名利禄早已消散在历史长河中,反而不及丈夫思念妻子所酝酿的一句话反而流传千古,被后世所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