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一卡二新区无人区,德令哈适合定居吗?
适合
“德令哈新区规划以‘基础设施高标准、公共服务高起点、城市空间高品位’为目标,打造海西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核心区。依托海西会展中心、大昆仑文化博物馆、太阳能光伏展示馆和海西创业服务大厦,‘三馆一标’形成行政办公功能为核心,集商业商务、旅游休闲、品质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州统建办主任夏恩介绍。
德令哈新区布局按“一轴、双核、三带、六片”的整体布局建设,“一轴”是指在行政中心核心区规划中,采用轴对称布局形式,使新区形成特征鲜明的统一整体;“双核”是行政核心和生态核心。行政核心依托州委州政府、法院、行政服务中心、会议中心等行政区块,构成德令哈现代化新形象,生态核心是在规划轴线上以市民公园为生态绿核心,展示新中心生态景观建设平台;“三带”指双城市绿脉及城市发展轨迹;“六片”是指以主、次干道和城市轴线划分成组相对独立的六个片区,包括一个行政片区、一个商务区、一个商业服务区、一个生态片区和两个居住区。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德令哈没有北方城市的霸气,没有南方城市的温婉,但这是一座温暖明媚的幸福小城。新老建筑无不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气质和蓬勃发展的朝气。海西会展中心、太阳能光伏展示馆、大昆仑博物馆正带动着、影响着和创造着一个更加昂扬向上的海西。
哈尔滨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哈尔滨的名人,谁最具影响力,不好排名。但从哈尔滨走出了几名解放军高级将领,都对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
△胡彦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松花江街人,海军上将军衔,1943年1月生,196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7月参军,海军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历任海军政治部主任、海军副政治委员、海军政治委员。2004年6月20日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
△赵宗岐,黑龙江哈尔滨宾县人,上将军衔。毕业于国防大学战略班,大学学历。历任济南军区司令员、西部战区司令员。是党的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5年7月31日晋升上将军衔。
△梁洪,黑龙江省呼兰县(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武警中将警衔。原武警部队副司令员,中将,1964年入伍,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空军第三航空学校校长、空军乌鲁木齐指挥所参谋长、军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助理、武警部队副司令员。2003年晋升武警中将警衔。
△林虎,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祖籍山东烟台招远人,空军中将军衔,曾任空军副司令员。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他曾驾驶驾驶P-51战机飞过天安门上空。 参加了抗美援朝,击落和击伤美军先进的F-86“佩刀”各一架,是空战英雄。 1997年8月,他以70岁的高龄体验试飞了苏-30战机的“眼镜蛇”等特技动作,这在世界航空史上极为罕见。
你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吗?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些激动!
以下内容属于个人真实经历,部分分享给大家,望共勉共知。
《唐少年—我的第一次搭车日记》
时间:2015.1.27
地点:江苏苏州
路线:苏州-西安
方式:徒步+搭车
送给司机们的小礼物:牛奶糖,明信片,烟,祝福...
因为相信而看见,只要去做,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鼓掌!
记苏州——西安搭车行 2015.1.27 苏州昨晚秦哥,嫂子都在,王哥还特意在今天大露了一手以此来展示他高超的厨艺,做了满满一桌子为我送行,并且为此我还录了视频留作纪念。
觥筹交错间,都喝得涨红了脸。
“唐珂,哥明天给你买张动车票,你就直接坐到西安,你说的那什么搭车我不放心,又不安全,有什么好体验的?”秦哥说开了话。他是担心我的安全,我理解。
“要是我明天出不了苏州,我就乖乖听你话回来”
在一番无可奈何之后,王哥也是频频举杯,他俩都了解我,决定好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
(感谢我的苏州朋友们)
第二天一大早吃过饭,王哥就把我送到新家桥地铁口。
在相互告别之后,我知道,真正的旅行,开始了!
乘坐地铁2号线到山塘街站下,我背着一大一小两个背包走到出口,冷飕飕的风让我紧了紧衣服。由于昨晚刚下过雨,清晨天空还是灰蒙蒙的,凉风里裹着浓浓的湿气。我走到马路对面,要去等921路送我到圩北港桥,那里是离苏州新区收费站最近的地方,并且附近就有一个大型的汽修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小车辆在上高速前都会来这里修车检查。
步行了大约1.4公里,我到了高速入口处,但巨大的蓝色标示牌上赫然写着“行人禁止入内”。我心里很紧张,没有自信。面向车流,我抬起右臂,胆怯的伸出大拇指。有几个小车司机从我身边驶过,一脸狐疑的打量着我。我极度别扭的在那里迎着冷风站了15分钟,自己的确还不适应在这样的环境里搭车,一时间竟不知道做什么好了。我拿出先前写好的“无锡”字样的A4纸,又鼓足勇气将纸颤巍巍的举在胸前。可能是因为高速入口处是一长长的陡坡,车辆驶到这里都会提前加速,这才意识到我在这转弯处其实一点作用也没有。又勉勉强强的过了20分钟无果,我只好转移。往来时方向走去,途中问询得知在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加油站,过来时都不曾知道,也许我该到那儿试试运气。几经琢磨间热血沸腾,瞬间又充满自信的向前走去。
到地方后,巨大的方形钢架下停着三四两汽车,我径直奔向一辆黑色的丰田霸道,这辆车挂有鄂A牌照(湖北合肥),车里坐着一位年轻妇女和一个小女孩,当我正准备一脸微笑的说出我的目的时,年轻妇女竟连听也不听便摇上了原本半开的车窗,留下话到嘴边的我一脸惊愕,我脸上没写坏人吧?
来不及感慨世态炎凉,这时一辆红色的雪铁龙开进了加油站,车上下来一位戴帽子的中年男人,拿出一张百元大钞递给工作人员,我想都没想就朝他走去。
“大哥您好!我是想去无锡,如果同路的话不知能不能搭我一段,这是我的证件。”说话间赶忙拿出身份证和学生证,生怕他一口回绝。
“把你的背包打开让我看看,我怕有凶器。”着我这个学生模样的人。
一听有戏,赶紧照做,让他好好检查。
“恩,可以了,放到后备箱吧,我去无锡,马上走”。
此时真的是喜出望外,这着实让我高兴了一把,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地方了,无锡距离苏州也不过40公里,但只要能走,只要能动,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上车后和司机攀谈,魏先生是名大学教师,去苏州办完事后准备开车回家,他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留着卷卷的中长发,头顶黑色棒球帽,看上去很有艺术大师的范儿。我的证件在上车前就被魏先生“没收”了,说到地方了再给我,我说可以。尽管他怀疑我的身份,但至少,他很真诚。
搭上回家的第一辆车,我兴奋不已!
在车上我问魏先生,“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搭上我呢?”
魏先生话不多,但很在理,他说:
“因为你是学生,我是老师,”说话间把证件顺着肩膀递到我手上。是的,谢谢魏老师!很快就到了无锡,下车后我想合影留念,但魏老师说有事便匆忙离开了,只留下一个红色的背影,别无其他。
这时的风更大了,我哆嗦着站在无锡新区的收费站口,准备下一步在这儿碰碰运气,也许车辆排队等候时跟他们说上话,这个计划惨败,根本没有车停下来,今天车流很小,所有经过的大小车辆只是减速收据,这让我根本来不及开口,没有车停下来。雪上加霜的是,没多久就过来一个身穿制服的人让我赶快离开这里,原因是这里不能搭车。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前往无锡梅县方向,那里有个大的收费站,但距离这里2公里左右,另一条是左边,长长的缓坡走上去是高架桥,前往无锡市区方向。犹豫再三,我决定先走上桥去看看,上面不是有车快速从我身边驶过,刮过来的风打到脸上是阵阵的刺痛,我沿着窄窄的路边往上走,原来这条高架桥也是分了两个方向。一就是梅县方向,二是沪宁高速的右入口,我站在绿色标示牌下整理凌乱的背包,不料小背包带居然断开,天空此时下起了小雨,雾蒙蒙阴沉沉的天估计要不了一个小时就会瓢泼起来,我用热气哈了哈冻得通红的手,把背包带打成死结,收拾利索便举起牌子等候,目的地写的南京。但足足半小时后才慢悠悠上来一辆重卡,车辆太少了。机会难得,我立刻伸出大拇指,司机果真靠边停在了我的前方,问我去哪儿,我告诉他是南京,合肥方向。司机只好摇晃着手开车走了,他去上海。
(在无锡城内高架桥上等车)
眼看雨就要下大了,高架桥上呼呼的风吹得我只剩下一口热气了,我只能告诉自己再等一辆,不行了就立马走人。但一辆一辆车从我身边驶过,透过玻璃我能看到他们表情不一,有的蔑视,有的一脸狐疑,还有的大笑不已,这些都是我料想到的事情,所以并没有表现的过于难堪,活在别人眼里的人永远都是痛苦的,因为他从来不懂得要走出自己。
雨里夹杂着零星的雪花,看着这样的天气我真的有些着急了,此时已经一点多了,如果赶天黑之前不能搭到去南京的车,就意味着我要在这雨雪交加的鬼天气里找地方窝进单薄的帐篷里过夜,我极度不想这样。十几分钟过去了,又上来一辆白色的依维柯,我照常举起牌子伸出大拇指,这辆货车缓缓停在了沪宁高速的入口旁边,我的右前方。于是一晃一晃的跑了过去,我以为他是为我停得车,其实人家是下车小便,问我什么事。我颤巍巍的告诉他我要去的方向,司机摇摇头就赶紧钻进了车厢里,我真希望他能再说点什么,我没走,只是看着他上车,就像一只待哺的小羊在焦急的等待喂食一样。
司机上车后并没有马上开走,而是整了整副驾驶的被褥,两分钟后招手让我上来,。听到这话,我已经顾不上说谢谢了,打开车门取下背包就往里钻。他说他去重庆,见我在外面那么冷,不忍心看我受冻,这是原话!
车里的温度很快让我暖和不少,我一边搓手一边致谢。司机姓韦,开车从上海回重庆送货,顺道儿回趟家。短发浓眉的重庆人,干练利索,这么远的路程只有韦先生一个人,他说他每月只跑两次,一次来回就是十几天时间,妻子也在上海工作,两人生一儿子今年上初二,让爷爷奶奶帮忙看管着,这让我心里略微有了变化。至少在中国,这样的留守儿童太多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不服管教的小孩早早就被这个社会上肮脏丑陋的东西玷污了,这也正是中国家庭教育上一块难以弥补的坑洞。
(搭我的第二个好心司机韦先生,他去重庆)
一路和韦先生聊天,听他说他以前有次跑车途中也拉过像我这样的男女学生,因此比较同情和欣赏这样敢走敢做的年轻人。他觉得出门在外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自己能帮就帮,也算是为后人积点德吧!而我,则向他讲述自己旅行时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人和事,韦先生高兴之余不免为我有点担心,他说:
“你一个人出门很不安全的,万一有事也没个照应”
其实他讲的这些我都是深有体会,一个人旅行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拿我来说,简单的上厕所,我都得提前找地方把75升的大背包挂起来,要么就拿报纸铺在狭小的卫生间里,再把背包放在地上,很麻烦。可是真正的旅行,不就是一个人的修行吗?
从一个人来到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经历过无数苦难与幸福之后,又将一个人静静的离去。旅行也是如此,一个人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抬头仰望繁华,俯身倾听宁静,寻觅至交,别人也许会陪你走完一段,但最终还会重新回归一个人的旅行。方向不同终会分道扬镳。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刻意用这样的方式锻炼和约束自己,一个人在海边吹风听浪,一个人在山里闻虫鸣鸟叫,一个人在城市向往繁华,一个人在路上找寻自由。这些,只有当你做了,你才会真正理解旅行的意义,不在于风景知多少,不在于长路何其远,在于你自己内心的悄然变化。那样,你会变得更了解你自己,认识你自己,驾驭你自己! (有点前往英国的感觉)
就这样一路聊天谈笑,我们从无锡出发,途径常州,南京,驶出了江苏又开进安徽合肥,六安,而又迈进了湖北。最终,车子停在了武汉绕城高速的鲁台服务区,没想到第一天我能搭到这么远的车,足足走了一千公里左右,瞬间有种想顶礼膜拜的冲动,真心佩服自己了!
一路过来从下午两点开到晚上十二点,中途休息了一次,因为天气不好,韦先生需要赶点路程,在行至六安路段,外面的雪越下越大,道路两旁的松柏和山坡都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两边的绿化带上也是白花花的一片。韦先生开得很谨慎,不断驶后的夜幕将我越带越远,离西安越来越近。10点时许,高速路上渐渐出现了几辆蓝色的撒盐车,为了及时消除道路上的积雪隐患,以防结冰,橘黄色的灯光一直闪烁着不停,一边开一边拉响警报,提醒着后方的车辆注意。此时的雪也下得很大了,在车大灯的照射下,明显能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从黑暗里密密麻麻的扑面而来,很快又消逝殆尽。这样的天气我只能是不停的在心里念叨:“开慢点开慢点”,就像和尚念经一样。 (苏皖省界收费站) (一路上都是这样的天气,其实也挺美) (雨雪太大,司机需要努力辨识方向)
当车子稳稳停在了武汉服务区时,我在迷迷糊糊的从睡梦中醒来,看时间已经指到了11:48,我们安全到达了武汉。因为韦先生明天一早要去往宜昌方向,而我则是去随州,十堰方向。所以只能就此别过了!在车上我为韦先生拍了照片,拿出一大把大白兔塞到他的手里。算是感谢吧。感谢这个带我走了近千公里的重庆男人!谢谢! (马鞍山附近跨江大桥) (这段路上的车最少) (韦先生说前面还有更大的桥,不知道能不能见到) (隧道里湿了个底儿朝天) (隧道里的光是临时才搭建的)
1.28 武汉
(孤零零的超市里只有一位收银员)
在武汉服务区的超市里,我度过了最难熬的七个小时,因为一直下雪的缘故,服务区里的车辆在夜晚聚集的也越来越多,在覆盖了积雪和污水的路面上吱压压的停了下来,从晚上十二点到次日七点我都一直呆在冰冷的超市里,超市里面还算干净,孤零零的只有一个女收银员靠在柜台前烤着电暖扇无聊的玩着手机,我不知道鞋底是什么时候裂开的,只是明显的感觉得到从加油站到超市短短30米的距离,鞋里早已灌满了冰冷刺骨的雪水,袜子湿透了。这让我冻得浑身不舒服,走进超市找了个靠墙的位置坐下,赶紧从背包里拿出一双袜子套在脚上,原先的湿袜子也顾不得脱了,我要暖和起来!除此之外,还找了两个塑料袋包裹住脚,这样也能防止雪水再从鞋底灌进来。那种感觉真是糟透了,太冷了!但回头一想,这是我自愿选择的路,再苦也是自己的。没人逼我这么做,一切的一切,都是自找的。我别样的享受这种冰冷孤独的苦!
超市里没有空调,只有两扇宽大的玻璃门能挡住外面的寒冷。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又被窜进来的冷风冻醒,又睡着,又被冻醒。脚下的冰凉让我异常难受。这一晚就是这么过来的。
清晨七点左右,听见外面陆陆续续的发车声音,我起来整理好背包,搓了搓冰凉的脸和手便走出了超市,外面的雪一晚上都没停,早晨寒冷的空气让人哆嗦,吸一口都能凉进肺里。今天,我要从武汉前往随州,十堰方向。争取能够在今天踏进陕西境内!
背包走到加油站,热心的大叔穿着蛋黄色的制式棉袄,戴着顶“中石化”牌儿鸭舌帽,笑着问我去哪里,在我认真的告诉他之后,大叔说他可以帮我问问过往加油的车,这不禁又让我心暖不少。其实早在安徽六安那里就有两条高速,一条是往河南信阳,西安方向,另一条则是往武汉,成都方向,之所以选择后者,是因为我想到湖北,从湖北进入陕西。可现实是大部分去往西安的车都走了之前六安附近的叶集方向,通往这边的几乎都是去武汉,成都的。站在雪地里的我背着行李真诚的询问每一位汽车司机,但竟然没有一辆是去往十堰方向的,这样的结果不禁让我很是气馁,双脚已经冻得发麻了,现在的感觉就是一秒也不想踩在地上,但是在没有搭到合适的车之前,我必须说服自己去坚持。没有理由。
时间到了早上八点左右,路面上行驶的车辆也变得多了起来,加油站里也是进进出出忙个不停,在接连又问了五辆大挂车无果的情况下,我约莫看见一辆挂有“鄂F”(湖北襄阳)的红色东风挂车,这辆车没有加油,只是穿过加油站在前方的空地上停了下来,我跨步淌过冰冷的雪水,径直奔向辆挂车,刚好司机开门下车,我真诚是说明我的搭车意图,希望他们能够带我离开这个糟透了的地方。下车的司机看上去40岁出头,一看就是那种老实人模样,我戴着帽子背着行李在他面前哆嗦个不停,但司机只是看了看我,没有说话,提上洗漱用的篮子走向了卫生间,我当然没有就此离开,直觉告诉我就是这辆了!没错!
就这样我在露天地里一动不动,雪花轻飘飘落在我的帽子,肩膀,背包上,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司机出来了。显然他没想到我还会站在这里等他出来,在看过我的证件之后,挥挥手无奈的让我上了车!这一刻!才是最兴奋的! (手拿玉米棒子开车的王先生) (王先生的搭档李师傅)
上车后发现副驾驶上还有一人,年龄稍大,看上去六十左右的样子。王先生和他的搭档是从福建开往襄阳老家的,一路上走走停停到了这里,他示意我把鞋子脱掉钻到后面的被窝里,我婉言谢绝了,并不是因为车厢里德环境和气味儿。我告诉他我的袜子湿透了,不想弄脏他们用来睡觉的被子。他说没事,执意让我进去取暖。
拖着冰凉的双脚钻进有些异味的被窝里,我很快就暖和了不少,尽管车厢里的环境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差。但温暖的被窝和朴实的人心早已征服了一切!高速路上的雪还下着,在行至一个路口时我看见有交警在疏通车流,鲜艳的青绿色荧光马甲在车流中间显得格外惹眼,看样子交警是把小车分到了另一条小路上,让大车走主干道。这样的确减轻了拥堵。而我,因为昨晚的备受煎熬,一路过来都是迷迷糊糊的睡着,再也没有精力和好心的司机大哥们聊天了。
当车开到随州服务区的时候,王先生拉上手刹停了下来,轻轻唤醒我之后,从顶舱拿出三桶泡面,给了搭档一桶后顺手给我递了过来:“来,吃点吧,小伙子!”他目露祥慈。
我不知如何是好了,尽管早上没吃东西,但,能让我坐上车就已经很感激了,再吃人家东西就更不好意思了,于是,婉言谢绝了王先生的好意。我告诉他,早上吃过了。谢谢!在中国,有多少像王先生这样的卡车司机,为了挣钱养家只能是能省则省的过。他们要缴纳高额的过路费,要摆脱蛮横的执法人员,要提防山贼的偷盗,还要一路小心的驾驶,生怕出了问题,他们不能过多的拖延时间,因为那样公司上级就会克扣他们的薪水,以车当家,四处漂泊,就是为了家里的父母和妻儿,生活不易,且行真的且珍惜!
王先生吃面的时候对我讲,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湖北随州,再往前就到襄阳了,在这里停车休息的车基本上都是开往宁夏,甘肃,陕西,四川等方向的,很少有小车在这里驻足。我揉揉眼睛,透过玻璃向外看去,密密麻麻停了不止三十辆大型的重卡和半挂。有的发车准备离开,有的刚刚熄火停下,能在这冰天雪地里看到这么多的钢铁大家伙,我兴奋不已,因为这说明我能有更多的机会了。王先生还告诉我,如果我跟他坐车到襄阳的话可能不好搭到去往十堰方向的车,襄阳那里没有服务区,只能往前再走二十多公里才有一个。听明白了情况,我蜷缩在被窝里想了想,看样子在随州下车才是最好的选择。此刻躲在热腾腾的被窝里,望着外面风雪交加。我不由得哆嗦了一下,尽管想就这样舒舒服服的坐在车里,不愿离开。但一想起到达之后的麻烦,于是掀开被子起身,穿好冰凉的鞋子和王先生二人准备道别,我依然从背包里掏出一把大白兔送给他们,感谢他们的好心! (随州服务区外面的车辆) (在这里,你想到哪里都可以!)
下车后,呼呼的寒风夹着大片的雪花朝我而来,我背包快步走向服务区里面,不得不说,随州服务区是我一路走来见到的最高档的地方了,里面金碧辉煌的装潢,服务员的热情有礼,精致可口的食物都会让人为之一振,乘坐电梯到二楼,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温泉吧,顺便带着搓澡蒸桑拿,真心不错。但这些我却无福享受,潮湿的鞋袜紧裹的双脚早就冻得发麻了,疼得不敢踩地。我在里面接了杯开水就走了出来,在漫天雪地里看着这些大家伙,心想:“得赶紧离开这里,寻找下一辆!” (干净整洁的随州服务区) (门口那姑娘很热情) (二楼是自助餐厅,还可以泡温泉)
此时已是正午,距我到这儿已经过去了10分钟,我紧了紧衣服走向这些大家伙们,希望今天能搭到合适的车子。
说巧不巧,在我所在位置的右前方停着一辆“陕D”(陕西咸阳)牌照的挂车,这让我喜出望外,兴奋地朝它走去...
车窗摇下去后露出一张端正年轻的脸,当我拿出证件告诉他我的目的时,年轻人开口即是方言:“娃,你跑到这儿是弄啥哩?”
在异地听见久违的家乡话,心里顿时觉得暖暖的,很舒服。只一句话,就拉近了两个陌生的人。
年轻人在听完我的讲述后,默不作声,顺手递给车里的一位年龄偏大的男人,紧张又兴奋的两分钟后,车门打开了。年轻人招呼着我上车。他们是去西安的,这次才真正是高兴坏了,听见“西安”,我激动得难掩自己的情绪。不出意外的话,这将是我搭的最后一辆车了。 (最后一辆,整装待发) (天气太冷了!) (往襄阳去的路上,天气很糟糕)
车上杜先生是开车从广州开往西安送货的,刚才那位身穿红色冲锋衣的年轻人是他儿子。父子两人都是咸阳人,年长的杜师傅告诉我,他看了我是陕西富平的才决定拉上我,换做别地儿肯定是不会同意的。毕竟是山高路远了,何况一路还下雪,多带个人也就意味着多一份危险。我很理解他们。
杜师傅五十七岁了,身材中等,头发略长,他告诉我,他从82年就开始跑车,有着30余年的丰富驾驶经验,眼下儿子也已成婚,就跟着自己跑了3年了。杜儿子一路古灵精怪,在父亲面前就像个小孩一般。父子俩一路吵闹玩乐,倒也热闹,朗朗的笑声洋溢着整个车厢。杜师傅原本也是打算从湖北十堰方向进入陕西的,但那个方向的高速由于雨雪而被封了。所以才决定先到襄阳后再辗转河南,那边地平,好走。 (一路冰雪皑皑) (冬寒料峭图) (找点乐子拍拍照,也就不觉得那么无聊了) (下车拍拍我的座驾) (快过年了!) (听说前方又堵了)
路上,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白兔给父子二人分享,他们也乐意接受这微薄的甜蜜,一想到这下再也不用找车问询,再也不用担心是否顺路,再也不用忍受寒冷,我长长地舒了口气!终于能顺顺利利到回西安了!
但前事难料,在途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堪称惊险的突发状况,我们从随州服务区离开后,就在通往襄阳去的路上硬是堵了两个小时,后来走到襄阳北路段时,可恶的又是堵了整整三个小时。相比杜儿子的叫骂唏嘘,杜师傅则是默不作声,似乎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况。其实像这样的货车司机,他们每次送货的时间都是定好的,不能推后太久,否则就会被公司扣钱。坐在驾驶位置的杜师傅,此时不停地向公司打着电话,说明情况。
(老界岭 出大事了!)
我们的车在冰冻的高速路上小心的行驶着,大家之前厌烦的情绪现在才能缓和一点。但谁也想不到的是,就在前方河南界内一公里处,前面一辆挂车与小车狠狠的撞在了一起,导致大挂车侧翻,整个车身横着挡住了宽达20米的马路。当时时间是晚上7点35分,我迷迷糊糊的坐在副驾驶上睡着我,杜师傅开车。他一把方向向右打死,猛地再向左转过去,随后快速减档停车拉上手刹。我估计这一系列动作做完只用了十几秒,我自然也在剧烈的摇晃中被震醒,睁眼一看瞬间被惊住了。浑身感觉都在冒着冷汗。再看一旁的杜师傅,只是抽着烟神情严肃的凝视着前方现场。杜儿子此时也醒了过来,车厢里的三个人,就静静的看着前方,谁也不说话。 (果不其然) (杜师傅的儿子下车查看情况) (我们的车没有一点问题) (挂车车头都撞到对面水泥隔离带上去了) (天气太冷,杜儿子需要清除车身上的结冰) (吊车来了!拯救现场开始!)
大概过了20分钟,河南省附近的路政和公安局都来了,车顶交替闪烁着警灯,一亮一灭的。我知道,这下是真走不了了。
“出了这样的事,不知道人怎么样”杜先生轻声说道。
“你看那挂车车头都翻到对面去了,我看悬!”杜儿子回应着。谁也没想到竟会出这样的事。
寒冷的夜晚,纷纷扬扬的雪花一直飘个不停。来自同一方向的车辆,大大小小堵成了一团。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40分了,从我们正前方迎面开来两辆吊车。一红一黄甚是惹眼。杜师傅已经下车去观察情况了,一会儿上来告诉我们大挂车车炉子(驾驶舱)坏了,但人都没事。我们都长长的松了口气,老天保佑。杜儿子此时开始忙着给公司打电话。而我,则是一脸认真的看着前面的挡风玻璃,马上就要过年了,对于在外跑车的人来说,平安到家成为了人们最大的心愿。在这段高速路上,我们已经堵了近四个小时了,一阵阵睡去,又一阵阵醒来,熄火的车厢里很是冰冷难耐,我们都在这漫漫黑夜里“享受”这此刻的煎熬。 (下车看看情况) (好在人都没事!老天保佑!) (吊车吊起被挤碎的车头)
直到杜师傅打着火后,车身抖动间我抬眼看表,12点04分,经过路政人员的集中清障,现在前方道路基本可以通行,后面的车辆都开始打火缓缓挪动着轮子,由于拥堵的时间过长,加之前面大约一公里处就是收费站,因而这段短短的距离走得相当缓慢。我们的车在高速路上徐徐前进,这次换杜儿子开,杜师傅则在后面休息,在车上我们小声的聊着天,杜儿子是当兵出身,因此我俩聊得很是投机。在部队那种充实快乐的日子正是我向往的圣地,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它,就是有着某种魅力让我深深的迷恋着…
车子开到西坪服务区之后停了下来这里是河南省边境,再往西就进入了陕西商南方向,我们决定在这里吃饭,休整。相比随州,这里显得有些简陋。我只能用普通的方便面来感激这对善良的父子,但最终不仅被他们婉言谢绝,而且我的晚饭也变成了他们请我吃,说真的,自从离开武汉后,我还真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了。包子,泡面,烤肠,卤蛋,我和杜师傅父子俩就在车厢里大吃大喝起来,同他们一块儿分享沿途的快乐和囧事,陌生人之间就在某种因素感情的催化下好得像一家人。吃饱喝足后我们没有多呆,略作调整就动身出发,这次又换杜师傅开,而我和他儿子,就在后面一路沉沉的睡去,很快就进入了梦乡。这晚,我们走出了河南,开进了陕西,正徐徐朝着西安驶去… (82年开车的杜师傅,经验丰富。) (杜师傅的儿子,听说照相,跑的比兔子还快!)
清晨七点左右,我从睡梦中醒来,杜师傅告诉我已经到了西安绕城高速上了,听到这里,我赶紧打起了精神,没想到这一觉睡得这么长,我揉了揉眼睛便端坐起来,即将到达终点,让我真的难掩心里的兴奋。我做到了!
(我回来啦!)
下了绕城高速后,车子没走多久就缓缓停在了西安三桥的一个物流园区里,我兴奋地快速收拾好背包下车,准备和这对善良的父子郑重告别。这一次,我不用再想着接下来该搭哪辆车不用想着再搭到哪里。从江苏苏州出发,一路搭了四辆车,历时两天回到西安。这期间我遇到无数的好心人,不堪的天气依然挡不住我的热情,突然感觉就在这一刻,一路吃的苦,受的累,都值了!搭车旅行,这种看似荒唐的行为也让我更加认同一个真理,那就是“人间自有真情在,世间还是好人多”。当你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的人都会去帮你,给你勇气,给予你力量和帮助,让你能在这个纷繁浮世中感受到一抹可贵的阳光,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帮助是源自内心最深处的一种信任,一种最真诚的相信,毫无掩饰也从不做作。现实是否残酷,世界有多冰冷。这些只有你自己去切身体会了,你才能有所感悟和触动。你才会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
2015年7月11,徒步搭车青藏川藏线开始
2015年7月16日,在可可西里无人区被藏羚羊追着到处跑导致高反。
2015年7月17日,在沱沱河大桥发生车祸,差点“死在”安多。
2016年,一年内在西安被偷了4次,损失数万。
2017年8月,在四川丹棱做水果,被好心村民从半山腰救起。
2018年,一个人在车里睡了3天,因为钱都压在货上,没钱住酒店。
2019年7月,做冬枣项目被骗23万,对方公司倒闭,法人潜逃未果。
2020........
我还很好的活着,能过去的不是苦难,要记住的是面对苦难的决心和态度。
疫情当前,疫情也一定会走。
山重水复疑无路,努力踮脚能触天。
感谢这一路上帮助我的陌生人们,感谢相熟相知的朋友们,我相信,世上好人终有好报!这将陪伴我一直走下去……
永远年轻,永远唐少年。
我们一起加油!
因为相信而看见,每一个我们,都是一场精彩!
唐少年
2020.2.22于西安
个人经历和态度,不足之处感谢指导和海涵。
如何解读粤港澳大湾区后提出的深圳先行示范区?
新闻昨天下午放出来,但昨天是周末,所以到今早才开始,普天盖地。
文件不长,几千字,属于纲举目张的纲。
看了一下基本都是深圳现在已经在做和未来要做的事情,也有两个新意点。
一、首先谈观点
这是在特殊环境下的一次北京表态,形式意义远大于实践意义。
十年前、甚至五年前,大湾区龙头默认是香港,但如今大陆经济不再必须这样一个通道和依靠,加之某城反反复复,调转船头设深圳为带头人是大势,也是一直在做的,毕竟是中国科技、金融和效率的最佳代表,最有活力的城市。
如今深圳在战略上、趋势上、于庙堂、于民间,大多数人都已经认同超过了香港,今天的深圳根本不用直辖,也不需要合并东莞惠州,也不必面对香港“离不开又靠不上”,只要继续紧跟北京,就可以利用政策、区位、人才、资源等优势将珠三角最好的资源融合汇聚于身,做到中国第二城,引领大湾区,只是时间问题。
但同时深圳人也需冷静,因为这样的战略文件并不是只有这次、仅有一城,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还需要趁着东风继续努力。
文件里说的科技、金融、改革等等吧,基本都是深圳目前在做的而且做的很不错的,但文件说了一个拉单列表的推进方式——“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说明什么?说明政策红利后面还是大大的有!!
政策红利一时爽,一直红利一直爽。
深圳未来继续一路高歌。
二、其次说亮点
(一)法治城市
“深圳要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
这是文件明确提出的一个点,特备醒目,明显是对标某城。
某城一直将法治社会挂在嘴边,而且我方这次处理事件的表态一直不断强调“法律工具”,或许因为某城是世界城市全球瞩目,而且带有西方制度的历史遗留,在处理某城问题时,我方必须一直坚持按照西方强调的法治原则,就是为了不能在措施上输了表面的道理,因为法治是全球通识,你干什么得有理有据让别人信服。
而诟病某大国law不透明,也正是这次某城闹起来的缘起,所以打造这样深圳为法治标杆城市,是应对本次事件的重要举措,是开了一个好头,也会是深圳未来吸引华南、东南亚地区资源的基础。
此一步战略很英明、很高。
但是与房市,影响房市的重要因素中并没有法治,通常是通过政策、金融等工具调节,所以对深圳房市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注意,后文又提了一句——推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
这和法治城市就紧密相扣了。
这对房市的影响?自然是吸引港澳和其他认同中国法治的高净值人群流入,推动深圳有效需求攀升,价格自然……
(二)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这个在文件里也很醒目。
深圳在珠三角我一直认为有两个缺陷,美食、文化。
当然美食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不提了。深圳的文化也有,就是年轻的快餐文化。
举个简单例子,在2018年之前,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只会来广州,从来就只来广州,但linkin park和liam gallagher就会来深圳,不会去广州。
两下一对比,文化差异就出来了。
方方面面。
近些年深圳高阶人士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毕竟有钱了就有更高层次的追求,18年柏林爱乐就被重金拉去了。
本次文件就把文化软实力明确的写里面了,这就是意识变为纲领,纲领会逐渐落实为举措,改变生活。
这个过程肯定很快,就像纽约有钱了超越老欧洲的巴黎成为现代艺术之都,深圳完全有这个实力。
慢慢来,很看好。
深圳目前中小学教育已经相当不错,40%的高中升学淘汰率竞争异常残酷,眼下还缺一个世界性大学和几所顶级医院,然后文化也持续跟上,差不多就补齐了。
上面说了,继续给政策就继续有钱,有钱,文化这些都是时间问题。
房市是政策市,城市发展也是,一有全有。
文化上来了,深圳成了又有钱又新又宜居的世界顶级城市,对房价来说,不言自明。
三、深圳房市的影响
影响肯定是利好咯,但会慢慢释放。
(一)利好不会立刻兑现
深圳上半年刚刚又提高了限购门槛,三价合一,离婚什么的都打了补丁,目前房住不炒依然严格。
房价是需要通过大量交易才出现变化,而如今政策锁死了这一可能,但其他经济等方面的利好不会消散,会逐渐蓄力。
从周期上看,深圳一直是走在全国最前面,目前是一线唯一环比出现较明显增长的城市,而且南山从2017年至今从未出现跌幅,深圳房市基本面优秀的一塌糊涂。
放眼中国,这是唯一的大宝贝儿。
(二)深圳的特点区域
大湾区的发展,都是在向珠江口靠拢,珠海靠东,广州靠南,深圳靠西,西边就是南山、宝安。
看看上半年的GDP:
福田依然强大,人均第一,但所谓成熟,就是不会更好了意思,要知道7、8年前南山还是大把的工地。
南山已无法阻挡,毕竟是靠一个粤海街道办就可以打赢贸易战的地方。
如今深圳就三个热点,都在南山:前海、深圳湾+红树林、后海。
三个区域略谈:
前海,自贸区里上海是一哥,这个是老二,而且是在核心市区内的自贸区,简直不要太好,目前前海的入住率,官方数据是不到50%,个人去看感觉连10%都没有,未来潜力巨大,适合机会性购房者,特别是宝安区的楼盘。
深圳湾+红树林:总部基地,深圳两个金融巨头的楼已经动工了,还有两个房产巨头,这些高净值人群未来都会在此工作生活,托高整个板块,而且区域环境优美,从深圳湾公园看过去,未来这就是新天际线。适合增值型购房者。
后海:区域已经成熟,是三个热点中的高点,是南山最成熟也最舒适的居住区,距离核心商业区不远,适合稳健型购房者。
未来这三个区域的房市对标,还是拿南边某城做对比:前海(尖沙咀),深圳湾+红树林南部(中环),后海(湾仔/铜锣湾)。由于地形、区位、发展模式、区域经济的原因,大小南山无法对标半山豪宅,但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居住区。
这三个区域门槛很高,如果实力暂时无法接受,也尽量围绕这个三个区域来,或者贴着珠江口。
深圳的房市,领袖板块就是这三个,类似的纲领性文件深圳从来就不缺,这些经济利好未来必然会通过这三个区域体现,随之带动整个城市,整个珠三角,乃至全国。
深圳整个城市经济异常优秀,但也同样存在涨不起来的软柿子,记得不要去山里和海边。
这种想法还现实吗?
五十多岁的人,想学车,这个想法很现实啊,而且很容易实现的。
在这里,我想反问你一句:学会开车很难吗?不难,一点儿都不难。70岁还可以学车,更体况才50来岁呢。
有人说了,学车考试时非常容易挂科,科一要挂,科二要挂,科三要挂,当然,科四说挂的人还不多。但你统计过没有?但凡交了钱报了名的人,最后有几个没有拿到驾驶证的人啊?哪怕他科科都挂,但最终不还是把证拿到手了吗?
考试难,也真是难,但学个车,拿个驾照比我学习数理化还难吗?比我学英语还难吗?比我英语考级还难吗?比我成天在头条绞尽脑汁码字还难吗?
我不担心你是不是能学会开车,拿到驾驶证,我倒是担心你那个“突然”,突然想学车,不会是头脑一热,就去学吧,等学会了,发现开车旅游也是很辛苦的,就改变了初衷。
人常说,只见小偷吃肉,不见小偷挨打。很多时候,看见别人驾着个小车,天南海北,五湖四海地闯荡,感觉是那么的惬意与快乐,但真要轮到自己去亲自实践,才发现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性和困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邻近退休了,才开始学车,然后去旅游,我还是建议你要三思而后行。在自驾旅游时,驾驶经验、故障排除经验和自身身体状况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毕竟在自驾的行程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的。
当然了,不管怎么说,只要你有这个决心和想法,你还是支持你去考这个驾照的,并且我相信你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的。
我不会开车。过去,会开车的人少,坐班车时,我总是喜欢坐在引擎盖上,看着司机一举一动,说不出心里有多么的羡慕。后来,私家车进入百姓家,人们前赴后继地涌向驾校学车,我倒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了。
我坐车时,不管多长时间,都不打瞌睡,眼睛一直爱左顾右盼,看着公路两旁的山呀水呀树呀,很多时候都是目不转睛,跟呆了似的,特别是行走在从没走过的道路上,更是如痴如醉的。
就是这个原因,我也告诫我不能开车。如果这个状态上路,小命儿能保多长时间啊?
我骑了几十年的摩托,直到去年,因为交警查证查得太紧了,才去考了个E照。
好歹我也是个有照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