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雄联盟》广袤且变幻莫测的召唤师峡谷里,英雄的选择与战术定位如同星辰般繁多且各具光芒,传统观念中,每个英雄似乎都被赋予了特定的位置使命,游戏的魅力就在于打破常规,开拓新的战术天地,螳螂,这位原本多活跃于野区和下路的刺客英雄,却凭借独特的技能机制和玩家们勇于探索的精神,逐渐在上单领域崭露头角,开启了一段别样的上单传奇之旅。
螳螂上单的兴起背景
曾经,《英雄联盟》的上路是重装战士和坦克英雄的天下,像诺克萨斯之手德莱厄斯,凭借强大的出血被动和高伤害技能,能在对线期给对手造成巨大压力;又或是石头人墨菲特,以其超高的护甲成长和强力的大招控制,成为团战中难以撼动的前排,这些英雄凭借自身的肉度和持续输出能力,牢牢占据着上单的主流地位。

但随着游戏版本的不断更迭,游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野怪机制调整、防御塔机制改动以及对线节奏的加快,都促使玩家重新审视英雄的定位,玩家们对游戏理解的深入和战术创新的渴望也在不断升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玩家开始尝试将原本不属于上路的英雄放到上单位置,螳螂便是其中之一。
螳螂的技能机制为其在上单的崛起提供了可能,他的被动技能“无形威胁”,能在敌人处于孤立无援状态时造成额外伤害,这使得螳螂在一对一的上路对线中具备了打出高爆发的潜力,Q 技能“品尝恐惧”在孤立敌人时会获得强化,伤害大幅提升;W 技能“虚空突刺”不仅能减速敌人,还能提供视野并回复生命值,增强了螳螂的对线续航和拉扯能力;E 技能“跃击”赋予了螳螂出色的机动性,无论是追击还是逃生都十分灵活;而大招“虚空来袭”更是让螳螂进入隐身状态,在团战中可以出其不意地切入敌方后排,完成击杀后还能借助技能刷新机制再次使用 E 技能进行追击或撤离,这些技能特点让螳螂在上单位置有了不同于传统上单英雄的玩法和优势。
螳螂上单的优势剖析
机动性是螳螂上单的一大法宝,在与传统上单英雄的对线中,如武器大师贾克斯,虽然贾克斯有很强的单挑能力和反击技能,但他的机动性相对较差,螳螂可以利用 E 技能的跃击轻松躲避贾克斯的 Q 技能“跳斩”接近,在对线时,若贾克斯想用 Q 技能近身换血,螳螂能瞬间 E 技能跳走,让贾克斯的换血计划落空,在支援方面,螳螂的机动性优势更为明显,当己方打野在河道遭遇敌方埋伏,或者己方下路发生团战,螳螂可以凭借 E 技能快速穿越地形,及时赶到战场提供支援,而像盖伦这类传统上单英雄,往往需要绕路行走,很难第一时间赶到战场,错过最佳支援时机。
爆发伤害是螳螂上单的又一利器,在六级后的一波对线中,螳螂面对同样六级的鳄鱼雷克顿,鳄鱼虽然有不错的对线能力和回复能力,但在爆发伤害上远不及螳螂,螳螂可以先利用 W 技能减速鳄鱼,然后开启大招进入隐身状态,靠近鳄鱼后,等大招隐身效果快结束时,瞬间使用 Q 技能“品尝恐惧”和 E 技能“跃击”,打出一套连招,由于 Q 技能在孤立敌人时伤害极高,这一套爆发可以瞬间将鳄鱼的血量压低,甚至直接完成击杀,在小规模团战中,螳螂的高爆发也能迅速改变战局,例如在小龙坑附近的 2V2 团战中,螳螂可以凭借高爆发率先击杀敌方一名英雄,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为团队拿下小龙创造有利条件。
螳螂上单在对线期对敌方上单英雄的心理压力巨大,传统上单英雄习惯了与同类型英雄对线,面对螳螂这种机动性强、爆发高的刺客英雄,往往会变得小心翼翼,例如潘森在上单对线中一直以强势著称,但面对螳螂时,他在补刀过程中需要时刻警惕螳螂的 E 技能跃击接近,一旦被螳螂抓住机会,就可能面临被击杀的风险,这种心理压力会导致潘森在对线时不敢轻易上前补刀,从而影响其发育节奏,螳螂的隐身技能也会让敌方上单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不敢随意深入兵线推线,打乱了他们原本的对线节奏。
螳螂上单的对线技巧
在前期对线时,螳螂要注意利用好自己的被动技能“无形威胁”,以对线锐雯为例,锐雯在一级时通常会学 Q 技能“折翼之舞”进行快速清兵,螳螂可以利用被动的额外伤害,在锐雯用 Q 技能清兵的间隙,对锐雯进行普攻消耗,要合理运用 W 技能“虚空突刺”来回复生命值,保证自己的对线续航,当锐雯用 E 技能“勇往直前”加 Q 技能上前消耗螳螂时,螳螂可以用 W 技能减速锐雯,然后用普攻继续输出,再利用 E 技能“跃击”拉开距离,避免被锐雯后续的技能连招命中。
到了六级后,螳螂的对线击杀能力大大增强,此时面对诺克萨斯之手德莱厄斯,德莱厄斯虽然在血量低时有回血效果且大招伤害很高,但他的机动性较差,螳螂在对线时可以先观察德莱厄斯的技能释放情况,如果德莱厄斯用 Q 技能“大杀四方”外圈刮到螳螂,螳螂不要急于反击,因为此时德莱厄斯的攻击力会得到提升,当德莱厄斯 Q 技能进入冷却期时,螳螂可以开启大招隐身接近,然后利用 E 技能跃到德莱厄斯身后,让德莱厄斯难以用 Q 技能外圈刮到自己,接着使用 Q 技能“品尝恐惧”打出高额伤害,如果德莱厄斯开启大招“诺克萨斯断头台”,螳螂可以利用大招的隐身效果躲避大招伤害,等大招结束后再进行追击,完成击杀。
在对线长手英雄时,如凯南,螳螂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凯南可以利用 E 技能“奥义!雷刃”快速清兵,并且用 Q 技能“奥义!千鸟”不断消耗螳螂,螳螂要注意利用草丛来隐藏自己的视野,在兵线靠近己方草丛时,螳螂可以提前埋伏在草丛中,等凯南前来补刀时,突然 E 技能跃出,用 W 技能减速凯南,然后开启大招隐身进行爆发输出,即使不能击杀凯南,也能让他不敢轻易再上前补刀,从而限制凯南的发育。
螳螂上单的团战作用
在团战中,螳螂的定位与传统上单英雄截然不同,传统上单如奥恩,往往承担着前排抗伤和控制敌人的任务,需要站在队伍前方,吸收敌方大量的伤害,为己方后排创造输出环境,而螳螂则更像是一把隐藏在黑暗中的利刃,等待着最佳时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在正面团战中,螳螂可以先利用地形和隐身技能隐藏自己的行踪,当敌方后排英雄与前排拉开一定距离时,螳螂迅速开启大招接近敌方后排,例如面对敌方的 ADC 女警凯特琳,女警虽然有着超远的射程和高伤害输出,但她的身板非常脆弱,螳螂可以在隐身接近后,瞬间使用 Q 技能“品尝恐惧”和 E 技能“跃击”,一套连招将女警的血量打残甚至直接击杀,由于螳螂的技能刷新机制,如果成功击杀或助攻,他的 E 技能会刷新,此时螳螂可以再次使用 E 技能撤离战场,或者继续追击敌方其他残血英雄。
在团战残局处理方面,螳螂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团战进入后期,双方都有英雄阵亡,场上局势较为混乱时,螳螂可以凭借自己的机动性和隐身技能在战场边缘游走,一旦发现敌方有残血英雄,螳螂可以迅速出击,利用高爆发将其击杀,螳螂的隐身技能可以让敌方难以察觉他的位置,不敢轻易分散寻找螳螂,从而使得敌方在团战残局中不敢贸然行动,为己方团队创造有利的推进或拿龙机会。
螳螂上单的符文与出装选择
在符文选择上,电刑是螳螂上单的主流基石符文,电刑能在短时间内打出额外的爆发伤害,配合螳螂的高爆发技能,可以在对线期和团战中瞬间提升螳螂的输出能力,在对线期,当螳螂用 Q 技能“品尝恐惧”、W 技能“虚空突刺”和普攻连招时,能够轻松触发电刑效果,对敌方上单造成可观的额外伤害,猛然冲击符文则可以利用螳螂的隐身和位移技能获得额外的穿甲效果,进一步增强螳螂的输出能力,眼球收集器能随着击杀和助攻逐渐提升螳螂的攻击力,而贪欲猎手则让螳螂在造成伤害时获得一定的生命偷取效果,增强其持续作战能力。
在副系符文选择上,凯旋可以让螳螂在参与击杀后回复一定的生命值,提高其在团战中的生存能力;致命一击则对低血量敌人造成额外伤害,使螳螂在收割残局时更加得心应手。
出装方面,幕刃是螳螂上单的核心装备之一,幕刃不仅能提供高额的攻击力和穿甲效果,还能在击杀或助攻后获得隐身效果,这与螳螂的大招隐身技能相得益彰,让螳螂在团战中更加难以捉摸,幽梦之灵可以提供攻击力、穿甲和移速加成,主动效果还能让螳螂在短时间内获得超高的移速,便于追击敌人或在团战中快速切入和撤离,收集者能对低血量敌人造成额外伤害,并且可以直接斩杀一定血量以下的敌人,极大地提升了螳螂的收割能力。
鞋子方面,根据敌方阵容选择,如果敌方控制技能较多,选择水银之靴来减少被控时间;如果敌方物理伤害英雄较多,则选择铁板靴来增加护甲,提高生存能力,后期可以补出复活甲,增强螳螂在团战中的容错率,让他在被击杀后能再次站起来继续战斗。
螳螂上单的团队协作
虽然螳螂上单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在团队中也离不开与队友的密切协作,在游戏前期,螳螂的发育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己方打野要注意关注上路的情况,在螳螂对线遇到困难时,及时前来 gank,例如当螳螂对线提莫时,提莫的致盲和持续消耗能力会让螳螂很头疼,此时己方打野可以在河道草丛埋伏,等提莫将兵线推进到螳螂塔下时,从后方出现,与螳螂一起对提莫进行击杀。
在团战中,己方中单和 ADC 要注意利用螳螂创造的输出环境,当螳螂成功切入敌方后排,吸引了敌方关键英雄的注意力时,己方中单和 ADC 要果断输出,将敌方前排英雄的血量压低,或者直接击杀敌方后排英雄,己方辅助也要注意保护螳螂,当敌方有英雄集火螳螂时,辅助要及时使用控制技能和保护技能,帮助螳螂存活下来,以便他能在团战中继续发挥作用。
螳螂在上路带线时,也要与团队保持沟通,当己方团队准备打大龙或者小龙时,螳螂要及时回防,利用自己的机动性快速赶到龙坑,如果敌方有英雄来阻止己方打龙,螳螂可以利用隐身技能绕后,对敌方英雄进行突袭,打乱敌方的防守部署,为己方团队顺利拿下龙创造条件。
螳螂上单作为《英雄联盟》中一种创新的战术玩法,为游戏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变数,它打破了传统上单英雄的固有格局,让玩家们看到了英雄玩法的多样性,从兴起背景到对线技巧,从团战作用到符文出装,螳螂上单有着一套独特的体系,虽然在实际游戏中,螳螂上单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玩家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熟练掌握其玩法和技巧,合理与团队协作,螳螂上单必将在召唤师峡谷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改变战局、赢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