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奇迹网,你认为最好看的五部动漫是哪些?
你认为最好看的五部动漫是哪些?
好看的动漫千千万,五部不看似白看。
好看的动漫有很多,还有很多我们连看都没看过,但是却有一些动漫是必需看的,不然就好像白看一样,接下来就介绍一下这几部动漫。
Top1:《紫罗兰永恒花园》
京阿尼代表作之一,画质高清到号称随便截屏一张都可以当壁纸,剧情生动让你不惜去怜爱这个女孩,不想去玷污她。看了第一集根本不需要别人去强迫你,自己就会自动自觉的去看完剩下的集数。(PS:本人就是一天看完了)
Top2:《JOJO的奇妙冒险》
著名人物有Dio龙舌兰姑娘、卖鱼强、西北老汉、混蛋仗助、白痴亿泰、会暴怒的由花子、茸茸、米四达。
著名食物有西撒酱、典明粥、阿帕茶。
Top3:《某科学的超电磁炮》
你指尖跃动的电光,是我此生不变的信仰,唯我超炮永世长存。
小破站的名字来源,这部片明明是支线却超过了主线的播放量,也是第一个我不嫌弃是平板的女主。(PS:萝莉除外)
Top4:《刺客伍六七》
国漫代表作之一,这部片有太多太多的回忆,小时候最爱的星爷,里面满满的意味,都是满满的秘密、彩蛋,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是我个人认为最优秀的国漫之一。
Top5:《一人之下》
国漫代表作之一,已经有了日语版,火出了国内,在国外也是很有名气的,这一部动漫不仅介绍了中国的国教道教(PS:佛教是从天竺引进的,道教是中国自创的),更是有少许幽默加上热血的打斗,看的不亦乐乎,虽然说现在国漫还赶不上日本的程度,毕竟别人比我们早做不知道多少年,但是总有一天一定会听到,外国人说看动漫?当然首选中国。
以上个人意见,如有推荐欢迎留言,一起分享你的神作吧。
营业额每天只有300元左右?
近几年开奶茶店的几乎没有成功的,或者说成功率很低,该关门的尽早关门吧。
不用考虑,直接关门!现在经济不景气生意不是一般的难做,尤其实体店因为门槛低,人人做竞争激烈,貌似繁荣昌盛,实际上80/100都亏,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店主常常在换。除非你做的东西有独到之处,否则在家躺着比做实体要强!
现在好多有一点存款就想开店,一点经验都没有光靠加盟就想赚钱,其实是在为加盟公司赚钱
现在疫情期间,每个企业日子都不好过,哪里能随随便便跟原来一样给你开万儿八千?不能用原来的工资跟现在的经济比,如果是自己已经做生意了,想办法开源节流是王道,放弃很容易,坚持才能成功。如果放弃原来投入的人力物力欠一屁股债,想去找万儿八千的工作,找不到呢?岂不是没路可走?
我朋友和你一样的情况,小两口以前安安分分的上班一个月也有个差不多一万多块钱收入,后来脑子发毛听人家忽悠加盟了一家奶茶店,全部下来差不多15万了,房租水电每个月差不多8000左右了,刚开业那几天搞活动每天都有2000多的收入,慢慢的就不行了,每天五六百,请了个人看店,每个月还要亏几千块钱进去。
我觉得啊,要做餐饮小吃类的,最好不要脑子一热就去做什么加盟啊,更不要拿自己压箱底的几万块钱去做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想做什么,最好自己先了解,或者有人带着做。
开什么店也要认真考查不能盲目,天时,地利,人合缺一不可,见过开了三天的手撕面包店的,周围居民区几十栋楼,街道实行单行路,看着人来人往但却是个死胡同一样,人只出不进或只进不出,结果可想而之,开业三天就关门大吉了。
现在最好的就是安稳点,啥也别想,踏实上班,可能还有结余,要是投资保你血本无归
小肥羊是如何衰败的?
前言
巴奴看似不经意却紧紧傍上海底捞,海底捞看似不声不响却欲以10元毛肚悄然“割喉”巴奴。
当火锅界老二与老大貌似互不相干,背地里却杀招频出时,你还记得那个曾经火遍中国的小肥羊吗?
它,是名符其实的中华火锅第一股、曾经的本土餐饮老大!
从小肥羊到俏江南,再到大娘水饺,以及那些曾傍上资本翅膀的本土快消、日化知名品牌,他们现在都飞哪了……
虽然,这也许并不是收购方的本来意图,但殷鉴不远。
回看曾雄霸本土餐饮老大多年的小肥羊的发展历程,对于身处竞争惨烈、群魔乱舞、机遇凶险并存的餐饮人,也许有着非常巨大的价值……
一直以来,小肥羊的发展历程如同教科书一般,被写进各种商学院的案例中。
1999年8月8日,小肥羊在内蒙古包头市开了第一家面积300平方米的火锅店。
此后,小肥羊携加盟连锁疯狂跑马圈地,5年后成本土餐饮领军品牌,7年后引入外资风投,9年后在港股上市,13年后全球餐饮巨头接盘……
然而,曾一度风光无限的“中华火锅第一股”,现在去哪了?这些变化背后,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品牌之战“疯狂”跑马圈地
自第一家省级加盟商于2001年在河北市场被授权,小肥羊以此为基点,开始了连锁加盟扩张之路。
不久,为了加快跑马圈地速度,小肥羊一方面降低加盟门槛,另一方面授权省级加盟商发展区域加盟。
两大策略,让小肥羊疯狂奔跑起来,三天新开一家加盟店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两年后,小肥羊加盟店已高达721家。
2004年,如日中天的小肥羊实现了43.3亿元的营业额,名列全国餐饮企业百强第二。也正是这一年,小肥羊开始调整加盟战略,在店面拓展上进行战略收缩,开店速度减缓。
即使如此,到2005年底,小肥羊的终端门店已达716家,其中直营店80家左右。
加盟模式让小肥羊仅用短短三四年时间,就实现了全国覆盖,建立了品牌的全国知名度。
上市之路“血洗”加盟商
疯狂的规模跃进,失控成为必然。
未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小肥羊,与加盟店的关系松散,缺乏必要的控制力。
问题累积,最终集中爆发,致使加盟店在品牌、菜品、品质、财务等众多层面失控,消费者终端体验变差。
为向更高层次发展,2006年7月,小肥羊引入3i和PraxCapital两家私募基金2500万美元的注资,为餐饮业吸引国际资本开了先河,上市成为小肥羊当时新的战略目标。
有了资本推动,小肥羊痛下决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略收缩式调整:经营不善的加盟店,只要合同到期,坚决不再授予经营权;加强与优质加盟店的合作,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进行大规模的收编;收回省级代理权,直接管理区域加盟商旗下加盟店……
“关、延、收、合” 等“血洗”加盟商策略成果显著:2007年,小肥羊店规模从700多家降至300多家,其中直营店105家,加盟店221家。
大规模的战略收缩,一方面淘汰了400多家经营不善的店面,另一方面加强了店面管理,提升了服务水平,最终年营业额并未受影响。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如愿在香港上市,成为国内首个在境外上市的品牌餐饮企业。
豪门之内今“肥”昔比
至此,小肥羊的发展战略十分成功:借助连锁加盟模式,快速跑马圈地;随着规模和品牌力提升,借助资本力量加强管控,实现上市。
上市不到一年,也就是2009年3月25日,百胜斥资4.93亿港元入股小肥羊,占20%股份;随后不断增持,直至2011年5月3日宣布以近46亿港元现金私有化小肥羊。
仅仅两年多时间,小肥羊便把自己 “嫁入”豪门。
对于中国很多餐饮企业而言,能够借力资本,以收购和加盟等快捷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是多么梦寐以求的事!
然而,扩张、融资、上市、嫁豪门,神话般的发展过程不代表一定会有神话般的结果。
据《第一财经日报》近日报道,“百胜接盘的小肥羊究竟发展怎样,因为私有化而不为外界所知,不过,多名小肥羊内部及接近小肥羊的人士透露,由于内外部因素,这两年客流量减少了”。
而对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采访,百胜方面以极其精简的官方表述予以回复,对小肥羊近四年来的门店数量变化、整合效果等问题,避而不答。
那么,几年之中小肥羊到底发生了什么?
磨合之殇外来和尚,水土不服?
实际上,百胜接手小肥羊之后,便利用自己的成熟系统和品牌力,对小肥羊进入大力改造,以期再创奇迹。
然而,用心做事,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做事。
先说系统对接
百胜有成熟的系统,但小肥羊也有一套成熟的系统,两个系统需要在物流配送、菜单、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整合和对接,工程浩大,绝非一蹴而就。
再说品牌升级
为了全面提升小肥羊的餐厅环境、菜品和服务质量,百胜在传承和发扬小肥羊品牌“一锅汤、一盘肉”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坚持“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总战略,对小肥羊做了全新的品牌形象和运营标准的升级。
显然,百胜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了体系、标准、管理等西方企业最擅长的方面,却忽略了企业的基因、人的因素和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因而,这场洋快餐巨头与中式火锅霸主的结合,似乎磕磕绊绊。
问题一
小肥羊原创团队随着收购发生后的体系和管理风格的变化,因不适应或其他原因频频套现离去,造成小肥羊多年的企业基因和文化精髓渐渐散去。
问题二
标准化自带的复制、扩张功能对于西餐而言是核武器,比如必胜客可以通过菜品创新来实现消费者的重复消费,每年创新菜品在20道以上,肯德基同样不遑多让。
但对于小肥羊而言,标准化虽然有利于管理和获取规模利润,但火锅菜品标准化带来的弊端则是菜品更新缓慢,这在变化迅速的火锅行业,不能说不是一种弊端。
问题三
小肥羊火锅与中式文化结合的独特场景设计,随着西餐的标准化逐渐丧失。但火锅相比快餐多了社交属性,火锅与西餐在场景设计、文化等方面显然都有较大的冲突和差异,难以一套了之。
问题四
管理团队对中餐文化属性的把握以及火锅行业发展趋势的感知,也许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就在他们忙于系统对接、整合、标准化、品牌升级等方面之际,中国火锅业却开始井喷。
海底捞迎合大众从野蛮到精细化服务需求转化,快速实现了直营扩张,逐渐成为火锅品类第一;
较小肥羊早一年起步的呷哺呷哺火锅,以新颖的吧台式涮锅形式形成市场突破,其独特的就餐形式和家庭式服务策略,使其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发展之路……
更多火锅新形式和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也许因为对市场变化缺乏相应感知,小肥羊随着竞争对手的成长,不仅失去了成为火锅品类领导者的最佳时机,而且发展路径逐渐变得狭窄。
众说纷纭也好,一锤定音也罢,但当一家企业失去了敏锐的市场嗅觉,丧失了自身的文化价值,忽视了消费者需求变化时,逐渐被市场淘汰
见过哪些被生活逼出一技之长?
2009年,40几岁的阿亮骑摩托车坠入山涯成了残疾人,外出找工作被受尽了冷眼、嘲讽,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他苦学了修鞋、修表、配钥匙技术,一个五六平方的铺子,这些年供养出了两个研究生,前几年在温州买了一套100多万的房子,如今一家人生活的很幸福。
阿亮叔是我们村里的杀猪匠,每天骑着一辆摩托车到处杀猪卖猪肉,这份工作虽然起早贪黑十分辛苦,但收入还是不错的,阿亮靠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八口人,然而2009年冬天一场车祸,让他再也无法从事这个行业。
那天晚上2点多,阿亮骑着摩托车载着200多斤猪肉回村,准备早上六七点起来售卖,谁知经过一个下坡路时,由于雪天路滑,一不小心车子坠入了马路旁边的山崖……,经过医生的抢救,他的命是保住了,但他的左腿却永远失去了,被截肢成了一个残疾人。杀猪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体力活,左腿被截肢的阿亮,再也无法从事这个行业
一场车祸过后,阿亮多年的存款被花的干干净净,几个孩子得读书费用都成了问题,为了生活阿亮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只得到处去找工作,可招工人员一看到他是个残疾人,马上就拒绝了他,有的人甚至对他冷嘲热讽一顿,找工作的那一两个月里,阿亮受尽了冷眼和嘲讽,不得已之下,阿亮来到了温州亲戚家工厂当门卫。
有一次阿亮去老乡家喝酒,回来路上去一个修鞋铺上配钥匙,当他看到那个修鞋铺老板,简简单单涂一点胶水打了两枚钉子就收费5元时,他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随后他一有时间就跑到修鞋铺,看那个老师傅修鞋配钥匙修表等,两个月过后,阿亮和老师傅成了好朋友,老师傅把技术和经验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并指导他如何选地方做生意。
经过半个多月的寻找,阿亮在一个大农贸市场旁边,租了一个五六平方大的铺子,这个铺子非常的简陋,老板看在阿亮是残疾人的份上,租金收的很便宜。这个位置地段非常不错,住在附近的农民工特别多,很多人鞋子坏了一点根本舍不得扔,去菜市场买菜看到有修鞋铺时,纷纷把鞋子送过来维修,简单一点的收费3-5元,难度大一点的10元左右,每个月一号生意最好了,因为温州大部分的工厂都是一号放假的,那一天阿亮能赚600—1000,而当时工厂普工月工资才1800左右。
单一的修鞋生意搞了半年后,阿亮买了一台二手的配钥匙机器过来,然后还搞起手表维修生意,当时整个城中村有三四万常驻人口,只有阿亮一家修鞋配钥匙店,连一个竞争对手都没有,阿亮每天傻笑着高兴着,认认真真修好每件东西,有的顾客忘了带钱他也从来不计较,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给他就行,而且做生意一直很老实本分,这么多年基本上就没有涨过价,深得城中村打工人的喜欢,很多人都叫他亮叔。
很多人看到阿亮叔赚了钱,在相隔不远的地方也摆起了修鞋铺,但店里凄凄惨惨非常冷清,坚持三五个月就撑不下去了,因为大家就认准了阿亮叔,这么多年年相处下来,大家对他都十分信任,特别是那些名贵的鞋和手表,大家都非常信赖他的技术。
小小一家修鞋铺,这些年为阿亮赚了不少钱,两个儿子都顺利读完了研究生,三年前还花了100多万在温州滨海,买了一套房子,如今一家人生活过的十分幸福。又有朋友辞职做自媒体了?
作为一个大学就出来创业的人,很多人问过老王创业前景到底有多好。
在实体经济在摧枯拉朽般节节败退的当下,很多人瞄准了自媒体生态系统,像今日头条、腾讯企鹅号、一点资讯、知乎等自媒体,一方面有来自BAT大公司的内容分成计划,只要会写文章,就有可能分到一杯羹,不再需要干上实业,辛辛苦苦扎堆在报表当中。
媒体也在大肆鼓吹着大众走上创业路:“你的创业可以拉动内需!”“创业点亮灰暗人生!”
以至于人们换工作的越来越多,有的已经从体制内辞职,有的在传统高大上公司递交辞呈的路上。他们都想出来创业,或是加入创业公司,创业有很多种,自媒体工作室算是当下最多,经营成本最小的。
那到底好不好做?如果要老王来说,那是好的,但肯定不是舒适的,这当中付出的代价很大。
首先,创业,尤其是自媒体,一定要全身心投入。
我理解的状态是:全年无休,24小时待命。别人晚上在电视前看综艺节目,你在电脑前死命改内容赶推送,翻上百本书看N多个网站搜集素材,这都是常态。
每个自媒体都在兢兢业业地稳固自身的发展,稍有不慎,就从高潮跌到低谷,不随时为自己的事业待命,是干不出一番事业的。
我认识一个做电影公众号的公司老板,他们的核心就围绕着那个公众号运营,老板自己都要参与写作。于是每个晚上在看电影,一部电影看上5-6个小时,边播边记要点,白天写稿。
他还要完善公司的各项琐碎的业务,比如财务、公司执照审核、商务合作,恨不得把自己掰成10个人分开工作。有时候遇上一些障碍,还会失眠到天亮,第二天继续扎进工作中煎熬。
因为创业的工作是为了成就理想,所以你不会数着点下班,只会抱怨时间永远不够用,因为你知道,所有的时间,都是在为自己卖命。
说回来,创业一年他还没达到收支平衡,一直在烧钱。
那么,做自媒体就真的不赚钱吗?
也不是全部都是这样的。
两年前自媒体生态刚建立起来时,不少媒体人已经看到商机,纷纷从传统媒体行业跳出来,扎根在一线里,以优质内容换取高品质的读者,最后依靠粉丝的粘性和购买力实现商业变现。
但红利期就被这些早两年就开始做,现在已经成头部大号的人瓜分完了吗?
还没有。
像腾讯企鹅号,现在都在加大力度投放资源给予内容创业的人群更多赶上红利的船票。今日头条也开通悟空问答,用户可以更大程度的曝光自己,获得盈利的渠道。总结一句说,自媒体生态环境正在稳定又快速的发展,只要你真正用心,还是可以从中赚到一笔的。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分到这份大钱,你要做的,除了专注于内容创作以外,还要让自己加速成长。
在一个运作成熟的企业中,每个人都是系统体系里的螺丝钉,安插在被需要的位置。用固定的知识内容按照流程走,不犯错就好,到了一定年限可以稳步晋升。
但自媒体不一样,自媒体的大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发展速度要是不能紧跟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很快就会被淘汰。当滴滴和摩拜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已经全面改革中国的出行状态,你还在思考出租车公司怎么优化出行,显然思想已赶不上变化。
坦白的说一句,自媒体之路始终是艰辛而曲折的,但成功后的美好会让你觉得这一切都值得付出代价。接的住,世界就是你的,接不住,不要走这趟浑水。
最后,老王要说一句,敢于创业并坚持在这条路走下去的人,一定是对生活抱有期望的。
只要期望不灭,它将陪伴你走向成功。
本文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号——王锐旭,我是一个专注写文章和敲代码的90后CEO,欢迎关注我,参与更多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