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蟠桃园,为什么有人说历史上在西安建都的王朝都很强盛?
因为历史上在西安建都的王朝都是很强势的朝代,因为长安是对抗游牧民族的桥头堡。历史上在西安建都的强盛朝代有秦朝、西汉、隋朝、唐朝。
秦朝,始皇不必多说!统一六国,货币文字度量衡,车同轨 书同文。通过战争夺取河套地区,建长城抵御匈奴。中央集权专治的封建王朝第一次在中国出现,直到清朝灭亡。
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兴起,一直到唐朝的万邦来朝,之后的哪个朝代能够做到?
秦朝是农耕民族建立朝代的开始,元朝和清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众所周知,游牧民族的军队是以骑兵为主,作为农耕民族的汉民族军队,由于马匹的问题,大部分时间也是以步兵为主,以“射杀”和“近身搏击”为主的步兵是以“骑射”为主的游牧骑兵对手吗?
速度!这就是游牧骑兵的致胜之道,步兵打败骑兵只能赶跑他们,不能歼灭,因为追不上,而骑兵打败步兵,就是屠杀,歼灭!因为步兵跑不过骑兵!
在西安建都的朝代对于游牧民族的威慑力远远大于之后的朝代。
为什么后来不在西安建都?古时讲究“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一个国家都城周围的粮食都不够吃,而且从别的地方运输又极为困难,跟游牧民族作战肯定是输多赢少了。所以唐朝时迁都洛阳,以洛阳为政治军事中心。
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在秦朝以前,还有大量的森林存在,史籍记载渭水流域“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
到唐朝跟宋朝时,关中平原已经没有多少森林了。终南山可以利用的木材很少,岐山在宋朝时甚至变成了一座无树土山。
唐宋时期,关中平原的绿色植被破坏非常的严重,加上气候整体趋向干冷,关中平原变得越来越干燥,直至失去粮食主产区的地位。
唐朝时,关中平原的粮食已经不能满足首都长安的需要。隋朝开挖大运河,就是要把江南、河南地区的粮食运送到洛阳,由洛阳再运送到长安。
从洛阳到长安的地势越来越高,运输很困难。隋唐时期都是把洛阳定为东都,长安定为西都。把洛阳定位为东都,是为了水路运输的便利。 到北宋时,首都干脆进一步东迁,迁移到更加便利的开封,唐末五代,今天河南的开封是漕运的中转站。
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失去政治中心的地位,主要就是因为缺粮食,如果粮食不到位军队的强盛是很难做到的。
后来也有有皇帝想把都城放在西安,西安有战略上的优势,从河南到关中平原,地势越来越高,关中平原四面都有关隘,典型的易守难攻,进可以统御全国,退可以防守自卫。朱元璋曾经让太子朱标去西安考察过,朱标到了关中平原,但是此时的关中已经不是汉唐时期的关中了,在这里支撑起一个帝国的首都很难,因为这里已经衰败。
自秦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朝代,农耕民族建立的朝代多于游牧民族建立的朝代。真正做到大一统的游牧民族朝代只有元朝和清朝。
中国古代的历史其实就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碰撞。而农耕民族的主体则是汉民族。几千年来面对这样强悍的对手,换作其他民族可能早已灰飞烟灭了。
历史上的“五胡乱华”时期游牧民族曾统治半个中国,元朝与清朝更是统治整个中国,可是他们并没有同化农耕文明,而是被农耕文明同化与包容。不得不佩服汉民族的强大同化能力与包容能力。
扯远了,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粮食。在隋唐以前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是粮食的主产区。毕竟“民以食为天”。隋唐以后粮食产量的不足,以及某些朝代因为军事力量的衰弱不足以对抗游牧民族,才导致以后的朝代定都洛阳、开封、汴梁、南京……
作于2018年4月7日晚23点41分
求西游记一至七回孙悟空都去哪了?
刚才才看到一个类似的,把我自己的答案黏贴过来 花果山出生,水帘洞称王,渡海访仙师,拜在须菩提,学艺苦七载,被逐复回还。
东海取神铁,结拜六妖王,乘兴醉酒睡,被拘幽冥府,强销生死簿,受惠众猴属。太白来诏安,官封御马监,懵懂勤养马,开悟反下天。花果山树旗,大圣府齐天,逍遥恐生事,命守蟠桃园。七仙女备果,言说不知仙,怒捣蟠桃会,醉闹离恨天,兜率金丹尽,二次又下凡。十万天兵讨,威风不屑言,菩萨荐真君,小圣施威严,比斗灌江口,老君暗助圈,细犬咬脚踝,琵琶骨被穿,天威不容惹,发至斩妖台,刀砍又斧剁,雷电也无嫌,金刚不坏体,投至炼丹炉,七七四十九,火眼金睛具,破炉而出日,大闹凌霄殿,众仙难支架,求援向西天,一赌定输赢,被压五行山。观音为什么给唐僧找三个犯过错的徒弟?
如来打算传经到东土,但是没有主动传。因为主动传经的话,不仅麻烦,别人还未必信,所有才让唐僧来西天取经。
为了让唐僧完成取经的任务,如来派观音给取经人找几个徒弟。观音在去大唐的路上,提前给唐僧收了三个徒弟,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对了,还有脚力,即小白龙所变的白龙马。
这三个徒弟一个坐骑,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犯过罪的,是犯人。
小白龙因为火烧明珠,被玉帝判为死刑;卷帘大将因为打碎玻璃盏,被贬流沙河,成了沙僧;天蓬元帅因为调戏嫦娥、吃灵芝草、拱斗牛宫,被贬下界,成了猪妖;而孙悟空则因为吃蟠桃仙丹,大闹天宫,被佛祖镇压在五行山。
为什么观音给唐僧找到的徒弟(包括白龙马),都是犯人呢?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身份、本领、修行和西游故事演变四个方面来回答。
从身份方面来说
西天取经,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是很辛苦的事。虽然说取经成功后,可以封佛,但没真正取经成功,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既然是个辛苦的事,自然就得找愿意付出的人去做。
如果有正经职位,比如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又或者是火德星君、雷公电母、甚至是其他神仙,他们有职位有工作,又不能分身,自然不能去取经。何况取经是佛家的事,玉帝可以帮忙,但总不能把天庭正神去下地干活。
像山神、土地这样的小神,去了也是没用。随便一个妖怪都能把他打哭。遇到个红孩儿就只能任人摆布,遇到更强的妖怪怕是要被干掉。
这种情况下,该让谁去帮唐僧取经呢?只能找那些没有职位、身份的人。悟空、八戒、沙僧甚至小白龙,虽然之前有身份,有职位,但是现在他们没了,只是个犯罪的人。所以,找他们来说最合适。
当然,之所以找他们,也是考虑到他们有本领。
从本领方面来说
前面说过,唐僧西天取经是非常艰难的事,不但艰难而且危险,因为西天之路难走,高山峻岭,大江大河都是小儿科,关键是有妖怪。这种情况下,唐僧的徒弟必须具备武艺高强的特点。
孙悟空厉害,所以佛祖没有直接想法弄死他,而是把他压在五行山。而且,佛祖还说,以后会有人救悟空。
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如来还是很欣赏悟空的,知道悟空本领很高,所以留着他以后有用。
果然,后来观音菩萨收了悟空,并让悟空去保护唐僧取经。观音菩萨也知道悟空厉害,当初还是她举荐二郎神对付孙悟空。而且二郎神也赢不了悟空,后来是太上老君用金刚琢偷袭,才捉了悟空。
既然西天之路,到处都是妖魔鬼怪,自然需要悟空这样的高手。所以,本领也很关键,如果没有本领,即便想去取经也没有机会。
包括猪八戒也是。猪八戒在浮屠山做妖怪时,遇到菩萨的保镖木吒,还有交手。后来认出是菩萨,八戒才连忙跪拜。
八戒、沙僧的本领,相较于悟空来说不高,不过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就是水下功夫好。从后面的剧情来看,遇到一些水怪,比如鲤鱼精和九头虫,悟空就得靠八戒和沙僧帮忙。
观音菩萨为唐僧选的三个徒弟,也算是考虑周到,毕竟“海陆空”三方位都可以全面保护。悟空对付大妖怪,八戒、沙僧可以对付小妖怪。有时候三兄弟也可以联手,对付几个妖怪,比如狮驼岭三魔,竹节山群狮等。
从修行方面来说
其实,如果不是犯人,还真没法去西天取经,因为取经不仅仅是取到经书,这个过程也是修行磨练的过程。
什么样的人需要磨练?自然是犯了错的人,修行不够的人才需要磨练。我们看看师徒连马这五人,就会发现这一点。
唐僧是谁?他本是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子,因为犯错(轻慢佛法)才被贬下人间,苦历十世修行,唐僧就是他的第十世化身。唐僧取经后,如来才恢复金蝉子的身份,封他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当然也是,他犯的错更严重,因为他要把玉帝赶下台,自己做皇帝。何况,悟空还大闹天宫,偷吃蟠桃、御酒和仙丹等。这个错误很严重,他自己都害怕了。包括西天取经的路上,悟空修行有时候还是不够,唐僧、菩萨都责怪他杀人。
猪八戒,调戏嫦娥,色心不灭;沙僧打碎琉璃盏,小白龙纵火烧明珠。这些都是大过,不然玉帝不会判那么重。他们会这么做,只能说明修行还不够。
玉帝把猪八戒贬下界后,还叫他养好元神。可惜八戒不听,反而吃人无数,继续娶妻,完全堕落了。
观音菩萨找到悟空、八戒、沙僧和小白龙,就因为他们犯了错,需要继续修行。
当然,还有一点很直接,那就是和这四人当时都身在痛苦(悟空被压,沙僧飞剑穿胸,小白龙死刑,八戒没有养身的活计)之中。于他们而言,取经不但能够解脱,而且日后还有好处。
从西游故事演变角度来说
当然,还有一点也会很关键,那就是西游记之前,西游故事中,唐僧的徒弟就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小白龙,这是基本定型的。
比如孙悟空,早在《取经诗话》中,就已经有猴行者保护唐僧取经了,到了元代西游记,则是孙行者。猪八戒、沙僧和小白龙也是。不过不完全一样,比如小白龙,在元杂剧西游中是叫玉龙三太子。
当然,吴承恩写西游时,赋予了这四位徒弟不一样的意义。
孙悟空是心猿,白龙马是意马,猪八戒是木母,沙僧是黄婆。什么意思?悟空是唐僧的心,小白龙是唐僧的意志力,八戒是唐僧的欲望,沙僧则是唐僧的本性。
因为历史上玄奘法师就是一人去取经,没有神通广大的徒弟。所以,西游看似是师徒一块取经,实际上还是唐僧一人。悟空、八戒、沙僧、小白龙,都只是唐僧的一面,他们合起来就是唐僧。
老人常说的歇后语?
1、狗掀门帘子——全凭一张嘴。
2、孙悟空的兵器——光棍儿一条。
3、屎壳郎搬家——滚蛋。
4、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5、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6、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7、六根手指头挠痒——多那一道儿。
8、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9、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10、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1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12、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13、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14、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15、梁山上的军师——无(吴)用。
16、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17、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18、秦琼卖马——没办法。
19、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0、孙悟空听见紧箍咒——头疼。
21、小毛驴拉磨——没长劲儿。
22、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23、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24、老鼠钻到书箱里——咬文嚼字。
25、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6、老虎挂念珠——假慈悲。
27、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28、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29、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30、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1、老虎打架——劝不得。
32、刘备招亲——弄假成真。
33、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
3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5、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36、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37、挂羊头,卖狗肉——里外不一样。
38、按老方子抓药——还是老一套。
39、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40、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41、梁山上的兄弟——不打不相识。
42、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43、盲人上街——目中无人。
4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5、拉琴的丢唱本——没谱。
46、大老爷坐堂——吆五喝六。
47、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48、庙里失火——慌了神。
49、飞机上点灯——高明。
5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5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52、竹篮打水——一场空。
53、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5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55、饺子破皮——漏了馅。
56、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57、孔夫子挎刀——能文能武。
58、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59、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60、芝麻开花——节节高。
61、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62、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63、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64、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6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楚。
66、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67、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68、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69、猪鼻子插大葱——装相(象)。
7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71、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72、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识自家人。
73、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74、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75、牛角抹油——又尖又滑。
76、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
77、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78、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79、头上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80、水仙不开花——装蒜。
大话2年年有余活动怎么玩?
一共包含以下几个活动:捉鲤鱼,送灶神,抢年货,斗斗酒,喜拜年,蟠桃园守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